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编改为聘任制,直接影响这三类人?

事业单位改革,事业单位编制改革,你们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虽然改革持续已有一段时间,但总是被人戏称为雷声大、雨点小。今年年初,湖北事业单位改革从高校、医疗入手, 高校教师,坚持简编控编的原则,提高准入门槛,踢除浑浑混日子一族。

事业编改为聘任制,直接影响这三类人?

事业单位编制向聘任制转化,原本编制被取消啦,虽说待遇不会有很大的差异,但会给事业单位职员生存带来很多不稳定因素,2020年前3类人将会失去编制,事业单位“铁饭碗”时代将一去不复返。

第二就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之一的,认定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

1、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以营利为目的;

2、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不属于政府必须提供的公益服务范围;

3、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能够且应当通过市场获得。

第三就是事业单位工勤类岗位。工勤岗位,又称工勤技能岗位。是指在岗位设置中的从事简单体力工作或一般技术工种的岗位。

工勤技能岗位指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工勤技能岗位包括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其中技术工岗位分为5个等级,即一至五级。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

行测答题必备法宝之代入排除法

所谓的代入排除法主要是指结在解通过正常计算较为麻烦的题目时用到的,有时候也需要将方程列出后,再合选项和题干快速得到正确选项。代入排除法的常解题型包括多位数问题、不定方程问题、余数问题、和差倍比问题、年龄问题、复杂行程问题等。但是在解题中使用代入排除法时,我们有时候也并不需要将选项一一代入,也是有一定的方法技巧。比如说,当题目中所求为最大、最多时,我们一般从最大的选项开始代入,反之亦然。当然了,在做题时建议大家边读题干中的要求边看选项,排除不符合的留下有待考察的。所以,在代入排除时谨记:先排除再代入。下面通过实例来进行具体剖析:

事业编改为聘任制,直接影响这三类人?

【答案】B。解析:排除。根据第二句话“分子和分母的和是50”可知,只有B项正确,故选B。

点评:做题时谨记:边读题干边看选项,把不符合题干的直接排除。即:代入排除的原则:先排除后代入。有时候题干没读完已经出来正确选项。

例2.一个三位数的各位数字之和是16。其中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小3。如果把这个三位数的百位数字与个位数字对调,得到一个新的三位数,则新的三位数比原三位数大495,则原来的三位数是多少?

A.169 B.358 C.469 D.736

【答案】B。解析:此题用代入排除法。由“各位数字之和是16”可排除选项C;由“百位数字与个位数字对调,得到一个新的三位数,则新的三位数比原三位数大495”,可排除选项A、D,故选B。

点评:题型归类为多位数问题。做题时先依据题干的要求结合选项先排除后代入。结合大致的计算最后得出正确选项。

例3:某汽车厂商生产甲、乙、丙三种车型,其中乙型产量的3倍与丙型产量的6倍之和等于甲型产量的4倍,甲型产量与乙型的2倍之和等于丙型产量的7倍。则甲、乙、丙三型产量之比为:

A.5:4:3 B.4:3:2 C.4:2:1 D.3:2:1

【答案】D。解析:可设甲的产量为x,乙的产量为y,丙的产量为z。则可得如下关系式:3y+6z=4x,x+2y=7z,两式相加可得3x+z=5y,将选项代入,只有D符合。故选D。

点评:不可以直接根据题干条件排除时,通过列简单的方程继而再考虑整除特性,由3y+6z=4x可知,x应为3的倍数,故选D。全比例问题用代入排除法时还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知识,比如:数的整除特性。

例4:某次数学考试共有50道题目,规定答对一题得3分,答错一题倒扣1分,不答不得分。小明参加考试回答了全部题目,得了82分,问答对的题目数和答错的题目数之差是多少?( )

A. 13 B. 15 C. 16 D. 17

【答案】C。解析:由奇数偶数特性知:两个整数的和与这两个整数的差,所得结果的奇偶性相同。设答对X道、答错Y道,则X+Y=50,为偶数。则所求的答对的题目数和答错的题目数之差(X-Y)也为偶数。观察观项,只有C符合。故选C。

