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漢末何進的死會導致天下大亂?

陳遠

東漢末年的何進,是漢靈帝的皇后何皇后的哥哥,屬外戚集團,官至大將軍,手握兵權,是東漢中央政府唯一的實權派人物。

眾所周知,何進一死,宦官立馬被誅,接著是董卓亂政,後軍閥割據混戰,天下大亂。



何進不死的話,東漢中央政府仍有一定的實權,能夠鎮住地方軍閥,地方軍閥如果想擁兵自立,對何進仍有所顧忌,而當時董卓官至幷州刺史,算是何進的心腹手下,何進召董卓進京,誰也沒想到董卓還沒進京,何進就被殺,要是何進沒死,董卓敢亂政?到了京城還不是乖乖聽命何進,否則哪來的亂政?



而造成這一切的根源,就是因為一個集團的一個人:

以袁紹為首的士族集團。

何進之死,誰受益最大?

表面上是董卓,實際上是袁紹。董卓亂改,袁紹振臂一呼,立馬就成為討董關東聯軍總司令,再後來雄據北方四州,成為當時天下勢力最大的軍閥。



本著誰受益,誰嫌疑最大的原則,何進之死與袁紹脫不了關係。

袁紹給何進出了個壞主意:誅滅宦官,召董卓進京。明顯是不懷好意,何進是外戚集團首領,宦官集團是當時勢力僅次於何進的一方勢力,而袁紹四世三公屬士族集團,外戚與宦官火拼,得益的是士族。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從很大程度上來講,漢末三國的超級亂世由大將軍何進開啟,這位殺豬漢出身的愚夫蠢漢,因為一件蠢事不僅亡身破家,還把帝國搞得一片混亂,導致諸侯割據、海內分崩的局面出現。那麼,何進究竟做了什麼蠢事,以至於天下大亂呢?


何進字遂高,出身低賤寒微,整天從事的是屠豬殺狗的行當,在當時算是人下人的階層,受盡世人的白眼和欺辱。好在何進的妹妹很爭氣,在皇帝於民間徵選秀女時以姿色入選,進宮後又幸運地獲得寵幸,併為靈帝誕下長子劉辯。種種幸運因素結合在一起,給何家的地位帶來質的飛躍,而何進也由一位至輕至賤的殺豬漢,搖身一變為外戚。



何進既然成了靈帝的大舅哥,加官進爵自然是情理中事。何進起初被拜為郎中,隨後遷虎賁中郎將、潁川太守,等到妹妹被立為皇后,再遷為侍中、將作大匠、河南尹。黃巾軍起事後,靈帝任命何進為大將軍,坐鎮京師洛陽,並指揮皇甫嵩、盧植、董卓等人招討征伐黃巾軍,以軍功封慎侯。


黃巾軍被平定後,何進以其殘餘仍肆虐各州郡為由,遲遲不肯交出兵權,逐漸引起靈帝的不安。靈帝為弱化大將軍的兵權,便在西園設置八校尉,以心腹宦官蹇碩為主帥,袁紹、曹操、鮑信等七人為輔,統領各軍,直接聽命於皇帝,連何進都要受蹇碩的指揮。



在東漢,宦官與外戚兩大勢力經常性的勢若水火,蹇碩與何進也是如此。蹇碩忌恨何進手握兵權,擔心他會在靈帝去世後對宦官不利,遂與諸常侍共同勸說靈帝派遣何進西征韓遂,趁機剝奪他的職權,並得到靈帝的同意。但何進得知他們的陰謀後,便尋找各種藉口以拖延行期,直到靈帝駕崩也沒有成行。靈帝駕崩後,長子劉辯登基,何皇后進位為太后,大將軍何進成為最高統帥,不再受蹇碩節制。


