自断一臂,希特勒为何要除掉二战中赫赫有名的隆美尔?

陈琦

因为隆美尔参与政变。

隆美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国曾发生一起秘密谋杀案。这起秘密谋杀案,是由德国抵抗组织主导的刺杀纳粹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与后续政变行动。目的是推翻以纳粹党为首的德国政府、进而和西方的同盟国达成和平协议。

在抵抗组织成员进行秘密谋杀案的准备工作中,他们成功的说服了有沙漠之狐之称的陆军元帅埃尔温·隆美尔(隆美尔在当时的德国具有很高的声望)加入行动的行列。隆美尓的加入,使他成为第一位支持抵抗组织行动的现役元帅。但是隆美尔本身并不支持对希特勒展开暗杀行动,认为这样做将造成因希特勒身亡,德国而战败的情势,并且反而会让他人趁机将希特勒塑造成一名烈士。隆美尔的意见是,策画将希特勒逮捕并且送至军事法庭公开审理。这一想法与绝大多数支持反抗行动的军官一样。

被炸毁的战地指挥部(狼穴)

1944年7月20日,抵抗组织成员在位于德国东普鲁士拉斯滕堡的战地指挥部(狼穴)引爆一个公事包炸弹,企图借此炸死希特勒,但爆炸后只让希特勒受到轻伤。秘密谋杀案失败。

秘密谋杀案失败后,纳粹党政府下令逮捕所有反抗份子。没多久,隆美尔参与阴谋的事情逐渐明朗化。隆美尔的名字第一次被提到是在巴黎的史图尔普纳格在政变失败后自杀未成、在被抓获期间因为酷刑过于痛苦而胡言乱语地多次大喊隆美尔的名字。同时,他的副官凯萨·冯·霍法克尔也在盖世太保酷刑之下提到隆美尔积极参与政变。此外,市民反抗领导卡尔·格瑞里尔曾写的几封信与文件中提到隆美尔是潜在的政变支持者,并在政变成功后可作为新政府的军事领导人。纳粹官员也报告,隆美尔人在巴黎时曾多次批评纳粹的罪行与不是。这时希特勒已决定将隆美尔除掉。

北非战场上的隆美尔

不久,德国召开了军事荣誉法庭来决定军方政变者的命运,法院决定将隆美尔视为军方的耻辱踢出军队,并送交罗兰德·弗莱斯勒的人民法院,然而希特勒深知,若将战功卓著的隆美尔贬为叛徒,将大大损伤德军的士气。因此,他决定给隆美尔一个选择自杀的机会。

后来,希特勒派遣两位使者(威廉·柏根多夫和恩斯特·麦塞尔将军)前往隆美尔家,柏根多夫告诉隆美尔法院的判决,并表示元首一直很重视隆美尔,他的背叛令他非常痛心,但还是决定给他选择,是要被逮捕至人民法院,还是私下安静地自杀?如果是第一种情况,隆美尔的幕僚人员将会被逮捕,家人甚至将被牵连,之后隆美尔确定有罪时将会被处死。如果是后者,隆美尔的家人将会得到政府保障的一笔养老金,隆美尔还会享有战争英雄逝世的国葬荣誉,柏根多夫因此带来了一个服用三秒后即会死亡的氰化物胶囊。经过几分钟的考虑后,隆美尔选择自杀。

隆美尔的葬礼

接着,隆美尔带着他的元帅杖,坐上了柏根多夫的欧宝车,并由党卫队军士长海因里希·杜斯驾驶离开村子,杜斯和麦塞尔下车离开隆美尔乘坐的车子。五分钟后,柏根多夫叫两人回到车上,这时杜斯发现隆美尔服下氰化物胶囊已死亡。


鼎盛军事

隆美尔外号“帝国之鹰”、“沙漠之狐”,与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被后人称之为二战德国三大名将,曾经是希特勒麾下最得力的将领之一。他后来被迫服毒自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希特勒的猜忌。