点评:在代入排除法时,有时直接排除不了需要结合所学过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排除。本题运用了奇偶数的特性。继而结合选项得出结论。

行程问题实际上还包含很多小的模块,比如:简单的相遇和追及、多次相遇问题、流水行船、时钟问题、牛吃草问题等等。在此,我将对于比较难以掌握的多次相遇问题详细的阐述下其中蕴含的原理、公式及考题。

(1)最基本的多次相遇问题是指两人同时从不同的地点同时相向而行,在第一次相遇后没停,继续向前走到打对方终点后返回再次相遇,如此循环往返的过程是多次相遇问题。

基本模型如下:从出发开始到在此运动过程中,基本规律如下:

(1)从出发开始,到第n次相遇:每一次相遇会比前一次夺走2个全程;即:路程和具有的特点是1:2:2:2:……,含义是第一次走1个全程,第二次开始都增加2个全程;

(2)由于二者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和是不变的,故每次相遇所用时间和路程和成正比,若设第一次相遇的时间为t,则第一次到第二次所用时间为2t,依次类推,每次相遇所用的时间关系也为1:2;2:2……,含义是第一次相遇用时间t,第二次开始相遇时间都会增加2t的时间;

(3)各自所走路程也满足这个关系。设第一次相遇甲走路程为S0,则从第二次相遇开始甲走的路程会增加2S0,即关系式仍为1:2:2:2……。

例题1:甲从A地、乙从B地同时以均匀的速度相向而行,第一次相遇离A地6千米,继续前进,到达对方起点后立即返回,在离B地3千米处第二次相遇,则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A.10 B.12 C.18 D.15

【答案】D。解析:直线多次相遇问题。第一次相遇时,两人走的总路程为A、B之间的路程,即1个AB全程。第二次相遇时,甲、乙两人共走了3个全程,即两人分别走了第一次相遇时各自所走路程的3倍。故第一次相遇甲走了6千米,第二次相遇时甲共走过了6×3=18千米,此时甲距离B地3千米,所以两地相距18-3=15千米。

例题2.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乙的速度是甲的2/3,两人相遇后继续前进,甲到达B地,乙到达A地立即返回。已知两人第二次相遇的地点距离第一次相遇的地点3000米,求A,B两地的距离是( )米。

A.6000 B.6500 C.7000 D.7500

【答案】D。解析:甲、乙速度比为3∶2,设全程长度为5份。第一次相遇甲、乙共走一个全程,乙走了2份(距离B地2份);从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甲、乙共走两个全程,乙走了4份。因此第二次相遇时乙共走了6份,相当于到达甲地后又往回走了1份路程(距离B地4份)。两次相遇地点相隔2份,总路程为3000÷2×5=7500米。

(2)若甲乙二人同时从相同地点出发,乙比甲块,乙到终点后返回与甲第一相遇,然后继续走第二次相遇,如此反复的运动过程,有具有什么规律呢?

其实,无非就是第一相遇二者走的路程和变为了2个全程而已,之后和最基本的多次相遇问题没有变化。只是上述所有的比例关系变为2:2:2:2:……而已。

例题3:A、B两地相距540千米,甲乙两车往返于A、B两地,都是到达一地后离地返回,乙车较甲车块。设两辆车同时同A第出发第一次和第二次相遇都在途中P点,那么到两辆车第三次相遇为止,乙车共走了多少千米?

【答案】2160千米。解析:第一次相遇甲乙共走了2个全程,从出发到第二次相遇,甲乙共走了4个全程,乙块,相遇在P点,且从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乙走的路程与第一次相遇走的路程相同。又从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乙从P点又回到P点,则设全程为3分,第一次相遇甲走了2份,乙走了4份。到第二次相遇,乙又走了4份,到第三次相遇,乙又夺走4份。4份路程共(540÷3)×4=720千米,到第三次相遇走了720×3=2160千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