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中,美国的态度为什么如此强硬,而苏联却显出疲态?


古巴导弹危机是二战后人类离核大战最近的一次,也是美苏冷战对峙的一次高峰。这场持续13天的危急最终以苏联退让,撤出了部署于古巴的导弹结束。在美苏强硬对峙的冷战背景下,美强苏弱(美攻苏守)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核战争的毁灭性。在危机初期,美苏双方都态度强硬,相互进行核讹诈和战争威胁,但是双方都没有真的要准备打核大战,这是由核武器的毁灭性决定的。美苏双方都不敢首先发动军事进攻,因为都承担不起将人类带入毁灭性核战争的责任。这也是在对峙中美苏双方始终留有余地,没有把事情做绝的原因。核武器在这样的对峙中起到了一直战争的作用。

2. 综合势力的差异。战略(军事)对峙是以综合实力为基础的。60年代初期,美苏存在实力上的差距,战略优势在美国一方。美国在经济和军事上都处于全面的优势地位,尤其是核优势方面,美国的核弹头数量和运载工具(导弹)数量方面都大大超过苏联。美国的强硬政策是建立在自身的战略优势基础上的。

3. 赫鲁晓夫的冒险政策。美国在土耳其部署了中程导弹后,赫鲁晓夫想秘密在古巴部署中程导弹以获取战略平衡。“猪湾事件”使赫鲁晓夫相信美国在古巴会采取谨慎政策,但他低估了美国人的决心。地处加勒比海的古巴长期以来都是美国的后院,美古只相差90海里,美国是绝对不允许威胁美国安全的敌对军事力量存在加勒比海任何国家的。美国发现苏联导弹后,肯尼迪的强硬政策令赫鲁晓夫难以招架。赫鲁晓夫以冒险政策为起点,又以妥协退让收场。

古巴导弹危机动摇了苏联的大国地位和国际形象;赫鲁晓夫的国内地位也随之动摇;肯尼迪的坚韧形象及处理危机的能力受到了美国人民高度赞扬。当然,苏联也不是一无所获,美国撤走了部署于土耳其的导弹。苏联失势后,潜心发展核武器及运载工具,想要挽回颜面和战略劣势,美苏以核武器竞争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军备竞赛不断推向高潮。


安睿

图注:当时苏联运往古巴的大部分导弹还在船上,而美国在土耳其的导弹基地已经具备作战能力,所以真打起来,还是苏联吃亏

不退让怎么办,难道真和美国打一场核战争,重启地球啊。况且苏联60年代初的军事实力,只有装甲部队勉强能跟美国方面拼一拼,其他方面的差距都比较大。

海军方面,美国当时连9万吨级的“小鹰”号航母都服役了,再加上“福莱斯特”级和“中途岛”级,足足有十几艘排水量在5万吨以上的大型航母,苏联方面一艘都没有。水下力量方面,苏联红海军庞大的潜艇部队才刚刚开始建设,弹道导弹核潜艇技术还不成熟,H级才刚刚开始建造,美国的“乔治·华盛顿”级弹道导弹核潜艇5艘全部服役,“伊桑·艾伦”级战略核潜艇服役2艘,双方潜射弹道导弹的对比是0:112。

空军方面,战术飞机不谈,就说能相互打到对方的战略轰炸机,美国以B-52战略轰炸机为主,数量超过500架,苏联方面以图-95为主,总数不到100架,当时美国每时每刻都有B-52轰炸机带着核弹在空中巡航,随时准备发动核打击。

图注:想了解古巴导弹危机背后的一些故事,可以看这部电影《惊爆十三天》

地地导弹方面,苏联只有十多枚第一代洲际导弹SS-6,和1961年才开始服役的第二代洲际导弹SS-7,总数大约有五六十枚,还都是液体导弹,发射前需要加注燃料。美国除了批量装备的第一代洲际导弹“宇宙神”外,性能更先进的固体燃料导弹“民兵”也已经服役,总数加起来接近300枚。

可见,双方军事实力差距很大,苏联就是打核战争也没胜算,赫鲁晓夫对此也是心知肚明。往古巴部署中程导弹就是一次战略投机,并不是真的要以古巴为基地对美国进行核打击,而是以此为条件迫使美国撤走土耳其境内的中程导弹。所以在与美国达成从土耳其撤出导弹的协议后,立刻就坡下驴,顺势撤走了部署在古巴的SS-4导弹。


兵工科技

这件事情,本身而言,对于前苏联来说可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这桩生意对于前苏联而言是稳赚不赔的,但是为什么中途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我们得从当时前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本身来说。