希特勒作为一名独裁者,有着极强的权力欲。自从德军进攻苏联失败后,希特勒从骨子里不信任德国国防军。而德国国防军一直掌握在容克贵族手中,他们对于希特勒只是表现得服从,但谈不上忠诚。二战后期,德国败局已定的形势下,出现了多次针对希特勒的暗杀事件,其背后指使者都跟德国国防军脱不了干系。

在战争中,尤其到了后期,国防军的作战意志相比党卫军差了不是一点。特别是在西线战场,国防军的抵抗意志很弱。隆美尔在1943年就负责大西洋壁垒的防务工作,1944年6月,盟军攻入法国之后,隆美尔决定“放开西线”,尽早结束战争。以隆美尔当时的威望,他是有可能做到的。不幸的是,他在视察前线时被盟军飞机炸成了重伤。放开西线,劝说希特勒下台的计划没有得到实施。但是他这个做法威胁到了独裁者的权力地位,很显然是不能被希特勒所容忍的。

随着德国在东线战争一败再败,躲在狼穴的希特勒已经变得专横而神经质,他对任何企图挑衅他的权力地位的人都不会轻易放过。

二、隆美尔的矛盾性格

隆美尔是个非常矛盾的人,他一方面对希特勒的命令坚决服从,另一方面又在内心质疑希特勒。北非战役期间,隆美尔就已经意识到这场战争德国是不可能胜利的。在阿拉曼战役中,隆美尔公然违抗希特勒的命令,将德军撤离,并且一退就是上千公里。

1943年,隆美尔出任西线陆军B集团军群司令,负责大西洋壁垒防务。他明知德国根本守不住,但依然以极大的热情去执行任务。

他一面反抗希特勒,一面又非常享受希特勒给他的荣誉和声望。当试图刺杀希特勒的军官们找到他时,尽管他认为“死希特勒可能比活希特勒更加危险”,但是他并没有反对刺杀计划。他明确表示不参与刺杀,但是却又让刺杀者在名单上加上他一个。

很多资料表明,隆美尔忠诚的是德意志第三帝国,因此当希特勒有利于第三帝国时,隆美尔就会服从,而希特勒一旦危害到第三帝国,隆美尔就会明确抗拒。

(隆美尔的国葬)

不管怎么说,这种矛盾的性格导致隆美尔跟希特勒的矛盾,希特勒是绝不会放过他的。另外隆美尔虽然声望极高,但是对于希特勒来说,谈不上自断臂膀。毕竟德国将星云集,能征善战的将领比比皆是。


竹林孤琴

我个人感觉希特勒要杀掉隆美尔,主要原因有两点。

1,参与谋杀希特勒,这起暗杀事件被粉碎后,希特勒对参与的人都大开杀戒,当然,隆美尔也在内。

2.,没有战略眼光。当初希特勒派隆美尔去北非,只是想让隆美尔牵扯住北非的战场,缓解欧洲战场上的正面压力,但隆美尔到达北非之后,却一路穷追猛打,一路向纵深推进,使希特勒不得不把有限的军事补给提供给隆美尔一部分,导致欧洲战场上的后勤补给匮乏,影响了战局发展,可见,虽然隆美尔被号称是沙漠之狐,在北非战场上节节胜利,但他的眼光仅限于看到了北非战场,没有看到战争的全局,它仅仅是一个战术家,而不是战略家,所以他被称作是战术上的巨人,战略上的矮子,后来盟军的蒙哥马利来到了北非,把他打得大败,这也让希特勒大为恼火,隆美尔被杀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骄然

在素有普鲁士贵族军事传统的德国,隆美尔其实是一个草根,同样,在一战后混乱的德国政坛,希特勒也是一个从底层爬起来的草根。草根和草根本来是惺惺相惜的,而背叛这种好感和信任的代价也是极大的。

平凡少年

一战时期的青年军官隆美尔

1891年11月15日星期日中午,埃尔温·约翰内斯·尤根·隆美尔出生于德意志帝国巴登-符腾堡邦的海登海姆,他的爷爷,父亲都是数学老师,外公是巴登-符腾堡邦地方行政首长卡尔·冯·卢兹。这样的出生,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是和军队没有多大联系。因此在一堆名字里有“冯”的军人世家出生的将军面前,隆美尔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