何進久知天下痛恨宦官蠹國敗政,也清楚蹇碩等人想加害於他,所以等到靈帝一駕崩,便馬上著手誅滅宦官的工作。蹇碩聽到風聲後,便與同僚趙忠、郭勝等人商議,準備先下手為強誅殺何進。但郭勝自恃有恩於何家(何太后之所以能入宮,源自郭勝的推薦,所以何家對郭勝特別親近),所以說服趙忠,兩人一起向何進及太后告密。何進聞訊,立刻派小黃門誅殺蹇碩,除掉心腹之患。



何進在除掉蹇碩後,又在袁紹的建議下,準備殺光宮中的宦官,但遭到僚屬曹操、陳琳等人的勸阻,認為只需剷除元兇即可,不可誅殺過濫。但此時的何進早已把宦官群體恨入骨髓,加之袁紹兄弟的慫恿,便再不肯聽逆耳良言。何進要想誅殺宦官,必須要得到太后的許可,然而何進把計劃告訴何太后時,不料卻遭到強烈的反對(原因是宦官有恩於何家),讓何進很是洩氣。


此時,“搞事精”袁紹給何進出了一個餿主意,建議他召集四方諸侯及大批豪傑,讓他們率軍入洛,借武力威脅何太后同意誅殺宦官。殺豬漢出身的何進本就見識淺短,屬於沒腦子、沒主見蠢漢,如今得到袁紹出的餿主意,非但沒有予以斥責,反而認為是良策妙計,連連點頭稱是。


可何進雖然蠢,但他的主簿陳琳卻洞若觀火,見到何進要往火坑裡挑,趕忙進行阻攔,對他分析利害關係:“捕捉麻雀這樣小的動物,尚且不能靠欺騙的手段,更何況是國事呢?將軍身為國舅,手握重兵,如果想要誅殺宦官的話,不過是舉手之勞而已。可您卻舍此不為,卻想借助諸侯的力量,讓他們進犯京師。這樣做好比倒持太阿寶劍,將劍柄授予他人,不僅不能成功,反而會招來更大的變亂!”



雖然陳琳苦口婆心的提醒,但怎奈顢頇愚蠢的何進根本就聽不進去,結果還沒等到諸侯進京勤王,自己便把性命搭了進去。中平六年(189年),大宦官張讓等人假稱太后懿旨,誆騙何進入宮奏事,在歷數他各種忘恩負義的行為後,在嘉德殿前將其斬殺。


何進死後,袁紹、袁術兄弟火燒宮門,率軍誅殺所有的宦官,導致洛陽城內一片混亂。此時涼州大軍閥董卓已在洛陽近郊,聞變後火速入洛奪權,憑藉武力廢殺少帝劉辯和何太后,並立陳留王劉協為帝。



董卓上臺後各種倒行逆施,激起天下諸侯群起討伐,由此開始,中國歷史進入漢末三國大混亂期,時間一直持續到西晉滅吳,長達近百年時間。探究天下大亂的原由,何進當年的愚蠢,該負主要責任。


文史磚家

看了許多評論,其中大部分都是以《三國演義》為藍本,而《三國演義》的歷史價值眾所周知,就不多說了,回到本問:

整個東漢時代,漢政權一直有三股主要的政治勢力左右大漢朝堂,一個是以地主階層為主的知識分子階級,後來演變成士族;一個是漢皇室的後族,也就是外戚;然後就是皇帝為了平衡朝堂扶持的內廷閹人勢力,也就是宦官勢力。

可以說,整個大漢時代,就是這三股勢力此消彼長互相傾軋,皇帝居中調和當裁判,直到東漢末年,穩定的三角關係被何進引入第四股力量打破,從而導致天下大亂。

下面詳細的說說:

第一,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漢末,大地主階層經過二百多年的轉化,基本完成了向士族世家的轉化,控制了大漢政權的底層,他們不在滿足於被皇帝呼來使去,試圖讓皇帝垂拱而治從而獲得更大的權力,這一企圖遭到皇帝的嚴厲打擊,黨錮之禍的起因就在於此。

第二,大漢建國伊始,外戚勢力就一直是大漢揮之不去的陰雲,從高祖的老婆呂后到文景時期的竇氏,就是英明神武的漢武大帝也是熬死了太皇太后和太后以後才說一不二!

