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CDR细则深夜出台!首家“独角兽”是谁?主投“独角兽”公募基金获批,个人值不值得买?

6月6日深夜,证监会发布了一系列CDR发行交易配套政策,从6月7日起,符合条件的创新企业就可以向证监会递送CDR发行申报材料了。

这意味中国资本市场将迎来“独角兽”。证监会同时表示,将严格掌握试点企业家数和筹资数量,合理安排发行时机和发行节奏。希望各方理性投资,不要跟风炒作。

此前,证监会已经披露了CDR的试点标准,那么谁将可能成为首家CDR的公司?

在证监会发布CDR配套政策之前,审批通过了6个公募基金产品,该产品主要投向是“独角兽”CDR,并于下周开始申购。你我这种普通投资者可以参与到“独角兽”CDR的投资,想想很动心,那么CDR基金值不值得投呢?

半夜发CDR配套政策

证监会称不要跟风炒作

证监会6月6日深夜发布《存托凭证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同时发布一系列与CDR试点工作相关的配套细则,修改并发布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

上述系列配套细则将于发布之日起施行。这也就意味着,符合条件的创新企业就可以向证监会递送CDR发行申报材料。

证监会发布的一系列配套细则包括:

《试点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并上市监管工作实施办法》

《中国证监会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工作规则(试行)》

《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 规则第23号——试点红筹企业公开发行存托凭证招股说明书内容与格式指引》

《试点红筹企业公开发行存托凭证并上市申请文件》

《保荐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 存托凭证尽职调查工作实施规定》

《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22号——创新试点红筹企业财务报告信息特别规定(试行)》

《存托凭证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存托凭证的法律适用和基本监管原则,对存托凭证的发行、上市、交易、信息披露制度等作出了具体安排。修改后的《首发办法》和《创业板首发办法》,明确规定符合条件的创新试点企业不再适用有关盈利及不存在未弥补亏损的发行条件。

上述一系列CDR的配套细则自公布之日起实施。根据证监会的制度安排,拟参与试点的创新企业,经具有经验的保荐机构本着勤勉尽责的原则,全面、审慎核查后,认为完全符合试点标准、发行条件和各项信息披露要求的,可以向证监会提出纳入试点和公开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的申请。

证监会称将按照依法、全面、从严监管的要求,督促企业和中介机构对投资者切实负责,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强化试点企业上市后的持续监管。

证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符合试点条件的红筹企业,可 以优先选择通过发行CDR在境内上市融资;符合股票发行条件的,也可以选择发行股票。符合试点条件的境内企业,可以直接在境内市场IPO。

证监会未对参与试点的投资者门槛作出规定,证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称,这需由交易所在的业务规则中予以明确。CDR暂停、终止上市的情形和程序,由交易所业务规则规定,投资者保护角度规定了CDR退市保护机制。

证监会表示,将严格掌握试点企业家数和筹资数量,合理安排发行时机和发行节奏。同时,要求发行人及其主承销商根据企业各自情况,科学设计发行方案,对机构投资者参与询价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促进专业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审慎报价。希望市场各方理性投资,不要跟风炒作,共同推进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7巨头符合上市条件

谁会成为CDR首家?

在证监会此前披露的CDR试点标准中,试点企业应当是符合国家战略、掌握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属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软件和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且达到相当规模的创新企业。

按照试点意见的规定,已在境外上市的大型红筹企业,市值不低于2000亿元人民币。所谓“红筹企业”,是指注册地在境外、主要经营活动在境内的企业。

不过,小米目前也有望成为CDR首家,目前小米在港上市的步伐飞速,市场普遍估值在600亿美元-1000亿美元之间,目前亦有市场人士预期小米可能成为首家。

6家主投CDR公募基金获批

个人投资者下周可申购

随着CDR(中国存托凭证)政策落地,普通投资者参与“独角兽”CDR投资的通道也在打通。6月6日,证监会官网披露,已批复南方、易方达、嘉实、华夏、汇添富、招商6家基金公司的3年封闭运作战略配售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LOF)的申请。

据悉,目前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银行,以及股份制银行招商银行,均被安排参与代销可投CDR的基金。投资者既可以通过线下的银行网点购买上述基金,也可以在下周通过上述基金公司的线上平台申购。