1910年7月19日,隆美尔参军,加入了驻韦因加尔滕的符腾堡皇家陆军“威廉一世皇帝”第6步兵连,成为下级军官候补生(Fahnenjunker),做了半年勤务兵以后,于1911年3月进入了普鲁士王国但泽皇家军官学校。1912年1月27日,隆美尔获得少尉军衔,并回到了第124步兵团,主管新兵的训练工作。1914年3月,被调往驻乌尔姆、与第124步兵团一样同属第27步兵师的符腾堡皇家陆军第3野战炮兵团),但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又转回第124步兵团,担任第2营第7连内的一个排长。

一战爆发,隆美尔所属的第124步兵团隶属威廉·冯·普鲁士指挥的第5集团军第13军第27师,1914年8月22日,隆美尔首次实战,在波雷村里与法军对垒,却因为胃疼昏厥。最初实战的隆美尔常常因为胃疼,体力不支,打盹等原因,无法取得良好表现。1917年10月26日,在被调入符腾堡山地营,和意大利人的作战中,隆美尔率领500人的部队,仅以5人阵亡、20人负伤的代价将9,000名意大利士兵俘虏,并且在后续的追击战中表现出色,扩大战果,由此获得了蓝色马克思勋章。不久后,一战结束了,德国战败,虽然在大裁军中,隆美尔被留下,成为军校教官,但是像他这样的军人一抓一大把。如果没有希特勒,可能也就是平平庸庸到退休了。

时来运转

第一次见到希特勒时候的隆美尔,左一。

1933年1月30日,德国纳粹党党魁阿道夫·希特勒被总统保罗·冯·兴登堡任命为总理,童年10月10日,隆美尔晋升少校,转调驻戈斯拉尔的第17步兵团担任第3营营长。1934年9月30日,希特勒访问戈斯拉尔,隆美尔的部队担任了仪仗队,这是他首次和希特勒见面。隆美尔非常坚持原则,在阅兵时就警卫问题和党卫队发生过争执,这给希特勒留下了最初印象。1936年9月,隆美尔担任纽伦堡党大会的护卫部队指挥官。大会上,希特勒要求——“在我之后最多只能有六辆车跟着”,因此隆美尔严格执行军令,派坦克装甲车挡住道路。希特勒知道这件事以后,开始关注这个普通的军官。而次年,隆美尔结合自己在军校担任教官期间的经验和理论研究,出版了《士兵突击》,当时相当畅销,共卖出50万本,而由于书中的一些理论和理念,符合闪击战思想,由此,被希特勒器重。

后来,在军旅中的隆美尔一直被德国陆军老牌贵族所鄙视。只有一个人器重他,那就是希特勒。隆美尔在写给妻子写的信中这样说:

“听说我快速的晋升是因为元首在帮我说话,你也知道我对此有多么高兴,我最希望的就是自己的行动能获得元首的肯定。”

1939年8月25日,隆美尔被任命为元首大本营管理部部长,担任平时希特勒的贴身护卫。童年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隆美尔非常欣喜,觉得自己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他希望能指挥装甲师,因为装甲师是当时最具有战斗力的不对,但是陆军人事部长反对步兵出身的隆美尔指挥装甲部队,最后,隆美尔去求见希特勒,经希特勒特许,如愿以偿。1940年2月15日,被任命为新组建的第7装甲师师长。他没有辜负希特勒的信任,战争中,近乎疯狂地冲在最前面,被德军内部称为“全德军中位在最西边的师。”,快速穿插,多次突袭,甚至无视命令一路向前,俘虏敌军97,000人,缴获坦克与装甲车458辆、各式火炮277门、反坦克炮64门、卡车4,000至5,000辆、轿车1,500至2,000辆、牵引式车辆1,500至2,000辆、巴士300至400辆和摩托车300至400辆,击落敌机52架,缴获12架。造成己方628名士兵阵亡、296名失踪和42辆坦克损失,比其它师损失要大三倍左右。

