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研参考」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研究

「行研参考」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研究

一、行业定义

根据建设部发布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是指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接受委托,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对涉及结构安全项目的抽样检测和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构配件的见证取样检测。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与鉴定服务始终贯穿、伴随建筑工程的建设全过程(包括工程立项、施工、竣工、验收交付使用)、使用全过程(包括改建、扩建,过程安全性、可靠性和使用寿命鉴定)和拆除全过程。

二、行业特点

(一)具有较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关系着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关系着社会公共安全及国计民生,是创建和谐社会,保障千家万户平安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贯穿于施工前期、施工过程及竣工验收等各个阶段,是做好工程质量的技术保证和重要手段,是评定工程质量优劣的最直接、最科学、最可靠的依据,也是政府职能部门加强监督管理的关键措施。因此,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是建筑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具有显著的综合性和技术性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包含对建设工程方方面面各个方面的检测,如基坑监测、建筑材料检测、结构检测、水电检测、环境检测等众多类别,各类别则包含诸多检测参数。另外,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以及人们对建筑物功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建设工程质量检测项目日趋增多,检测内容日益丰富完善,建设方对建设工程项目检测机构的综合性提出更高的要求,与之相匹配的成套检测设备、专业检测人员必不可少。一方面,检测设备和检测环境是为保证检测工作正常进行、确保检验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所必须的,检测方法是实施检验的技术依据,分析检验数据必须根据相关检测规范和工作流程;另一方面,专业检测人员需要获得规定的资格和条件,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检测技术水平。因此,实现建设工程质量的系统性检测,对设备、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具有显著的技术性。

(三)具有较强的政策导向性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由建设工程质量的相关管理规定应运而生,检测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直接受政策导向影响,检测机构的所具备的资格认可和行业资质管理同样也是政府政策调节的重要手段。此外,各地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的各类检测项目收费上限标准收费由当地地方政府物价、建设主管部门等根据建设部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当地检测市场发展状况制定颁布各类检测项目收费的上限标准。目前发行人的检测业务收费参照的是《江苏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和建筑材料试验收费标准》(苏价服[2001]113号)。

(四)地域性特征明显

由于检测行业是政策性较强的行业,因此各级地方行政主管部门都会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订有地方特色的管理要求,特别是行业主管部门设立的资质审查注册制度,直接决定了检测机构的服务范围以所在地为主,外地检测机构进入本地市场需要通过当地相关主管的审核。另外,建设工程质量检测需要大量的配套检测设备,并且样品的检测具有明确的实效性,因此从交通、成本、运作方便性考虑,检测工作跨地区开展具有一定难度,这一特点决定了资金雄厚、人才充足的企业在跨区域发展更具优势。

三、行业发展趋势

(一)传统项目检测市场保持快速稳步发展

1、新建工程与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的发展存在密切联系。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有力拉动了传统检测市场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固定资产增速维持在高位运行,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0.65万亿元,增速有所下降,但仍保持7.9%的平稳增长速度,而2007-2016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6.01%。在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的带动下,我国建筑业得以高速发展,我国建筑业总产值从2007年的51,043.71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193,566.78亿元,平均增长率为14.26%。2007-2016年,江苏省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建筑业总产值一直保值高速增长的势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从2007年的12,268.07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49,370.85亿元,平均增长率为14.94%;建筑业总产值从2007年的7,010.57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25,791.76亿元,平均增长率为13.91%。

图表 1 2007-2016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及建筑业总产值

单位:亿元

「行研参考」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研究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预计至2020年将达92.7万亿元。另外,按照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的目标要求,今后五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长7%,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5%;到2020年,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将达到50%。

2、数量庞大的既有建筑对传统检测市场形成了巨大需求。

建筑物自交付使用后,在自然因素(风、雨、雷、电、阳光辐射等)及人为因素的作用下不可避免地面临材料劣化及结构劣化的过程。原有建筑技术及设计水平不够科学,以及维护保养不佳等原因,都将影响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如我国80年代经济发展起步初期的建筑物大多为砖混结构,由于设计水平、施工水平和建筑材料自身质量的原因,普遍存在质量或安全隐患。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二十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建造的大量房屋建筑物将步入维护阶段,既有建筑的加固改造工程也将逐步扩大。

