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颉造“茶”传说:赴南国授字,遇少女成婚,将“荼”改为“茶”

前言(“茶”字的历史)

要考证“茶”字的根源,必须先简述茶的起源。

茶之起源,国人也是众说纷纭。关于茶的发现,最早的时候称为吃茶,茶和野菜一样都为吃。但茶的味道更加悠长,而且耐咀嚼,还能驱异味。早期的人们的生活是将连毛带血禽兽生吃之后,然后口含几片茶叶,能瞬间感觉到清爽幽香,弥漫全身。从起初的吃茶到后来的饮茶,悠悠度过了几千年的漫长历史。

仓颉造“茶”传说:赴南国授字,遇少女成婚,将“荼”改为“茶”

“茶”字的演变

奉黄帝之命,仓颉到南国授字

传说仓颉造字成功后,黄帝龙颜大悦,重赏仓颉。颁布法令,告示天下,凡我子民,必先习字。说文解字,传播文化,教化天下,首推仓颉。仓颉领命,出游天下。

在接到皇帝命令之后,仓颉便开始出游到全国各地开办学堂,教百姓们识字。

仓颉蹚过渭河水,又翻越过秦岭,历尽艰辛来到南国,决定在此地开坛授字。在授课的业余时间,仓颉自身陶醉在这南国的花草翠绿之间,看着眼前一片美不胜收的景象,早已将北国忘记,仿佛这里就是自己的家乡。

仓颉独自居住在一间茅草屋之中,依山而临河滨湖,水天一色。茅草屋旁泉水叮咚,溪流潺潺,仓颉顿时触景生情,遥想起家乡的青山、绿水和涌泉,思念家乡的情绪逐渐变得厚重、压抑。他将自己的情感转移到眼前的美景,漫山遍野正在盛开的白花铺天盖地,好似冬日家乡飘舞的雪花,更加让仓颉思乡情切,慨然长叹。

仓颉造“茶”传说:赴南国授字,遇少女成婚,将“荼”改为“茶”

仓颉照

遇南国少女,为“茶”起名

仓颉身负着教化天下百姓识字的重任,但困难重重,他自知皇帝的命令不能违背,必须迎难而进。正在仓颉忧虑重重的时候,在不远处的白花之中,有一位秀发齐身,蓑衣披身,亭亭玉立的美丽少女正弯腰采撷一朵白花,并低下头来慢嗅起来。

只见少女手捧白花绿叶,隐带着一丝羞涩,浅笑在眉梢,驻步依木,轻轻抚弄着柳枝。少女与眼前这位身高八尺,四眉四眼,目光炯炯,美髯飘飘的美男子倾心交谈。得知眼前这位伟岸睿智的男人竟是大名鼎鼎、创造汉字的仓颉时,少女更是乐不可支,感叹他们二人相见恨晚。

他们愉快的谈着,笑着,不知不觉间天色已晚,少女支撑陶釡,开始烧水煮饭。她看到几片绿叶在釜中漂浮着,颜色清亮橙黄,于是拿起手瓢舀水一饮而尽。喝过水之后,少女满口生津,而且神清目明气爽。仓颉便问少女,此乃何物?少女回答不出来,就请仓颉起个名字。

仓颉兴奋之余,随即以当日映入眼帘的感觉命名为“荼”。我的人在草木中,形意合一,真情所至,如火如荼。

仓颉造“茶”传说:赴南国授字,遇少女成婚,将“荼”改为“茶”

仓颉造字

“茶”的功效

此后,南国的这位少女体贴仓颉授课的辛苦,每天亲自为他煮饭送水。不同的是,少女所送之水并非天成之泉水,而是她刻意放入几片“荼”叶,原因有三点:

  1. 一者,汤色橙黄,
  2. 二者,能提神醒目,
  3. 三者,回味他们初识的浪漫情景。

少女日日如此,从不间断。在一天忙碌的授课之余,他们二人携手漫步,或沿河溯流而上,或绕浅山丘陵赏景,或对影湖边戏水,或探讨文字的创造以及探索天下的教化。脚下清澈的湖水,倒映出南国少女的身影,随着水的涟漪在不断地放大。遥想起远在北国的母亲,仓颉觉得自己很愧对母亲。

仓颉深知忠孝不能两全,为了不辱使命,他将自己的婚事一拖再拖,已无言面对急着抱孙子的老母亲。而面对眼前这位善解人意、通情达理、楚楚动人的南国少女,仓颉岂会不动心。他随即向黄帝上书,恳求黄帝能够为他们二人赐婚。黄帝自然乐呵呵地做了大媒,恩准他们成婚,终于了却了仓颉母亲身上的一个心病。

成婚后,仓颉更是全身心的投入在文字的创造和推广上。他们夫妻二人相敬如宾,恩爱有加,不久便有了自己的儿女。

仓颉造“茶”传说:赴南国授字,遇少女成婚,将“荼”改为“茶”

仓颉造字台

从“荼”到“茶”的演变

仓颉思乡意切,总想着以后返乡的时候要给家中的老母亲和亲朋好友们带一些南国特产,他选来选去,唯有让他刻骨铭心的“荼”叶不能忘却。回想到他刚来南国的时候,一路上风尘仆仆,车马劳顿,再加上传字教化的迫切心情,使他疲惫不堪,憔悴无限。正是因为妻子每日为他熬制的“荼”汤,才让他意气风发,精力充沛。

夫妻二人夫唱妇随,得到仓颉传授之后的妻子根据他发明的“荼”字拆字解析到:

“你一个人来的时候是二十,你走的时候是十八,那是上天赐给我们爱情的信物!”

于是,仓颉夫妻俩精心挑选了许多新鲜的嫩芽,满满地装了一陶罐,让人捎给身在北国白水的母亲,也算自己的儿媳妇孝敬婆婆的见面礼。

仓颉完成在南国的传字的使命,返回朝廷向黄帝复命完毕。他立即带着自己的妻子儿女回家乡探望日思夜想的老母亲。当谈及那罐令老人家容颜焕发的“荼”时,母亲对此赞不绝口。只是带着疑惑地眼光问儿子:“来人说是一满罐,自家打开时为什么只有一半?”仓颉一愣,随即就明白了其中的缘由。原来那是因为陶罐阴干了“荼”,他是个孝子,不想让母亲有什么不愉快的感觉。便灵机一动,解释道:

这是“茶”,初装为“荼”。“荼”失去水分之后变成了“茶”。

是仓颉将茶带回北国,是仓颉将茶带到白水,是仓颉发明了茶字。

仓颉造“茶”传说:赴南国授字,遇少女成婚,将“荼”改为“茶”

仓颉墓

结束语

茶圣陆羽在写《茶经》的时候,依照仓颉的先例,将“荼”字减少一划,改写为“茶”。从此,在古今茶学书中,茶字的形、音、义也就固定下来了,并逐渐流传开来。

如今的仓姓、苍姓、侯岗、侯等姓氏,皆为圣人仓颉的后人。

仓颉时刻无不以教化天下、传播文明为己任;无不以有功国家,奉献群族为荣。全国各地的子嗣、以及族人纷纷为仓颉树碑立传,广建祠庙,纪念先祖的伟大功德。为怀念洛水之滨的家乡白水,凡所立碑文,必有篆刻家乡白水之字。

参考文献

《茶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