攻占法国后,阅兵式上的少将隆美尔

对于他的战国,德军军方戏称:“隆美尔是希特勒从小培养的将军”,陆军参谋长弗朗兹·哈尔德大将评价:“不听命令,脑子发疯。”, 直属上司赫尔曼·霍特评价:“若隆美尔要作为军长,必须累积更多经验和出色的判断力。” 这些评价多是负面的,只有纳粹人士欣赏他的勇武和激进,更重要的是,对希特勒的命令执行的坚决果断。

战神之路

非洲兵团司令隆美尔

1941年2月,隆美尔被任命为非洲军军长,依旧是猛攻性格,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在加查拉战役中大获全胜,缴获盟军半数以上物资,塑造了沙漠之狐的神话。希特勒大为感动,将其擢升为元帅,隆美尔是德军中极其少有的,在3年内从少将升为元帅的高级将领,几乎是坐着火箭上升的。要是没有希特勒的器重和提拔,他是不可能获得这么多机会,取得这么多战果的。

面对各种老牌军人的鄙视,希特勒也需要一个自己的爱将,因此他不惜余力,动用全国所有的媒体资源,竭力渲染隆美尔的战国,宣传他的能力,要将他打造成纳粹的战神。

然而,希特勒本来就在北非不打算大干一场,隆美尔过度的军需消耗并不符合德国对苏,对英的战略计划,因此,当他在非洲打造了自己的神话以后,补给就跟不上了,很快就被反扑,隆美尔也被调回西线加固大西洋壁垒。他和希特勒的情感上的裂痕,大概也就是从这个时候产生了。作为一个倍受希特勒恩宠的职业军人,他一方面不赞同希特勒不科学的两线作战政策,知道这样不可能取胜,另一方面,又不敢忤逆希特勒。

冒险选择

国葬,隆美尔的灵柩被盖上国旗,用炮车拉走

1944年,纳粹德国经过希特勒的一大通折腾,大势已去,樯橹之末。虽然倍受希特勒恩宠,但是作为职业军人,隆美尔面对帝国和人民承受的灾难,也是痛心疾首,无能为力,这个时候,他的好友,卡尔·史多林、亚历山大·冯·法肯豪森和卡尔-海因利希·冯·史图尔普纳格决定组织起来,策划刺杀希特勒,他们拉拢隆美尔加入反抗阵营。

大家需要德国最具威望的英雄,而本来最具威望的并不是隆美尔,是埃尔温·冯·维茨莱本将军,然后1942年以后他被转入后备役,现役军人中,威望最高,名气最大,如果一旦倒戈,对希特勒的面子伤害最大的,只有隆美尔。

面对朋友的动员,隆美尔选择了为国家,而不是为元首。他同意“拯救德国”,但是,不赞成“刺杀希特勒”,但是不是因为感性原因,而是因为理性考量,他的儿子回忆,父亲认为:“这样将会引发内战,将造就一个烈士,并使得战争显得是因为希特勒被谋刺而导致德军的失败。”(凯特尔回忆录)而且隆美尔甚至还做出过开放西线,让英美盟军顺利进入德国的策划。

刺杀希特勒行动失败后,各种证据指向隆美尔参与了行动,任何人都可以背叛希特勒,然而当希特勒知道隆美尔的背叛的时候,不淡定了。

职业军人古德里安和伦德施泰特,一向就不爽隆美尔,将其视为军方的“耻辱”,希望先开除他的军籍,再审判,而希特勒处于士气和面子考虑,最终安排隆美尔自杀,给了他一个看上去体面的结局。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优秀的军人是政治家的鹰犬,隆美尔命运的辉煌源于战争带来的机会,而这个将星的陨落,也逃不了时局的急转直下。严格的说,是恶魔给了一个认真努力的人登上将帅神坛的机会,他在这个位置上突然觉醒,打算放下屠刀,而为此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就是多少人至今羡慕和佩服隆美尔的原因吧,作为一个将领,他对元首尽到了自己的本分,而作为一个德国人,他为他的祖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而隆美尔在他生命最灿烂的时刻,像烟花一样绽放,虽未马革裹尸,也是得偿所愿。


