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以全民度假休閒,致敬勞動節

今年五一節,你在如何度過?這個以“勞動”冠名的日子,正在逐漸成為一個全民休閒度假的節日。回顧一下國人的休閒演變史,我們能從一個特殊角度,感受到中國社會發展的脈搏。

五一度假生態圖,你在何處?

昨天(4月29日)“五一”假期拉開帷幕,有出行計劃的人想必很早就已開始做旅遊攻略。實際上,為了給大家提供外出旅遊提供參考,文化和旅遊部於4月25日發佈了《“五一”假日旅遊指南》,該指南顯示:根據中國旅遊研究院對全國60個樣本城市開展的《中國城鄉居民出遊意願調查》,2018年第二季度我國居民出遊時間集中在5月份。其中,“五一”期間居民出遊意願達36.6%,旅遊需求加速釋放,旅遊市場將迎來小高峰。預計“五一”期間全國有望接待國內遊客1.49億人次,實現國內旅遊收入880億元。

我們以全民度假休閒,致敬勞動節

出遊方式調查表明,選擇近郊遊的佔31.2%,短途周邊遊市場火熱。國內熱門旅遊目的地包括:北京(17.6%)、秦皇島(12.5%)、大連(12.2%)、哈爾濱(11.8%)、上海(10.0%)、三亞(9.6%)、杭州(9.1%)等,西部地區也逐漸受到人們關注。選擇出境遊的比例為27.62%,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等旅遊目的地持續火爆,加拿大、阿聯酋、法國、俄羅斯等人氣明顯上升。

從旅遊內容看,生態採摘、海邊度假、登山徒步、古鎮休閒等主題比較熱門。

中國休閒演變史,一部改革小傳

今天的90和00後或許較難想象,一週只休息一天。然而僅僅二十多年前,這樣的6+1模式在中國人心中是天經地義的事。

1995年5月,一個消息悄悄流傳:每週可以休息2天了!許多人嗤之以鼻,認為是謠傳。

1995年5月7日《青島日報》作了專門報道:“昨天是第一個雙休日,全市有幾十個單位的工作人員忘了‘今天我休息’,照常一大早趕到單位。”據當時媒體報道,在中國的大江南北,出現諸多類似的情況。從此,中國勞動者進入了雙休時代。

我們以全民度假休閒,致敬勞動節

有趣的是,中國增加休息時間,竟源自一個學者偷偷的試驗。

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一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國都是實行每天8小時、每週48小時的工時制度,即一週工作六天,休息一天。另外有7天法定假日:元旦1天、春節3天、“五一”1天、“十一”2天。

由於一週只有星期天才能休息,上班族到了週末,大多是在家裡打掃衛生、修理電器和傢俱、看望老人、陪孩子等等,也沒辦法好好休息。

“戰鬥的星期天,疲勞的星期一”就成了當時的流行說法。

20世紀80年代,原國家科委中國科技促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胡平,出國考察時看到西方國家普遍實行每週五天甚至四天半的工作制度,人們玩得盡興,上班效率也很高,讓他深受啟發。於是,他向時任國家科委主任的宋健彙報:我們國家能否也實行五天工作制?

在宋健支持下,胡平隨即帶領小組開始著手五天工作制的可行性研究,1987年,他們得出了可行的結論。

為了穩妥起見,胡平決定先不做任何宣傳,先在自己單位做偷偷的試驗,週六僅安排兩人值班。幾年下來,取得了預期的效果,然後正式上報國家。1994年2月3日,國務院發佈第146號令,自3月1日起,當月第一週星期六和星期日休息,第二週星期日休息日,依次循環。即“隔週五天工作制”,每隔一週,多休息一個星期六。

1995年5月,中國開始實行全面雙休工作制。

1999年,國務院決定在春節、五一、十一期間實行7天黃金週休假,我們的休閒時間再次得到大幅提升。到了2007年,“五一”黃金週被取消,調整中秋、端午和清明為法定假日,沿用至今。