赫鲁晓夫给所有人留下一个印象就是脾气暴躁,这个人不喜欢等待,做事情就喜欢大张旗鼓的去干,但是他很多事情确实有它的战略眼光,不是说去西伯利亚上面去种植老玉米,缓解苏联国内的粮食危机,否定斯大林解决国内的斯大林模式,在古巴部署导弹威胁美国一切的出发点都是好的,甚至很多都可以拍案叫绝!但是这个人就是经不起等待,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想一出是一出。

由于赫鲁晓夫是前苏联的最高领导人,所以他做任何决定,底下的人当然是溜须拍马,说领导做的对,领导的决定是正确的,领导没有任何错误,然后一股脑的跟着他一起去疯了,最后导致结果就是很多事情做起来,他们没有一丝准备。做这件事情做到中途,才发现原来阻力这么大,之前完全没有想过。

比如说否定斯大林这件事情本身而言,是为了解决国内斯大林模式僵化的问题,出发点是好,但是他千不该万不该,就把斯大林以前的那些事情,直接捅到了苏联最高的会议上,也就是苏共会议上,这件事情一报告,连带着斯大林的祖宗18代都问候了一个遍,即便你做得再小声,后面所有人都知道了你否定斯大林,那么对于斯大林之前留下来的一系列东西就要展开全盘否定,最后这件事情愈演愈烈,就连赫鲁晓夫自己都承认这件事情经管不住了,斯大林为了抵抗纳粹德国的威胁,选择发展斯大林模式。其本身的战略意义而言是成功的,但是等斯大林死了以后,苏联面对新的国际形势是需要做出改变,但是改变归改变,你不能忘本,赫鲁晓夫做事的错误就在于他全盘否定斯大林,导致苏共国内整体战略出现了混乱,上层都自己脑子里面一团浆糊,底下的人也是慌成一片,我们是谁?我们到底在哪儿?我们究竟是在做什么?人虽然否定了斯大林模式,但是在慌乱和迷茫之中,他们仍然选择一本能去工作,什么是本能,之前流传的几十年的斯大林模式就成了前苏联人的本能,虽然有人抵制斯大林,但是它还是以某种形式留存的下来,最终成为了某种规则,一直流传到苏联灭亡的那一刻,说斯大林模式的僵化与赫鲁晓夫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至少来说他是一个开头人。

还有种植老玉米这件事情,苏联在沙皇俄国时代是重要的欧洲粮食出口国,但是自从前苏联发展斯大林模式,以后所有农业上的产值要归到中,工业上发展,这就导致了农民工作积极热情不高,农业生产总量一直提升不上去,最终前苏联要靠进口粮食才能够维持本国的国民经济发展,赫鲁晓夫当然对这件事情看在眼里,因此他选择直接种植老玉米,但是在西伯利亚平原上的开荒,当地生态系统的恶劣最终刮起了让世人都感到震惊的黑风暴,在西伯利亚上开荒的时候,赫鲁晓夫就没有完全的咨询过生态环境专家的意见,就仓促草率的做这个决定最终导致了整个前苏联农业,一病不起,开荒早期虽然带来了巨大的粮食生产收益,但是在这之后,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这个地方,反倒成为了一个拖累,成为了掩盖苏联国内粮食短缺的一个遮羞布,导致了苏联最高领导人一直对于自己国内粮食问题表示不重视我们有那么多土地生产粮食,我们为什么还要去生产粮食呢?

古巴导弹危机是针对美国在意大利等一系列欧洲国家部署核导弹,赫鲁晓夫一听这件事情肯定是发怒了,说你美国人凭啥子在我眼皮子底下搞这件事情好,你跟我玩这一出,我也跟你玩另一出,因此,赫鲁晓夫立刻拍板子决定在古巴部署导弹。正巧,古巴的最高领导人卡斯特罗也认为此刻,古巴需要一个核大棒来保证它的安全,两边一拍即合,两个性子暴躁的人在没有经过任何国家同意的情况下,尤其是古巴方面没有向联合国发布照会,就直接引用了前苏联的导弹。

事情我们做一个假设,如果说当时古巴方面,根据联合国的流程来引进前苏联的导弹的话,我相信美国,即便权力再大,也不可能直接出来干涉古巴方面的行动,因为如果阻止,就使得美国站在道义的下口,前苏联人反倒可以理直气壮的指责美国人说你凭什么阻止一个国家的军事发展,就因为你是这个地区的老大,你就要搞帝国主义吗?

