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方雄:大勢研判,順勢而為

龔方雄:大勢研判,順勢而為

一、大勢研判:大灣區的崛起

1. 全球的灣區中獨具競爭力

講到全球灣區,全球經常提到的灣區為三個,一個是紐約灣區,以金融業為主導;一個就是美國的舊金山灣區,高科技硅谷著稱,它也是全球VCPE跟產業結合一箇中央點。另外一個就是東京灣區,它是一個產能結合最好的一個代表。大家知道日本的經濟,它實體經濟的實力非常強,實體經濟主要在東京灣,東京同時又是日本的金融區。

粵港澳大灣區的話跟東京灣比較像,但是我們的大灣區很可能很快超過東京灣成為全球第一灣區,而且是全球獨一無二的灣區。粵港澳大灣區有三個或者四個主要經濟聚集群,第一個是香港,它的代表是“金融業”,這跟紐約很像,香港一直以來都是全球幾大中心之一,它的排名是紐約、倫敦,剩下就是香港。從金融中心的角度來看,香港是遠遠高於東京的。比如從金融業的角度來講,亞太區很多金融業的總部,不管是全球大行,比如說國開大行、花旗銀行、高盛銀行等等,它們亞太區的總部一般都是放在香港,而不是放在東京,也不是放在新加坡。如果把香港和深圳結合在一起,這兩者等於是紐約和硅谷的結合。同時廣州周圍這是另外一個聚集區。廣州的周圍加上深圳,有很多在實體經濟方面領先的製造業,包括新型的製造業。這又很像東京灣,東京灣有日本很領先的製造業。所以我們這個灣區彙集了其他三大灣區各自有的特點。然後再加上是澳門。澳門將來會發展成為全球文化旅遊產業中心,使粵港澳灣區成為世界上獨一無二。

龔方雄:大勢研判,順勢而為

而且這幾大經濟體總量都很大,都是一兩萬億的經濟規模。大家知道紐約就是紐約的金融業為主導,舊金山高科技,硅谷主導的,那麼東京是製造業和金融業結合得比較好的地方。但是我們這個大灣區什麼都有,所以我們這個大灣區是全世界獨一無二。想出這個大灣區戰略是改革開放40年的一個巨大突破。人口粵港澳大灣區肯定是全球第一大,經濟總量加在會把那其他灣區遠遠拋在後面。原因很簡單,紐約就是金融中心,我們這邊有金融、傳統產業、有高科技、新型文化旅遊等都有。

我們國家最近宣佈海南作為自由港,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戰略。自由港基本上意味著香港能幹的,海南將來都能幹。香港現在沒有澳門的賭場業務,但是可以賽馬、賭馬,將來這些業務海南都可以參與。香港是自由港,海南總面積是香港幾十倍,這是我們國家另外一個勢能。

二、中國宏觀經濟勢能

1. 中國資本市場和宏觀經濟的脫鉤

中國的經濟勢能增長很難從資本市場的表現反應出來。發達國家的資本市場是經濟的領先指標。然而中國的資本市場波動性大,投機性強。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也可能是中國市場轉折開局之年,慢慢變成一個正常的資本市場。回顧歷史,A股市場不管經濟好壞,通常跟跌不跟漲。由於中美貿易戰,美國股市從2月份開始調整,但是2月份調整到現在,美國納斯達克幾乎已經到了新高。中國 A股2月至今卻絲毫沒有漲幅,殲敵五百自損兩千。

龔方雄:大勢研判,順勢而為

這其中有各種各樣的原因,比如我國的去槓桿,強監管等。但是美聯儲這兩年一直在加息,也就是一直去槓桿,美國股市卻連創新高,所以去槓桿會對資本市場的影響不一定那麼大。所以問題主要歸結於A股市場是一個非常不成熟的市場。中國 1990年才開股市,至今不到30年,美國資本市場已經200多年。他們是非常成熟的資本市場,以機構投資人為主導。而中國是一個以散戶為主導的非常年輕的資本市場。 所以目前還不能期待A股市場有正常資本市場融資功能和其他的功能。

2. 監管從長計議,投資是長期行為

所以我國在推進宏觀政策和監管政策的同時,一定要呵護資本市場,讓其儘快成熟。另一方面中國之所以過去只用了40年走過了資本市場100多年走過路,經濟發展如此之快,秘訣就是開放倒逼改革。今年可以說中國金融和資本市場開放的元年,通過這種開放來倒逼我們資本市場更快的成熟起來。讓外國機構投資人更早進來,讓我們資本市場參與度越來越多,機構投資人參與越來越多,這樣資本市場才會越來越健康。要不然我們這個資本市場只是一個融資市場,不是一個投資市場,對投資人來說它沒有賺錢效益。

怎麼樣強化所謂的長期投資的理念,價值投資的理念是重要課題。真正 賺錢的投資者是巴菲特的那種長期價值投資人。巴非特的名言就是“如果我買一隻股票,首先得持有三年,否則的話我今天就不會買。我買了以後三年之內不會賣”。這個投資理念只有巴菲特這樣投資人機構才能做到。他們也有挑戰,比如對沖基金等等。但是這些投機機構只佔市場份額20%的成本,70、80%是專業長期機構投資人,包括養老基金、退休基金、保險基金、學校捐贈基金。當然短期投機給市場提供流動性。所以市場要各種各樣的人都有。