第三,閹宦是皇帝的家奴,只能依附於皇帝存在,他們的勢力是皇帝直接伸出去的觸手,最得皇帝信任,也是皇帝用得最順手的力量。

以上三股政治勢力,是大漢朝堂主要的政治勢力,除此之外,地方太守、基層將軍、中小地主為主的寒門等等,共同組成了複雜的第四股政治力量。

第四股政治力量中,寒門主要依附掌握施政權的士族世家,各地將軍主要依附掌握軍權的外戚。

東漢末年,士族世家經過幾百年的發展,雖然屢遭打擊,但掌握基層話語權和施政權讓他們後繼力量源源不絕(袁氏的四世三公就是典型),已經尾大不掉,觸手開始伸向軍權,叔能忍嬸也不能忍,於是黃巾之亂爆發,士族世家受到重大打擊,此時的何進作為外戚,屁股坐歪到士族一方,夥同士族試圖誅殺閹宦(這是士族世家對皇權的反擊),閹宦提前下手殺掉了何進,沒想到何進之前已經下令董卓等第四方政治勢力入朝,何進一死,這股力量沒了制約,迅速打破了漢末朝堂的政治生態,天下大亂由此而始!


玄元乾

漢末大亂是世家推動的,也是皇帝利益和世家利益衝突的結果。漢末大亂從靈帝死就開始主動了。

靈帝死的太早,無論是劉辯還是劉協都太小,無法獨立行政,都要輔助,加上和世界利益的衝突,這個結果是無法避免的。

靈帝在世時就已經對世家不信任了,要用十常侍對抗世家,當時像袁家這樣的世家都四世三公了,在整個統治機構裡面已經根深蒂固,當時的朝堂皇帝說的並不一定算。

何進為什麼能升為大將軍,還不是靈帝有意提升的,想用外戚來對抗世家,不然以何進的出身根本就不可能做大將軍。

漢朝到了靈帝的時候早就主弱僕強了,皇權在封建社會都是很敏感的,漢武帝前由於給皇室成員太多的權力,導致發生了叛亂,為了防止此類事情發生後面都限制了這些皇室成員的權力,並且外放。這樣一來隨著時間的推移,世家在慢慢的變強,而皇家在變弱,所以出現了主弱僕強的情況,靈帝不得不依賴外戚和十常侍來對抗世家。

這也是為什麼漢末的時候,十常侍這麼囂張的原因,靈帝需要他們對抗世家,何進能做大將軍也是這個原因。

靈帝的時候整個漢朝的統治階級矛盾已經到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地步,而靈帝死的早,繼位者太年輕,漢末大亂不可避免。

而靈帝的招數不能說好,也不能說壞,只不過風險太大。劉辯是長子,大將軍何進的外甥,可靈帝偏偏要立劉協為帝,這就埋下了讓何進冒險的禍根。

靈帝在死前設西園八校尉,就是想分何進的兵權,讓賽碩依靠西園兵力扶持劉協上位,從而形成皇權(宦官)、外戚、世家三足鼎立的政治局勢,平衡朝堂,讓權力交接安全過渡。

靈帝的設計是跟完美的,只不過他高估了十常侍的能力,賽碩太Lo了,何進太蠢。賽碩和十常侍無法讓劉協繼位,反而被何進壓制,最後劉辯繼位。

大家知道的,劉辯繼位後不需要依靠十常侍,依靠舅舅何進就可以了,導致整個局勢失去平衡,而十常侍在那個時候名聲不好,世家有意推動何進和十常侍互相碾壓,從而漁翁得利。就這樣,十常侍和何進之間水火不容,後面的事情大家也就知道了,十常侍把何進騙到皇宮殺了,而世家以這個藉口把十常侍殺了。