但是赫鲁晓夫过于急躁的性格,等不起那么长的时间,因此他选择直接就上。这就给人一种偷偷摸摸的感觉,你到底什么时候在这里安装的导弹你在我家到底安装了多少颗导弹多少颗炸弹,你给我说!而且更加令人惊讶的是,此刻的前苏联根本就没有军事能力保护古巴的导弹基地,他虽然有核武器,但是此时前苏联只有几十具核武器,美国人却有数百个,当然,我们这里说的武器是前苏联在自己国境内发射洲际导弹能够打到美国的导弹数量,美国则可以直接从西欧发射核导弹,这两边差距一弄出来,前苏联直接落在了下风,赫鲁晓夫指,能够睁着眼睛看着美国人在古巴附近部署军事力量,自己只能干着急。

一旦美国人登陆上的古巴拿到了这些导弹的资料,那么对于美国而言,前苏联就是一个已经把衣服全部扒干净的女人,站在自己面前 没有任何秘密可言,前苏联经受不起这样的损失,前苏联也经受不起国际社会道义上的谴责。

借用山本五十六形容南云忠一的一句话,赫鲁晓夫就好像小贼进入厅堂,进行盗窃。一开始的时候虽然大胆无比,但是一旦被人发现了就立刻胆小如鼠。

所以,在前苏联人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美国人捉奸在床的情况下,前苏联人选择撤退,前苏联的这次撤退,可以看做是赫鲁晓夫自己在大战略上抉择的一个失误,最终前苏联丢了面子,而且还被美国人狠狠地羞辱了一番,在所有导弹运出古巴的时候,美国人对导弹进行了挨个的检查。


漩涡鸣人yy

因为苏联原本就是利用这一危机解决别的问题。

1959年1月,菲德尔•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革命取得了胜利,但美古关系却迅速紧张和恶化。卡斯特罗担心美国再发动类似猪湾事件的武装入侵,因此请求苏联给予军事援助。自1962年起,苏联则以保卫古巴安全为由,在古巴领土上秘密部署苏制萨姆核导弹。8月底被美国发现后,古巴导弹危机正式爆发。

在古巴导弹危机爆发前,美国也曾将导弹部署在土耳其。这种部署也类似古巴的导弹,但针对的对象是苏联。如果说古巴的导弹严重威胁了美国,那么土耳其的就是在严重威胁苏联。同时,当时的德国也正在激烈上演着柏林危机。

古巴导弹危机的爆发彻底转移了世人的关注点,全世界都在关注这一危机的走势。表面上看苏联妥协撤出了部署在古巴的导弹,但作为交换,美国也从土耳其秘密撤走了导弹。在古巴的生存和安全问题上,美国也作出了重大让步,古巴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国家安全,来自美国大规模入侵的危险基本消除。美国只能在见不得光的层面针对古巴,如使中央情报局制订暗杀卡斯特罗的计划。美苏双方都认识到了核大战一触即发的危险,危机过后,两国都在考虑避免这种战争的必要措施,并均采取了缓和紧张关系的行动。不仅,美苏主导签署了禁止核试验条约,冷战得以实现真正的缓和。

然而,苏联这种在明面上的妥协也将付出巨大代价。比如,自身国际形象的下跌,赫鲁晓夫本人在苏联的政治影响力等。


法大庶吉士

古巴导弹危机是苏联将核导弹部署在古巴对美国的国家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而引发的危机。如果这场危机处理不好,美国和苏联有可能爆发核战争,这不符合美国和苏联的国家利益。



1.古巴导弹危机的由来是1959年美国在意大利和土耳其部署了可以携带核弹头的导弹。这严重的损害了苏联的国家安全。因此,苏联决定也将核导弹部署在美国的邻国古巴。

2.这是美苏在冷战期间最激烈的一次对抗。这场对峙持续了13天,最后由苏联撤出在古巴的核导弹,而美国保证不军事入侵古巴而告终。

3.1959年1月1日卡斯特罗率领共产主义军队推翻了美国支持的巴蒂斯塔政府,拥有共产主义背景的菲德尔.卡斯特罗当选古巴领导人。

4.因为古巴是苏联的盟友,所以美国在1961年与古巴断交,1961年4月15日在美国的策划下古巴流亡分子驾驶B26轰炸机对古巴进行了两天的轰炸,之后1000多名雇佣军入侵古巴,企图推翻卡斯特罗政府,结果被击溃。之后美国政府继续对古巴进行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

5.古巴在受到美国强大的军事压力下向苏联寻求政治保护。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决定把导弹运进古巴。这样即可以保护古巴,也可以对美国进行军事威胁。

6.美国在1962年发现了苏联正在古巴建设的导弹基地。因此,美国对古巴进行了海上封锁,要求苏联把导弹运出古巴。

7.美国总统肯尼迪于1962年10月26日给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写了一封信。要求苏联停止在古巴导弹基地的施工。而苏联得到情报,如果苏联不答应美国的要求,美国军队将在1962年10月29和30日对苏联在古巴的导弹基地进行轰炸,并且派军队入侵古巴。