根据建设部颁布的《城市危险房屋管理规定》,房屋所有人有险不查或损坏不修的应承担民事或行政责任。房屋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对其进行定期检测和周期性维修,以保持房屋状态良好,延长房屋使用寿命。而当建筑物达到设计的使用年限之后,为了确保继续使用的安全性,需对其进行质量鉴定,确保不存在安全隐患。在对建筑物进行大修、加固、拆除之前,亦需要由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对现有建筑物如地基、框架等进行安全性鉴定、检测与评估,出具房屋损坏趋势说明,而后根据鉴定结果,方可实施各类大修或加固工程。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既有建筑面积达600亿平方米,其中城市的既有面积约为360亿平方米,由此可见,我国数量庞大的既有建筑物的维护、改造等均为传统检测项目市场提供广阔的需求空间。

(二)新兴检测项目将成为未来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市场需求的重要增长点

在国家政策及产业规划的大力推动下,部分节能环保的新技术、新材料在建筑业得以推广应用,由此带动新材料检测、绿色建筑评价、智能化检测和空调系统检测等新兴检测需求的增长。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品质的逐步提高,人们对居住、办公和学习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室内环境检测、节能检测和能效测评等新兴检测也应运而生。由此可见,随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新兴检测项目将不断得到丰富,有望成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市场的重要增长点。

图表 2 检测业务对节能绿色建筑的促进作用

检测项目

内容

节能保温检测

通过现场实测,以数据科学地反映主要用能设备的用能水平,对建筑物用能环节和设备现状进行全面了解,对用能单位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促使用能单位减少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照明、热水供应的能耗,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环境检测

针对建筑工程对空气、水质、土壤及声环境的影响进行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把对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一)节能检测

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发展绿色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将带动绿色建筑评价、保温材料检测业务的快速发展。根据《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有关要求,到2020年,城镇新建建筑能效水平比2015年提升20%,部分地区及建筑门窗等关键部位建筑节能标准达到或接近国际现阶段先进水平。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面积5亿平方米以上,公共建筑节能改造1亿平方米,全国城镇既有居住建筑中节能建筑所占比例超过60%;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中明确要求:实施建筑节能先进标准领跑行动,强化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2020年前基本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有改造价值城镇居住建筑的节能改造。推动建筑节能宜居综合改造试点城市建设,鼓励老旧住宅节能改造与抗震加固改造、加装电梯等适老化改造同步实施。

(二)环境检测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国内环境检测行业将持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国家相关部门已逐步出台有关规范和政策对第三方环境检测行业进行科学规范与管理。在多方面因素推动下,环境检测企业将更加具有市场运作潜力和发展空间。

2015年2月,环保部发布《关于推进环境检测服务社会化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推动全面放开服务性环境检测服务,将环境质量自动检测站和污染源自动检测设施的运行维护、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鉴别等监(检)测等业务,积极稳妥、因地制宜地向社会环境检测机构有序放开。

质检总局发布的《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在政府、市场及消费者中得到广泛采信,创新能力在绿色认证、服务认证等关键领域率先取得突破。从业机构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品牌效应更加突出,行业营业总收入显著增长。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将成为较具增长潜力和市场活力的技术性基础产业。

环境检测与环境监测密切相关,环境监测市场规模可以侧面反映环境检测服务市场的规模。根据《“十三五”环境检测质量管理工作方案》目标要求,2020年,全面建成环境空气、地表水和土壤等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体系,深化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进一步推进监测信息公开和公众监督,保障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四、行业市场竞争格局

目前,市场现有检测机构大致分为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以及私有几种类型。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类的检测机构场地条件设施齐全,专业人员配备充足,有持续稳定的业务来源;集体企业的检测机构基本以服务特定施工单位为主,有相对固定的业务源,业务量相对较小。私有企业分为两种,一种发展较早,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跟大的国企检测机构不相上下;另一种私有检测企业发展相对滞后,还停留在较小规模,不论软硬件还是业务来源都和其他检测机构相去甚远。事业单位、国企类检测机构由于公司体制以及各种隶属关系限制,运营模式相对较为保守。其他类型检测机构单从行业市场角度出发,能够及时跟随市场动向,运营模式较为灵活。

大禾咨询官网:www.greseed.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