如果董卓不來,朝堂也就是被世家掌控,他們也還不敢弒君,最多學學霍光和伊伊。

可以董卓來了,把世家好不容易“培育”出的的桃子摘自了。造成了董卓和世家之間互相碾壓,文鬥董卓是鬥不過世家,為壓服世家董卓只有殺……殺……殺……。

後面就有了十八路諸侯會盟,漢末大亂開啟,其實董卓是太好看自己了,志大才疏,實力和能力都不足,一味的以刀服人,最後肯定不會有什麼好果子吃。

董卓如果不出現,漢朝還是有可能延續一段時間的,畢竟世家內部也有矛盾,到時候漢室還是有希望利用世家之間的矛盾再度崛起的。

董卓的出現導致了皇權被邊緣化,失去了歷史主角的地位,董卓的屠夫壞了規矩,超出了利益鬥爭的範圍,威脅到了所有世家的身家性命,所以大家都拿起刀了砍,誰還管什麼皇權,三國由此開啟……



一號風手



何進為了誅殺十常侍,但又不想得罪妹妹何皇后,因為十常侍重金賄賂了何進的弟弟何苗,讓何苗在太后面前美言幾句,然後這些宦官跪求何皇后保護他們。並說何進誅殺皇帝身邊的人,目的是削弱皇帝和皇后的力量。

何皇后就對何進說,這些宦官又沒做錯什麼,何必斬盡殺絕呢?說實話,何進還是聽他妹妹的話的,畢竟何皇后是他唯一的貴人,他這個大將軍的職務,還是沾了妹妹的光的,換言之,沒有妹妹做皇后,說不定何進還殺豬賣肉呢。

當時何進的鐵哥們袁紹主張誅殺十常侍,同時為何進獻計,引外兵進京,威脅嚇唬皇后,然後借外兵的勢力誅殺宦官。於是何進下詔董卓進京。

董卓接表後,很高興的帶兵進京了,宮中十常侍聽說董卓進京,感覺到何進就是針對他們而來,"先下手為強,後下手的遭殃。"十常侍假借何太后的詔書,命何進自己進宮言事。何進不知是計,隻身進宮,結果被亂刀砍死。



董卓沒進京,何進就被殺了,但董卓依然不管不顧的進京了。袁紹得悉何進被殺,一氣之下,帶領一千禁衛軍,砍殺宦官,其餘宦官劫持劉辮和何皇后逃出了宮,恰好遇到進京的董卓,於是董卓救下劉辮和劉協,開始了他的禍亂朝廷的暴行。綜上所述,何進死或者不死,董卓都會禍亂朝廷,這是由董卓的野心決定的。


秉燭讀春秋

其實漢末何進的死導致天下大亂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袁紹出了一個餿主意。

話說何進是靠著自己妹妹立為皇后才飛黃騰達的,因而進入東漢政權的核心。黃巾起義爆發,於是漢靈帝便拜何進為大將軍,隨後何進擊敗了黃巾的馬元義、得以封侯。何皇后生了孩子,又有皇帝的寵幸,加上何進有重權,何家外戚的勢力越來越大。

不過大家都知道,東漢宦官的權勢是很大的。因為東漢外戚勢力是非常大,皇帝長大以後便依靠身邊太監來奪權,所以宦官權力很大。特別是漢靈帝的時候,他非常信任宦官,曾經親口說過:“張常侍是我公,趙常侍是我母


何進權勢起來以後自然會影響到宦官,特別是漢靈帝駕崩以後,雙方為皇位的繼承者展開爭鬥。第一次的時候蹇碩失敗了,何進順利誅殺了蹇碩,並且掌握了禁軍。這個時候以袁紹為首的官僚看到蹇碩被誅殺,自然從何進身上看到重振東漢的希望。其實袁紹雖然後來被曹操打敗了,但是客觀上來說,那個時候他還是有理想,有抱負的,是希望重振朝綱的。

不過何太后不同意,何進關鍵時候也猶豫了。畢竟當時宦官的勢力還是很大的,而且宦官對何太后和何進還是功勞的。這個時候袁紹便出了一個導致天下大亂的餿主意,建議何進號召四方的猛將和豪傑來京城,以幫助何進。所以董卓、丁原等人便有理由前往京城。

