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养鸡要遵循“十二不宜”原则,你做到了吗?

众所周知养鸡并非易事,但是掌握好了养鸡技术知识,就可以进行科学养鸡,这在一定程度上将简化养鸡难度,有利于高效养鸡的实现,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养鸡技术知识的重点,那就是科学养鸡应遵循“十二不宜”原则。

科学养鸡要遵循“十二不宜”原则,你做到了吗?

科学养鸡应遵循“十二不宜”原则

  一、不宜与鸭、鹅混养

有的农户为节省场地,把鸡、鸭、鹅关在一起混养,这是不科学的。一是混养易造成疫病的互相传播,如鸭、鹅也能感染新城疫病毒,在一般情况下,病毒潜伏于鸭、鹅体内成为带毒者,不表现任何症状。若与鸡混养在一起,极易将病毒传染给鸡,导致鸡发生新城疫。二是鸡鸭鹅混养在一起,会使饲料利用率降低,因它们对饲料的营养需要不一样,如果同喂一种饲料,必然造成饲料利用率降低,浪费饲料。三是鸭鹅叫声大,而鸡喜欢安静,如果混养在一起,鸡受惊吓而影响产蛋量。四是鸭鹅为水禽,喜水,而鸡喜干燥,在饲养场地潮湿的情况下鸡易发病,所以三者不宜混养。

  二、鸡舍不宜用红光灯

红光灯会抑制发育阶段的雏鸡和青年鸡的生长,推迟其性成熟,导致开产晚;红光灯能使种公鸡的性功能受抑,使种蛋受精率低。所以雏鸡、青年鸡和生产种蛋的鸡舍内不要安装红光灯。

  三、酒糟不宜喂鸡

鸡无齿,肠道短,缺乏分解纤维素的酶。因酒糟中含有大量的粗纤维无法消化利用,直接影响其他饲料的吸收,引起消化不良。

  四、饲养员不宜频换外衣

鸡习惯了饲养员衣服的颜色后,会产生亲切感。饲养员一进鸡舍,即引起鸡精神振奋,食欲增强,采食量增加。如果饲养员突然更换外衣颜色,鸡群会表现惊恐、骚动不安、食欲下降、采食减少。所以饲养员既不能频换外衣,也应尽量不让外人进入鸡舍,以免人为地造成减产。

  五、补钙不宜喂生鸡蛋壳

有的农户习惯于用生鸡蛋壳喂鸡,目的是给鸡补充钙质,以促进生产和多产蛋,殊不知,作用适得其反。因为鸡蛋壳内外常附有细菌和病毒,鸡吃后易得胃肠病或传染病。

  六、种蛋不宜用水洗

科学养鸡要遵循“十二不宜”原则,你做到了吗?

种蛋表面有一层胶质保护膜,防水分和病菌入侵,若用水洗掉鸡蛋壳保护膜,将降低种蛋品质,影响孵化率及雏鸡的成活率。故种蛋不宜用水洗,应在孵化前用新洁尔灭等消毒处理。

  七、产蛋高峰不宜打预防针

鸡进入产蛋期,其机能的生理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这时如给鸡注射疫苗或菌苗,会打乱其规律,使产蛋下降或引发呼吸道疾病。再者,鸡在产蛋期没有一个安静的环境,给鸡打针会因受恐惧患应激综合症,导致产蛋减少,食欲下降。给鸡打预防疫苗针最好是在开产前或停产后进行。

  八、驱虫不宜用敌百虫

敌百虫为广谱兽用驱虫药,对猪牛羊等大家畜均安全有效,而鸡应禁用。原因是敌百虫属于有机磷药物,鸡嗉囊内多为碱性环境。

敌百虫在碱性液态中,可生成挥发性很强的敌敌畏,其毒力要比敌百虫大10倍以上。鸡服敌百虫后最易导致中毒。鸡驱虫时可选用驱虫灵或左旋咪唑片,效果很好。

  九、蚯蚓不宜直接喂鸡

蚯蚓是动物高蛋白饲料,但不宜直接喂鸡,因蚯蚓含有异刺线虫,易引起寄生虫病的发生,应将蚯蚓加工处理成蚯蚓粉饲喂。

  十、蛋鸡舍不宜用生石灰消毒

用生石灰消毒鸡舍,易引起鸡脚趾烧伤;啄食石灰进入胃肠易引起胃肠炎、水肿、溃疡以及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故蛋鸡舍不宜用生石灰消毒,可配成10%―20%的石灰乳液喷洒鸡舍。

科学养鸡要遵循“十二不宜”原则,你做到了吗?

  十一、圈舍不宜垫草木灰

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与鸡粪混在一起容易起化学反应,生成氨气。直接刺激鸡的呼吸道,轻者可使鸡呼吸道分泌物增加,生长发育受阻,产蛋率下降,重者引起喉头水肿,出现坏死性支气管炎、肺出血等急性病症,甚至造成死亡。

  十二、蛋鸡不宜喂生骨粉

生骨粉未经高压处理,骨粉与骨胶结合在一起,若长期喂鸡会引起钙磷比例失调,导致生产力下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