基金参与“独角兽”战略配售

综合费用低

公开信息显示,6家基金公司在5月29日向证监会递交材料,5月31日被受理,6月6日,6家公司封闭3年期战略配售灵活配置混合基金就正式获得批文。

在6只基金申请的项目名称中,均有“战略配售”字样。所谓“战略配售”是“向战略投资者定向配售”的简称,是新股发行阶段的一种股票配售方式。上述基金能够参与到以CDR形式回归A股的科技巨头们的“战略配售”中去,因此被称为CDR基金。

公开信息显示,每家产品募资规模的上限是500亿元,下限是50亿元,按照300亿左右预计规模进行募集。预计6月11日开始募集资金。6月11日至6月15日为零售认购期,这些基金将优先向个人投资者发售,认购上限50万。6月19日为机构认购期,向社保基金、养老金、企业年金基金和职业年金基金等特定机构投资者发售,其中社保基金、养老金优先确认。

业内人士认为,CDR基金问世,是公募产品的重大创新,普通投资者可以通过战略配售基金成为知名科技企业的战略投资者,和全国社保、养老金等机构同等拥有配售优先权,未来可能投资小米、京东、阿里等科技创新企业。

北京一位基金从业人士指出,CDR基金优先保证个人客户认购,并创下同类基金历史费率新低,认购费、管理费、托管费等综合费用不到普通基金的十分之一。

作为首批CDR基金发行方,上述6家基金公司实力较强,从自身规模来看,易方达、华夏和嘉实基金公司2018年一季度末非货币规模分别为3007亿、2394亿和2333亿,名列第一、第三和第四。汇添富、南方和招商基金公司也位于前十位,分别以2158亿、1978亿和1581亿,名列第7到第9名。

为减少CDR对二级市场冲击

投资者注意风险

对于“战略配售”政策设置的考虑,证监会曾表示,“为减少存托凭证发行对二级市场的冲击,维护市场稳定。”券商分析认为,未来企业发行CDR也将和IPO一样能够采用战略配售,考虑到前期CDR产品可能存在的大体量,战略配售将成为发行过程中的必然选择。

对于CDR的投资前景,招商基金认为,与A股现有科技板块相比,CDR公司估值相对较低,成长性更好。统计显示,创业板综指近5年估值区间在50-100倍之间,当前估值约59倍,远高于纳斯达克的27倍估值;而创业板综指近5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却低于CDR企业。目前中美科技板块估值相差较大,CDR企业在美估值相对较低,但事实上,CDR企业盈利能力却更强,因此CDR企业回归后有望回到A股科技企业估值水平。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投资CDR基金需要注意两点投资风险,一是流动性的风险。该类型基金要求3年内封闭,3年不能赎回,除非有的基金通过LOF上市,可以在场内进行份额交易。另一个风险是,这类基金在配售“独角兽”的时候要求一年内不能卖出。也就是说,这些基金在认购“独角兽”CDR份额之后,1年之后如果股价跌破发行价,就会面临亏损,只有1年后股价高于发行价才会获得回报。

在杨德龙看来,风险一方面取决于“独角兽”的经营情况,能否保持盈利增长。另一方面取决于全球股市未来的大环境。如果未来全球股市出现调整,有可能存在破发的风险。建议投资者根据个人资金情况进行申购,在申购总量上要适当做一些控制。

“独角兽”基金值不值得买?

财经评论人朱邦凌:

6家CDR公募基金已然获批。因为瞄准独角兽企业战略配售,也被称为“独角兽”基金。

推出“独角兽”基金的背景,是近期A股进入IPO大型化时代。具体来说,就是大型公司密集上市,独角兽与大象蓝筹轮番IPO。这种现象引发投资者对于A股募资压力的担忧。不少投资者担心大型公司IPO会对A股产生抽血效应。

设立CDR基金产品,可以说一箭双雕。一方面,它扩大了投资者的范围,让有实力的以及代表广泛公众利益的机构参与,可以让普通投资者也能间接分享制度红利。同时,它给A股市场带来几千亿的增量资金,减缓市场资金压力。

“独角兽”基金的亮点在于,战略配售获配股份较多,中签率高;或可折价参与配售,股价较低;A股IPO定价较低,发行价与二级市场之间有价格落差,打新或有不菲收益。

不过对收益来说,CDR基金产品也有局限,一是三年的锁定期,资金流动性受影响。二是获配股数存在不确定性,如果获配数量不多,对于几百亿的独角兽基金来说可能是杯水车薪,难以大幅增厚基金收益。三是CDR发行数量存在不确定性,如果一年发行数量较少,基金常年依靠信用债和普通债券等维持收益,收益也不会太乐观。

往期回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