後來何進被宦官誅殺,而袁紹則趁機誅殺了所有的宦官。由於官僚大臣和宦官兩大集團鬥得你死我活,使得朝廷的權力出現了真空,而董卓抓住了這個機會。後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歷史是什麼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其實最關鍵的就是看東漢末年的政治格局。

東漢後期,國家層面的政治格局實際上已經進入了一個以外戚和宦官兩派輪流掌控朝政的局面。朝廷的大臣們只有在兩派之中選邊站隊,選擇成為其中一邊的附庸。已經無法成為一股獨立的政治力量了。

而隨著中央層面的內鬥嚴重,相應的對地方的控制能力也開始減弱。事實上,即便是在黃巾起義爆發之前,東漢中央對地方政權的控制能力就已經開始衰退。黃巾起義更是讓朝廷對地方州縣的控制能力降到了最低點。

為了應對農民起義,不得不讓渡很大一部分權力給地方。

何進雖是以外戚身份掌權,但是其本人屠戶出身。在上層政治圈子中並沒有深厚的根基。對宦官和地方實力派都沒有構成致命的威脅。

從何進要誅殺十常侍還得藉助地方軍閥董卓就可以看出來這一點。

實則在何進當權時期,形成了一個外戚、宦官、地方派三方勢均力敵的微妙的平衡局面。

但由於出身低微的何進始終對掌控內庭的宦官心存忌憚,動了要消滅宦官勢力的念頭,最終被宦官勢力反殺。

何進的死迅速打破了政治格局的平衡。隨著外戚勢力的消亡,地方實力派很快誅殺了宦官勢力,開始掌控朝政。

但由於地方派系之間固有的矛盾和糾紛,而且都想爭奪對中央的控制權。歷史就自然而然地進去到了一個地方軍閥割據稱雄的時代——三國時代。


凌風說史

何進的死不會導致天下大亂,但宦官的滅亡會。

東漢歷史上,外戚權臣那是像韭菜一樣,割了一茬又一茬,每個皇帝繼位的時候,都是外戚專權,然後長大了,利用宦官奪權,消滅宦官,然後自己快死了,也是一樣讓外戚執政,自己的兒子又一樣的長大,利用宦官奪權。

位子沒有奪權成功的,就是漢獻帝,為什麼他失敗了呢?因為宦官集團被消滅了。

很多人認為,因為皇帝昏庸,才導致宦官專權,哪來那麼簡單呢?漢獻帝也想昏庸,然後宦官專權,自己就有機會了,但結果呢?魏晉南北朝那麼多“昏庸”的皇帝,怎麼沒有宦官專權呢?怎麼沒有利用宦官奪權的呢?

相反,宦官是皇帝唯一可以利用的人,且不會威脅皇權,唐朝是玩砸了。

宦官不是外廷官員,沒有權力根基,他們是皇權的外延,行使的是皇權。這樣他們即使幫助皇帝消滅了權臣,也是沒有辦法威脅皇帝的。

東漢一直是宦官代表的內朝和士大夫集團代表的外朝相互制約的機制,到了漢獻帝,因為何進被宦官殺了後,袁紹代表的士大夫集團,火併了皇宮裡的宦官集團,士大夫集團失去制約,於是皇帝就成了傀儡。


南朝四百八十寺

三國演義中曹操曾有預言——“亂天下者,必何進也!”果不其然,由於何進在處置十常侍宦官集團的關口優柔寡斷,最終不僅自身命喪宦官之手,而且正式開啟了東漢末年合久必分的歷史亂局。