我們要建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然後要完善這個資本市場參與者的構成。 中國現在是倒掛的情況,70、80%是短期的投資人,10、20%才是長期投資人。

其實投資一定要講究長期性。中國過去20、30年有很大一部分一級市場的人股權人掙到了錢。 一級市場股權投資進去以後至少3年出不來,有的5年都出不來,隨著這個公司長大。在這個過程當中有很多公司會死亡,但是有一部分公司會很成功,但是即使60、70%死亡,30%成功,投資人就能掙很多錢。所以這個長期持有的理念,中國很多真正在股權方面掙到錢的人全是在一級市場。

三、資產配置建議

1. 國際間資產配置

中國現在的資本賬戶還沒有完全開放,很多投資人做不到正常的國際間的資產配置。但是國際間的資產配置我們可以借鑑。我們看看日本,日本它是一個小國,日本人一般30%配國際資產,它70%配國內市場,所以日本是比較高。歐洲很多小國是這樣,比如說盧森堡也好、瑞士也好,可能50%國際資產,只有40-50%配在國內。所以這取決於國家大小和它的投資機會。中國將來很可能像美國。因為中國很大,國內的投資機會也多。在美國家庭資產配置平均越富有的人,國際資產配置越多。平均來講美國配置在國際上的資產是10%到15%之間,85%到90%是配在國內。而中國到目前為止,有統計數據能看到是中國目前家庭財富平均來講,國際資產配置只有1%左右,99%是國內,而且國際1%左右比較高淨值人群。所以將來中國人至少10%、15%配置在國際資產,來求得分散風險。

龔方雄:大勢研判,順勢而為

2. 國內跨產品的資產配置

如果10%到15%是國際資產配置,那麼85%到90%配在國內,所以國內怎麼配?跨產品的資產配置一般會把資產分成兩類,不動產和動產,就是流動性資產和不動產的配置。平均來講,一般是20、30%左右配在不動產,70%、80%左右配在流動性資產。流動性資產又是金融類資產,不動產則是房地產。

但是中國的資產配置非常扭曲,現在不動產的配置是非常高的。原因很簡單,就是A股不好。資產配置往往是順勢而為,哪能掙到錢就往哪配。確實在過去20、30年大家去看看,中國大部分成功賺到錢的人是從房地產市場掙到錢的。因為房子的增長跟我們經濟增長是匹配的。跟國外的資產增值反應經濟層面也是匹配了。只有中國的房子是跟我們經濟走勢是相關的,股市跟經濟走勢不相關。

所以如果要做一個大勢判斷的話,我覺得將來中國家庭裡面金融類資產比重肯定會增加,房地產不太可能重複過去五年、十年、二十年這麼輝煌的時期。房地產在西方也是漲的,房地產價格從全世界各地長期來看還是漲的。 但是你看過去十年,15年、20年30年,股指的回報在美國肯定是跑贏房地產,這是一個成熟經濟的體現,金融類的資產肯定是跑贏房地產。因為房地產風險相對小,波動也相對小。這是我們金融投資最重要的所謂的原理,就是高風險的東西一定是高回報的。金融類資產由於它波動性大,它給你回報多。所以在金融類資產配置事後,一些固定收益也得配,但是配固定收益也是正常給你回報3-6%就不錯了。但是股權類投資有時候一年能漲好幾倍,因為股權類投資風險高,波動大,它跟這個是一樣的道理,所以你從長期角度來講,肯定是要逐漸的增加金融類資產的配置。

龔方雄:大勢研判,順勢而為

3. A股未來的走勢

從中長期來講,我們中國在金融類資產、流動類資產配置比例應該會逐漸增加,這是經濟體成熟的表現,這也是未來明顯的一個趨勢。 因為A股不是一個成熟的資本市場,所以短期很難看,中期也很難看,但是如果從一個理性價值投資的分析的話,我覺得A股3年、5年價值修復的合理估值的可能性很大。現在A股估值是一個由非理性造成的低位。整個5月份滬港通、深港通,北上的資金進入加大,就是外資機構投資人覺得A股現在具有長期投資價值。這個時候他才會慢慢買入的,這跟加入MSCI指數沒有關係,我們在賣的情況下,人家已經在慢慢收了,所以滬港通、深港通,5月份是北上資金最多的一個月, 500億的淨流入。大家不要小看 500億,雖然A股一天的成交量好幾千億,但是金融定價最重要就是所謂邊際流入,邊際流入決定價格。這個分量流入決定價格。

我們當然受監管的影響,資管新規,去槓桿等等,這些都是短期的影響。我覺得監管的改善、資本的開放以及資管新規,包括一定要去掉所謂剛性兌付,這對資本市場是一個非常重大的利好。國外沒有剛性兌付, 也沒有剛性兌付的情況下隨意槓桿,把這些東西去掉,它非常有利於我們資產管理的發展,非常有利於我們成熟的機構投資人的成長和發展。

所以我們現在做生意就要承擔成本,投資就要承擔風險的。所以現在出臺很多舉措就是培育一個正常的資本市場,我們A股才能成為正常市場。所以強監管做的事情實際上是讓資本市場正常化,讓它儘快變成一個成熟的市場,同時把門打開,歡迎外面的資金進來,同時歡迎外面好的中資公司進來,總體來講就是這種開放的舉措,這個是非常利好我們中國資本市場,中長期的健康穩定發展。

龔方雄:大勢研判,順勢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