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裡,為什麼諸葛亮不在華容道殺了曹操答案在北齊找到了

很多人讀《三國演義》對於諸葛亮為什麼不在華容道直接殺了曹操,而是放了他,感覺不理解。可以說,這段《資治通鑑》的材料給出了答案,展示了權謀家的內心計算過程:

【案例】《資治通鑑》 第154卷 梁紀10:尉景埋伏下士兵想捉捕爾朱兆,高歡咬破自己的臂制止了他,並向他說:“現在如果殺了爾朱兆,他的黨羽肯定會聚集起來併力來爭,我們兵飢馬瘦,不能與其相匹敵,如果這時候有英雄乘機而發難,那麼禍害就更大了。因此不如暫且放走他。爾朱兆雖然驍勇善戰,但卻兇悍無謀,不難對付。”

【解析】

高歡可以說把爾朱兆當成最大的敵人,而這時候有機會直接斬殺了爾朱兆,為什麼高歡停止這個舉動?高歡說出了一個關於敵人的重大權謀原理:你的對手不是一個人,而是一方勢力!

三國演義裡,為什麼諸葛亮不在華容道殺了曹操答案在北齊找到了

不輕易直接實行斬首行動的原因有三個:

1、利益集團的報復

每個人的崛起都不僅僅是一個人成功,而是其編織的錯綜複雜的共同利益集團的成功。你除掉一個人,並不能觸動這方勢力背後的利益集團。所以,一旦這個首領被斬殺,整個利益集團,就會直接採用報復手段。自己殺一個人容易,能不能扛得住背後的整體報復是個問題。高歡就理解的很清楚。自己殺了爾朱兆,並不能打擊掉背後的黨羽。無法應付事後局面,不如現在不下手。

2、為人作嫁的危險

另外,一個人使用各種手段除掉對手,這時候並不一定能夠事後控盤,冒了風險,卻得不到利益。自己可能會被人當槍使,背了這個事件的所有黑鍋,而得不到任何的好處。所以說。我們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思前想後,看看是不是有黃雀在後。高歡此時除掉而爾朱兆的話,自己並不能控盤事後的局面,如果崛起了更加有能力的高手,自己無形中就為別人做了嫁衣。

3、保留舊敵的好處

一個人如果不能徹底的連根拔起敵對勢力,那麼就不要隨意的更換對手。因為你對這個敵人研究了這麼久的時間,打交道了這麼多次,他的脾氣,性格,風格,能力都有很強的瞭解。如果更換了敵人,別人如何的動作,自己完全是陌生的,就是失去強有力的判斷,從而被人出其不意的下手。高歡熟悉爾朱兆的風格,兇悍無謀,不難對付,保留他比較好,自己逐步的強大後,可以一舉拿下。

所以說,殺個人不是問題,問題是事後如何的場面應對才是問題。可能大家還有一個疑問,那就是說就說了,高歡為什麼還要“齧臂”,歷史上,古人歃血為盟,凡私約不能公行歃血的,往往以齧臂出血代替。高歡其實這麼做是給下屬一個明確的不準行動的信號。不然的話,尉景可能認為,是高歡不願意承擔做黑活的道德風險,而自己理解去辦。如果手下直接行動,高歡的意圖就傳遞錯了。因此,高歡為了不讓手下人有誤解,故而齧臂,咬胳膊,來說明自己的真實意圖。

權謀網,讓你的職場少走十年彎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