HannibalLecter

因为希特勒已经神经质了。虽然有些东西确实现在没法考证了,但是必须说的是,隆美尔虽然了解对希特勒的刺杀计划,但是外界是无法调查到的。当时刺杀希特勒的组织人,

法尔肯豪森(1878-1966),这人就仅仅是在一次德国军官聚会上试探过隆美尔。他引用了孔子的话:“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这个话是德语再翻译过来的)这话是当着隆美尔的面说的,隆美尔假装没听见。所以实际上后来刺杀希特勒的反抗组织就根本没有打算拉拢他。

-出处是法尔肯豪森的书。

在嘈杂的德国军官聚会上,这么细节的东西根本不可能调查的到。所以希特勒根本不可能确定隆美尔是否会造反。

至于希特勒为什么要赐死隆美尔,后面再说。

隆美尔因为出身和希特勒特别相似,所以和希特勒的关系非常好。好到什么程度?隆美尔可以说是希特勒最信任的一位将领。

为什么这么说?希特勒是一个出身基层的人。而德国历史上有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普鲁士军官团,可以理解为德国的高级军官阶级。比如古德里安,曼施坦因,很多德国高级军官都是这种军人世家出来的。希特勒因为自己出身的原因,对这些人是有一定隔阂的,但是隆美尔不同。

隆美尔相对来说也是一个出身基层的军官,他能够平步青云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希特勒对其的赏识。但是要知道一点,就是隆美尔实际上是被神化了。

关于隆美尔的死,他儿子的说法是:“隆美尔是不满希特勒的,但是隆美尔拒绝参与对希特勒的刺杀行动,而因为知情不报而被希特勒追究责任,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选择服毒自杀。”

虽然说,隆美尔的儿子显然因为其特殊的位置,知道的东西不会少。但是他说的话其实很多地方有为隆美尔洗白的嫌疑。

隆美尔在获得希特勒的赏识之前,他还只是一个下级军官。没有希特勒的扶持,隆美尔根本不可能坐上那个位置。而且,隆美尔本人是一个亲纳粹的人。纳粹德国宣传部长戈培尔曾这样评价隆美尔:“隆美尔的形象完全符合一个纳粹主义者的形象。”

希特勒对隆美尔有多赏识呢?我举个例子:希特勒在宣传军队方面,一直有很严格的把控,为了防止某位军官因为纳粹党的宣传而获得过高的社会声望,希特勒特别反对宣传国防军的高级将领,因为这样很容易造出军队中的第二个太阳,和希特勒交相争辉。所以二战德国的各种军事宣传形象,都是宣传的坦克兵,潜艇艇长,飞行员啥的。唯一能够被纳粹德国宣传部拿来宣传的高级将领,就只有一个隆美尔了。由此可见隆美尔和希特勒的关系是真的很不一般。

希特勒真正开始对隆美尔产生怀疑,是因为,刺杀希特勒的当天,隆美尔处于失联的状态,并且之前和克鲁格元帅一样,因为英美航空兵的打击也和大本营有过失联。

(克鲁格元帅一看隆美尔死了,自己果断自杀)


贞观防务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很简单,对于德军来说,无论能力如何,有一点是首要的,也是必须的:我的荣誉是忠诚。