何進的妹妹是漢靈帝的皇后,何進以外戚的身份出任職掌整個帝國兵權的大將軍,在“外戚、宦官、士族三根支柱共同支撐帝國大廈”的政治格局背景下,本來也是東漢政治的傳統和慣例。當時的東漢朝廷吏治腐敗,富者田連阡陌,窮人無立錐之地,將近200年的統治使得土地兼併、貧富兩極分化等社會矛盾積重難返,掙扎在死亡邊緣的赤貧流民在宗教的組織下終於以黃巾起義的方式爆發出對東漢朝廷的極度不滿。為撲滅農民暴動的浪潮,朝廷不得不放權給地方州郡,允許各地自行招兵買馬,鎮壓轄區內的黃巾軍。起義被撲滅後,大大小小的地方實力派軍閥割據的格局也不可避免得形成了。但在東漢中央政府尚能保持穩定的情況下,朝廷明面上還是能在不同程度上平衡著全國,大漢天子的名分在手,帝國也不至於明著亂出格。



大將軍何進的被殺打破了帝國吹彈可破的脆弱平衡,中央政府的自亂陣腳讓各地的實力派軍閥看清了帝國的虛弱不堪,紛紛開始打起了心裡的小算盤,第一個跳出來吃螃蟹的就是西北大軍閥董卓。霸洛陽、廢少帝、殺公卿,董胖子一番胡作非為的折騰更是加劇了帝國政治局勢的崩塌,帝國對地方殘存的約束力至此損失殆盡,皇帝成了各路軍閥玩“挾天子以令諸侯”政治遊戲的工具。地方軍閥撕破臉明著玩攻城奪地,漢末三國的亂世混戰模式正式啟動。


竹山的清溪澗

何進,在漢末時期中可以說是一個很重要的人物,正是因為他的引薦才會有了董卓進京,直接導致天下大亂,如果沒有他,我想大漢的氣數估計還沒有完盡,何進可以說是在漢末時期最愚蠢的人,我認為都可以和袁紹一比高下了。


那麼何進究竟蠢到了什麼地步呢?何進原本是殺豬之人,本就沒有什麼智慧也不曾讀過什麼詩書,但是這麼一個莽夫是怎麼當上大將軍,拿到兵權的人?這還要說到他的妹妹,他的妹妹說起來還是有幾分姿色的,在皇帝選秀就被看中就進了宮中,後來更是得到很多很多寵幸,而且最關鍵的是和靈帝生下了一個兒子名字叫劉辯。

這一人得志雞犬升天,這何進也跟著佔了很多便宜,也是一路高升,但是這時候就有人看不慣了,那就是宦官蹇碩,原本在先帝在位的時候,就和何進不和,多次想要把何進的權利一步一步的弱化,但是這何進總是有各種辦法避開,直到靈帝死了,這大兒子劉辯就繼位了,自己的妹妹也就成了太后,地位更是不可動搖。


但是這蹇碩忍不住了啊,現在何進一家獨大,如果要和自己作對,那樣就必然是死路一條,開始的時候就去求了太皇太后,想依靠這個力量來煽動和何進做鬥爭,但是這何進的妹妹也不是省油燈,直接把這太皇太后趕出了宮中用毒酒毒死了。這宦官見這樣的狀況就像狗一樣的去求何進的妹妹,也就是太后,這才保住了性命。但是蹇碩怎麼會就這樣就此罷休呢?

蹇碩設下毒計,知道何進是個屠夫沒有什麼腦子,於是就假裝在何進面前求和,求原諒,但是暗地裡在安排怎麼誅殺何進,後來就以他的妹妹為理由要召見何進進攻,這何進以為是自己的妹妹召他,連刀都沒有帶就直接去了,結果就被人埋伏直接殺了。


其實在那些宦官當著和太后的面求何進放過之前,何進就受到了很多手下的建議說,這宦官必須要除掉,不然就會導致權力的分割等等的問題,但是無奈何太后的關係,只能暫時放過。其中袁紹就建議說讓諸侯進軍來逼迫何太后誅殺,曹操就直接阻攔到,誅殺宦官你大將軍完全有這個能力做,而且也沒有必要趕盡殺絕,宦官原本就是一直存在的,沒想到何進居然用曹操的祖上是宦官來譏笑曹操護著宦官。

在何進下詔書後,不僅便被害死了,不得不說,沒有何進的引狼入室,也不會導致大漢直接隕落的這麼迅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