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各個國家代表謀士

蜀國:

臥龍諸葛亮

《三國演義》各個國家代表謀士

諸葛亮是劉備的重要謀士。本來諸葛亮高居隆中,自號臥龍,是不願出仕的。但是經徐庶舉薦,又有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這才同意出山輔佐劉備。他先為劉備制定“聯吳抗曹”的戰略,又幫助劉備取得荊州、益州和漢中,最終建立蜀國。

鳳雛龐統

《三國演義》各個國家代表謀士

龐統這個人,長相可能不太好看,但是有大才。赤壁之戰中,是他不避危險,到曹營獻連環計,使得周瑜火燒赤壁,大破曹軍。在輔佐劉備時,也是龐統不計前嫌,促進孫劉聯盟。只是可惜,在劉備攻打西川的戰事中,龐統遇伏,死在了落鳳坡。算的上是英年早逝。

西蜀姜維

《三國演義》各個國家代表謀士

姜維算的上是蜀國後期的第一人姜維原是魏將,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收降了姜維,被諸葛亮譽為“涼州最傑出的人才”(馬超、龐德等名將均為涼州人)諸葛亮去世後,姜維官至大將軍,數次北伐,大勝兩次、小勝三次、平手四次、小敗一次、大敗一次。後來因與劉禪重愛的宦官黃皓不和,姜維失去兵權,給了鍾會攻下漢中的時機,後率軍死守劍閣。劉禪投降鄧艾後,姜維投降鍾會,並慫恿鍾會造反,意圖從中牟利重建蜀國,戰敗與鍾會一同戰死。

吳國:

東吳周瑜

《三國演義》各個國家代表謀士

蘇軾《念女嬌.赤壁懷古》中寫道:“遙望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就可知周瑜並不是像《三國演義》中那樣心胸狹窄,赤壁之戰確實也就是要歸功於周公瑾,只不過在歷代文學中,諸葛亮都被神話了,特別是在《三國演義》,羅貫中不吝他所有的讚美,把諸葛亮描繪的近乎是一個完人,一個神,這樣的諸葛亮自然需要諸多人物來襯托,周瑜便成為了這個文學的犧牲品。

東吳魯肅

《三國演義》各個國家代表謀士

周瑜死後,東吳的有一位大都督,可以說是東吳除了周瑜之後另一位軍事奇才,內政外事皆能井井有條,在維護吳蜀聯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國演義》之中曾這樣側面襯托過魯肅的才華,說周瑜向孫權舉薦了魯肅之後,孫權與魯肅一起在房間長談了三天三夜,吃同食,臥同榻,之後再見孫權,眉宇之間竟已經有了幾分帝王之氣,由此可見,東吳魯肅: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

東吳陸遜

《三國演義》各個國家代表謀士

一場火燒連營七百里,讓本來名不見經傳的陸遜一戰成名,可以說,陸遜是東吳繼周瑜、呂蒙之後,蜀國的又一重要支柱,但孫權對陸遜的重用也只在軍事,始終沒有交給陸遜軍政大權,或許這是孫權善於用人的優點之中,用人最不明的一次了。

魏國:

毒士賈詡

《三國演義》各個國家代表謀士

曾是張繡手下謀士,張繡被曹操打敗時,曹操北撤,賈詡建議不要追,追必敗,張繡不聽,果然大敗,隨後,賈詡讓張繡馬上再追擊,這一次果然大勝,擊潰曹操。而後,又規勸張繡投降於曹操。歸順曹操後,賈詡可謂是水中魚,為曹操南征北戰立下汗馬功勞。

鬼才郭嘉

《三國演義》各個國家代表謀士

字奉孝。先去拜見袁紹,發現不能成大事,在家閒賦六年,被荀彧推薦給曹操。一生中基本算無遺策,對於人心的把控總是恰到好處,可以說非常果斷,不浪費每一次時機。提出十勝十敗之說,還有著名的‘遺計定遼東’。如果他還活著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可能不會慘敗。

曹魏荀彧

《三國演義》各個國家代表謀士

郭嘉死後,荀彧漸放光芒,逐漸受到曹操的器重,在政治與軍事上大放異彩。荀彧從小就被譽為有“王佐之才”,作為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在戰略上為曹操制定並規劃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而得到曹操的讚賞。不僅自身才能出眾,還向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司馬懿,郭嘉等大量人才,第一個提出讓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也是荀彧,奈何荀彧還是忠心向漢,後期與曹操的政見分歧也是越來越大,曹操最終也是不能容他,自縊而亡。

在那個戰火連天,人才輩出的三國時代,運籌帷幄的謀士當然不僅僅這些,在這裡就不一一介紹了。說說你心中三國智囊團排行榜吧!或者你認為小編遺漏了哪個不該遺漏的奇才,也請在評論區留言分享給我們吧,帶小編開眼界,漲姿勢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