遗憾的是,隆美尔不符合这一点。

大家都知道,德国一批旧军官策划刺杀希特勒。由冯·施陶芬贝格伯爵(上校),用一枚炸弹袭击了希特勒。炸弹导致多人死亡,但希特勒命大,仅仅耳膜穿孔,侥幸没死。

在刺杀之前,这些旧军官明确找过隆美尔,希望希特勒死后他能够帮助他们稳定德军。

因为隆美尔在德军中的声望非常高,又担任驻法国“B”集团军群司令,具有兵权。

后来德国历史学家认为,隆美尔是参与了,至少默认了这个计划。

结果,刺杀希特勒失败,希特勒通过被俘阴谋者和资料知道隆美尔也参与其中。

对于希特勒来说或者对于德军来说,只要是叛徒肯定都要处死。希特勒甚至在帝国覆灭之前,下令处决了自己太太爱娃的妹婿,就是因为他要叛变逃走。

鉴于隆美尔的名气大,怕枪毙他会动摇军心,希特勒就搞了个折中的方法。

资料记载:10月14日,希特勒国防军大本营两位将军驱车来到隆美尔的住处。他们对隆美尔说:“陆军元帅,你被指控为谋害元首(希特勒)的同案犯,这些材料就是证据。元首让你选择:如果你对霍法克(密谋刺杀希特勒的人员之一)的指挥一无所知,那就必须向元首交代;如果不是这样,逮捕和审讯将不可避免。元首允诺,如果你愿意自杀,对阁下的叛国罪将严加保密,还将为你举行国葬,而且不涉及你的家人。”隆美尔经过冷静的思考,确定为了妻儿选择自杀。

他换上开领的非洲军制服、戴上奖章,向爱妻露西和儿子曼弗雷德说明了一切。然后,一辆奔驰车将隆美尔带到一个小树林里,司机被命令离开5分钟。后来司机回忆说:“当我回来时看到隆美尔坐在汽车后座上,显然生命垂危。他毫无知觉地瘫倒、抽噎着……”他的嘴里还残留着氰化钾。

对于隆美尔参与阴谋究竟有多深,目前还有争议,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隆美尔肯定知道刺杀希特勒的行动。这也就是为什么元首要赐死隆美尔,却又不诛灭其九族的原因。


萨沙

太优秀就是弱点


无痕1531204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战争中的政治也就是政治中的战争。

二战中的德国并非是万众一心,铁板一块,即使是在德国最为辉煌的时期。战后有无数的资料表明,德国在战争中是有相当数量的人是反纳粹的,无论是在任何时候。其代表人物也涉及各个阶层,几乎都是手握重权,一时精英,另外还有大量的人虽然不反对,可是也对纳粹没有好感;其实1943年后,德国已露败像后,美英苏三方会晤,《德黑兰会议》的确定,反而使德国民众更加团结了一些,因为同盟国已决定只接受德国无条件投降,否则就将战争进行到底。这一决定彻底打碎了所有德国人的幻想,不少反纳粹的人转变了态度,因为那些已经不重要了。一战后德国的经历,没有人愿意再次回味,而且这次是无条件投降,它意味着什么,所有人都能想象,(事实上德国投降后的情景一如他们想象的一样,如果不是同盟国内部对立,还有可能更惨)所有这些,希特勒心知肚明,所以秘密警察、盖世太保、党卫军等的成立,是有其相当理由的。战争初期,形式大好,希特勒的个人威望也空前高涨,他的自信心也得到加强,如果这时隆美尔涉及“7.20”事件,估计还无大碍,但是随着战争越来越不利,国内失败情绪弥漫,希特勒的自信心也遭受挫折,他也变得越发敏感,越来越把权力死死把控着,所以当曼施坦因提议他放权给陆军总司令时,希特勒立刻就把这位德军最具战略意识的将领替换掉了;同理,埃尔温·隆美尔,这位为他立下大功的“沙漠之狐”立刻被清理掉了,也许他并未参与7.20事件,但这时希特勒更在意的显然是自己的安全。