簡短回顧可以發現,正如胡平等人預期,中國生產力的發展,已經到了不必拼上班時長的階段。我們休閒時間的增長,與改革開放進程、與國力提升同步而行。

休閒是一種生活,也是一種生產力

與休息天數增加同步的,還有我們觀念的改變。

今天的中國,已正式步入休閒經濟時代,休閒,不再被視為經濟發展的阻礙,而是經濟增長的一個助推器。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者王琪延認為,按照目前中國的休閒發展趨勢,預計到2020年,中國全面進入休閒經濟時代。

“我們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一直在縮小,且發展的速度非常快,”王琪延表示,目前中國的休閒呈梯隊式發展,東部地區如浙蘇粵等已進入休閒時代的燦爛黎明,中西部則是曙光初現。

“到2020年,中國休閒發展十大基礎中的休閒消費支出將從現在居民總收入的三分之一增加到二分之一,消費時間將擴展為二分之一。”王琪延說,同時20個休閒熱點也將形成,即海洋、養生、山地、溫泉、冰雪、鑑賞、宗教、收藏、養寵、太空、創作、體育、公益、旅遊、教育、教養、情趣、工作、節慶休閒等。

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旅遊研究中心主任張廣瑞的研究表明,21世紀休閒產業將取代信息產業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最大動力,突出表現為消費的休閒化,和休閒的市場化。

據張廣瑞介紹,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國際旅遊的格局發生重大變化,亞太地區活力日增,與歐美形成鼎立之勢。由於世界金融危機造成的西方國家經濟衰退,亞太地區的強勢更加明顯,成為國際旅遊的主導力量,中國的表現尤其突出。進入本世紀以來,中國入境旅遊的人次數年增長率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5倍,達16.9%。

另有學者指出,中美最新的貿易大戰,將對中國的對外出口產生一定負面影響,這種情況下,中國國內消費的升級擴大顯得格外重要,而旅遊休閒,正是擴大消費內需的一個關鍵途徑。

自由職業者,另類工作和休閒

我們以全民度假休閒,致敬勞動節

是的,今天的年輕人,在職業選擇上更多元更自由,不再像父輩那樣固守辦公室和早九晚五。其中,自由職業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喜愛。

2017年新浪網做過一個“你最喜愛職業”的調查,榜單上排在前10位的依次是::自由職業者、教師、政府官員、藝術工作者、普通公務員、導遊、民營企業家、健身教練、演員、創業者。

國內一家大型網站發佈的《目前O2O自由職業者分析報告》顯示,稅前月收入高於5000元的O2O自由職業者佔到68%,9%的人超過1萬元,而低於3000元的僅佔14%,在幾個熱門的自由職業中,汽車評估師的平均月薪甚至達到了16623元,按摩師的月平均薪資達到12244元,足療師達到9823元,美甲師達到8014元;在時間方面,自由職業者可以免去日常奔波的勞碌,人際關係更輕鬆,何時工作,何時休息,自己說了算。

因此,不少有一定專業技能的人,選擇了做自由職業者。

目前,中國的自由職業者主要包括這三類人:

第一類是小本生意人,如裝修公司老闆、購物網的網店老闆等;第二類是沒有底薪的推銷員,如壽險顧問、地產經紀、廣告中介、直銷人士等;第三類是專業人士,如攝影師、專利代理人、律師、會計師、牙科醫生、技術顧問、管理顧問、管道工、電工、理髮師、藝術家等。

自由職業者,看似輕鬆自由,其實要比固定上班族承受更大的工作壓力和生存壓力,自己獨立面對市場,職業技能,業務洽談,時間管理,乃至自我作息的自律,方方面面,都對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關調查表明,每年都會有不少自由職業者因為混不下去,而重新選擇做固定上班族,但同時,又有更多新人加入到自由職業者的陣營。

當一個自由職業者真正在職業市場上站穩腳跟,他才有資格享受工作和休閒的自由,過自己想要的另類人生。比如,在這個五一節,提前開始自己的旅程,錯開節日高峰,享受更寬鬆自由的度假休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