8.赫鲁晓夫担忧美国军队入侵并占领古巴,而使苏联失去古巴这个战略盟友,因此宣布将导弹全部撤回到苏联。而美国也向苏联保证不入侵古巴,此后古巴导弹危机解除。


杜达特洛夫斯基

冷战之初,美苏可以说是势力相当,但后期苏联渐露颓势,当然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一点就是对航空母舰的战略重视程度不同。在古巴导弹危机时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载着导弹的苏联舰船在美国成熟的海军航母编队(8 艘航母、90艘舰艇、数百架飞机)面前可以说是毫无还手之力,最后不得不对美国妥协。

赫鲁晓夫的“海上空棺材”理论

冷战之初,核武致胜论盛行,尤其在苏联高层,普遍认为在核武器强大破坏力面前,航空母舰生存能力十分脆弱。而喜欢走极端的赫鲁晓夫更是将航空母舰比喻成海上浮动棺材。认为只要一个导弹下去,再厉害的航母也将不复存在。

其实,二战后美国也有同样重视核武器,轻视航空母舰的声音,但随着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航空母舰重要性的体现,让美国意识到核大战并不是唯一可能,航母还要继续做大做强。当然,二战后美国经济势力增强,也为其发展航母提供了经历基础,毕竟,航母可是烧钱的。

后记

虽然古巴导弹危机后让苏联意识到了航母的重要性,但一方面由于前期耽误了发展,另一方面经济实力也拖了后腿,直至苏联解体,作为苏联航母发展巅峰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号也仅仅完成了30%。即使这样,也被美国暗中使手段将其拆成了废铁。庆幸另一艘航母瓦良格号良禽择木而栖变身为如今的辽宁号,以崭新的雄姿保卫着中国蓝海!


瓦尔登的船夫

导弹都部署到家门口了,美国怎么能不强硬呢?

另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美国在古巴事件上确确实实的抓住了苏联的把柄。

当时,苏联对外宣称在古巴部署防御型导弹,但是美国的侦察机根据空中拍照得到的信息是苏联部署的是攻击性导弹。

此外,当时的美国掌握了苏联的核武器情况,肯尼迪认为美国占据优势,不惧怕苏联,就像媒体公布了苏联在古巴部署攻击性导弹的事实。

如此一来,苏联就非常被动了。赫鲁晓夫也一下就陷入了尴尬境地。本来就地位不稳的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安抚国内的不满情绪,和美国的争斗就必须放一边了。

所以,古巴危机就以苏联灰头土脸的撤走攻击导弹为收场了。看起来自然有点疲惫。而赫鲁晓夫的下台,也与古巴导弹危机有直接关系。


孙博士侃历史

话语权啊话语权。

古巴导弹危机,全称其实应该是古巴土耳其导弹危机。

为报复1959年美国在苏联邻国土耳其部署“雷神”中程弹道导弹,前苏联决定在古巴部署弹道导弹,引发为期13天的“古巴导弹危机”。

过程就不提了,说说结果吧。

现在我们一般接收到的结果是,前苏联撤出驻古巴的导弹部队,看似大败亏输。实际上呢,美苏协议是苏联撤出古巴的导弹,美国则撤出土耳其的导弹,双方半斤八两,谁也没占到便宜。

当然,美国有前苏联缺乏的强大舆论,洗脑能力更是苏联望尘莫及。所以,现在全世界都以为古巴导弹危机里伟大的美国再一次战胜了苏联,邪恶的红色帝国夹着尾巴逃跑了。


老贝

没有啊,62年古巴导弹危机看起来是美国赢了,其实美国只赢了面子,苏联赢得了实利。是美国先在土尔其布署导弹(可打到西伯利亚苏联的工业区),苏联在古巴布署导弹(可打到美国东岸的工业区)是为了压美国撤走布署在土尔其的导弹。结果表面上苏联输了,在国际监督下撤走布署在古巴的导弹,但美国也承诺半年后“悄悄的”撤走布署在土尔其的导弹。所以说,苏联赢得了实利(目的达到了),美国赢了面子。


照影吹笙

第一,美国人是主场作战,在加勒比海上,美国人相当于在自己后花园和苏联人硬怼,自然不会虚了。而且就60年代的苏联人的海军力量,还不具备突破美国海上封锁的实力。

第二,苏联人是有SS4弹道导弹,但——不是部署好了状态,没有部署的导弹,即使离美国再近也不具备威慑力,所以美国拼着打一场海战也要把运输船给拦截下来,因为一旦部署成功,美国就会投鼠忌器,即使它不发射,也会让美国在很多地方让步。

第三,因为古巴不是苏联的根本利益所在,尤其导弹危机之前古巴在苏联那里还排不上号,之所以部署导弹是为了回应美国在土耳其部署中程导弹,而对美国来说,等于是把导弹对准自己的菊花了,必须硬怼回去。所以做了满意的交换后,苏联人就适可而止的撤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