紫色调查

如果说最不想让隆美尔死的,大概就是希特勒了,然而隆美尔必须死。

首先,隆美尔实际上不是720密谋分子,和720密谋分子之间基本也只有工作关系,他和密谋分子最近的关系,就是他的最后一任参谋长汉斯.斯派达尔中将是密谋分子之一,但是斯派达尔给隆美尔当参谋长也就不到半年时间,但是隆美尔却上了720密谋分子的名单,这件事情就很有趣。有人说这是希望利用隆美尔在英国的名声以便和谈,但是个人认为,这是作为720密谋骨干的容克军官团及其追随者就算失败,也要拖着隆美尔一起去死!要知道,隆美尔是个斯瓦比亚学校校长的儿子,出身小资产阶级,而且从未进过总参,而德国军官团来说,虽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总动员的背景下,容克贵族集团在整个军官团的地位受到了一定的稀释,但是仍然垄断了总参和军官团的上层,魏玛时期,容克军官们更是对整个军官团进行了“纯洁”。希特勒和纳粹上台之后,一方面不得不容忍容克军官团把持国防军,另外一方面在扶持党卫军的同时,重用提拔非容克出身而终于希特勒的中下级军官分容克军官团的权。隆美尔发迹即在此背景下,尤其他是以希特勒警卫队指挥官而发迹,在容克军官团眼中更是属于佞幸之臣,而隆美尔本人个性也相当跋扈,恃宠而骄,热爱宣传自己而贬低同僚在法国战役期间就因为借用部队和宣传问题上与友邻搞得势同水火,在北非战场占用了海量的后勤和运输资源大出风头火箭提升,同时在东线一边苦战一边挨饿受冻饱受后勤不继之苦的同僚也同样看他不顺眼,可以说,在军中隆美尔绝少同盟者,基本是个孤臣,希特勒信任他有此关系,但是一旦希特勒的信任消退,在军中只有落井下石的,绝无雪中送炭者。

其次纳粹党内部,隆美尔在担任希特勒警卫部队司令期间也没少得罪人,最要命的就是马丁.鲍曼,波兰战役希特勒视察期间隆美尔当众削了鲍曼的面子,鲍曼是深得希特勒信任的纳粹党棍,此人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抓住机会必定会报复回来,同时隆美尔在纳粹党内眼里只有希特勒,别的人谁的面子也不卖,结果就是在纳粹党内隆美尔面临的状态比军内只有更糟。

第三在其他有影响力的军种这块,海军的邓尼茨虽然同样是希特勒从中级军官一手提拔的(说句题外话,邓尼茨回忆录在纳粹将军们的回忆录里是少有的比较讲良心的),但是跟隆美尔不会有什么交集,空军方面就更糟,隆美尔在北非不停利用和希特勒的私人关系抱怨空军掩护不力(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事实,战争初期中期德国空军那帮战斗机飞行员最爱刷人头,对掩护轰炸机都不上心,甚至拿轰炸机当诱饵方便自己刷人头,就更不要说切实掩护地面部队了,敌方完成攻击撤退时队形散乱的时候才是最好的刷人头时机,只要刷到人头就能拿勋章,地面上是不是挨炸管你去死),跟戈胖子搞得很不愉快(这方面邓尼茨比他做的漂亮太多),在意大利又跟空军元帅凯塞林争权夺利(客观说凯塞林的大局观和战区级指挥控制能力碾压隆美尔),空军那边对他不落井下石就算不错了。

所以不论从那个角度说,希特勒都是隆美尔最大也是唯一的庇护伞,当希特勒的信任消失之后,所有势力的力量集合起来,结果就是隆美尔必须死,这也是隆美尔个性所带来的必然,顺便,隆美尔多年的老搭档参谋长高斯将军因为得罪了隆美尔的老婆被隆美尔亲自赶走,换上了密谋分子斯派达尔,从此巨石从山顶滚落无人可挡,什么叫自作孽不可活这大概就是最好的注脚。

我们在来说“自断一臂”的问题,个人看法,希特勒赐死隆美尔不但说不上自断一臂,反而是止损太晚,当初希特勒派隆美尔去北非,是为了守住昔兰尼加和的黎波里地区,掩护欧洲的软下腹,北非的战略价值也仅限于此(当初可没发现石油,当时钻探水平也支持利比亚石油开发也很困难),但是隆美尔成功的独走绑架了整个德国的战略,以其战术胜利和希特勒的宠幸生生抠出了大量补给和卡车,要知道在北非作战补给只能靠一条千疮百孔的海岸公路,谁都不可能远离公路展开部队,同时德意并没有快速修复港口的能力,缺乏油料和雷达的意大利海军也没有能力夺取地中海两端的制海权,所有补给只能送到的黎波里或者昔兰尼加港,然后千里迢迢通过卡车送到隆美尔手里,这导致隆美尔的区区非洲军占用的卡车数量几乎与德军在整个东线几个集团军群占用的卡车数量相差无几!这一方面严重削弱了东线德军的保障能力(德军在东线汽车主要用于从铁路卸车点到部队的运输,使用效率远高于北非),另一方面由于通行能力不足,非洲军在进攻过程中也面临补给不继,同时在的黎波里和昔兰尼加港口各种物资堆积如山。实际上在北非打仗,战术能力其实是次要的,关键是,谁冲的离后勤基地太远,谁就要倒霉,(隆美尔拿蜗牛爬一样的蒙蒂毫无办法,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蒙蒂蜗牛爬的速度使得后方基地的推进速度以及港口恢复开放能够跟得上部队推进),然而隆美尔要么是根本想不到补给线的问题,要么是无视补给问题,一味的猛冲猛打,虽然战斗胜利无数但是对德国的战略却是一剂不折不扣的毒药。以笔者看来,隆美尔战斗能力可以说非常不错,但是作为战区指挥官独当一面,可以说鶸的要命了,此人大局观,管理能力,人际关系可以说充斥着致命的不可弥补的缺点,而这些对于一个独当一面的战区指挥官来说,都比战斗指挥能力重要的多,从某种意义上说,选择隆美尔去北非,也是希特勒的重大失误。

BTW:有人喜欢拿巴顿,蒙哥马利和隆美尔相比,个人看法,虽然在傲慢和得罪人方面两个人不相伯仲,但是战区大局观上巴顿比隆美尔强不少(战略大局观两个人撑起半斤八两,但是巴顿在突出部战役的表现非常漂亮,得分不少),在人际关系上巴顿好歹有艾克和布莱德利给他套笼头擦屁股,罗斯福也没敢把巴顿放到真正独当一面的位置上,至于蒙蒂,我只能说不是他太强,而是隆美尔作为战区总指挥太鶸,蒙蒂谨小慎微的做法在北非恰好完克隆美尔而已……


DDG的老船坞

“沙漠之狐”隆美尔的陨落实在令人扼腕,作为一名二战时期德国纳粹的陆军元帅,他凭借自己出众的军事指挥才能被世人所熟知,在人类战争史上添上了浓重的一笔。



要知道,一切的军事行动都是为了政治服务的,所有的军事人才也都是为了领袖而存在的。隆美尔的死亡正是因为他和希特勒谋杀案有关系,从而被希特勒赐毒药自尽。

行刺事件发生在1944年7月20日,行刺者叫施道芬堡,他目睹了党卫队的大屠杀、阴森恐怖的集中营,这些使他对第三帝国的幻想彻底破灭了。于是为了尽快结束战事,策划了行刺希特勒的行动。



很显然,刺杀失败了。刺杀失败后,希特勒迅速展开镇压活动。党卫队出动了,施道芬堡等人被逮捕并就地处决。随之而来的是一场空前彻底和残酷的大搜捕,被怀疑与密谋有牵连的人都被逮捕、审判、处决,光被处死的就有4980人,另外有成千上万的人被投入集中营。

死者中,有一些是自杀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隆美尔了。7.20事件的密谋者曾多次与隆美尔接触,而这时隆美尔与希特勒的矛盾不断激化。经过一番调查,希特勒最终还是对最喜欢的隆美尔将军作出了死刑判决。



10月14日,希特勒派人送去毒药给隆美尔,并传达了希特勒的允诺:如果服毒自尽,将对他的叛逆罪严加保密,并为他举行国葬;否则将受法庭审判。隆美尔选择了前者。希特勒果然下令为隆美尔举行国葬,并为其送葬。希特勒专程给隆美尔的妻子发去了电报:您丈夫的逝世给您带来了重大的损失,请接受我最真挚的吊唁。隆美尔元帅的英名,与他在北非的英勇战绩一样,都将永垂不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