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H股“全流通”对股权激励的影响

2018年4月20日中国结算和深交所联合发布了《H股“全流通”试点业务实施细则(试行)》,并于当日开始施行。

此新规的推出,正式拉开了H股全流通的序幕,舆论把此次H股的”股权分置”改革看作是近年资本市场的重大事件,因此首家H股“全流通”试点企业联想控股也一度引起资本市场的强烈关注。

浅谈H股“全流通”对股权激励的影响

目前内地企业主要上市地有沪深港美四个股票交易所,而公司在大陆注册香港上市的被称为H股。H股一直被人诟病的问题主要是流通股占公司股本份额较小,不像A股股份可以全流通。H股股份有“内资股”与“外资股”之分,前者主要控股资金有大陆背景,可在中国法人或自然人、合格国外机构投资者或战略投资者之间转让,而后者则可在港交所自由流通交易。因此“全流通”的试行,意味着内资股有机会流通到香港资本市场达到套现的目的。而在“全流通”试行之前,一家纯H股企业想在场内套现交易只能让内资股到A股市场上市,通过锁定期后减持获利,随着现行A股整体IPO日渐趋严,放行内资股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自由流通,让内资股激活H股的资本活力,这给了H股公司“二次上市”的机会。

此次H股的“全流通”试行一度与2005年A股的股权分置改革相提并论,两者都有相似性,监管层在流通性上“动刀子”,只是两次动刀产生对资本市场的效果是否相似,主要还是看“动刀子”的部位比例大不大。根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26日,共有254家H股上市公司,除去99家已实现A+H方式上市公司外,其余155家公司仍留有大量的非流通股份 。目前253家H股总市值高达25.92万亿港元,流通市值仅为7.05万港元,占总市值的27.2%,如除去A+H股后,其余纯H股市值为3.63万亿港元,约占港股总市值的5.51%,而内资股市值占纯H股市值比重平均都超过50%,有的更高甚至达到80%+,因此154家公司非流通股能实现“全流通”的话,H股占港股市值比例将有所提高,这也意味着将来H股公司能以完整面貌参与到国际资本市场的竞争中,值得一提的是,H股公司大部分为国企,这面临国企要面对国际资本市场上的博弈。

内资股的非流通性对外影响主要是股权无法实现有效交易,外部投资者仅作为财务投资者角色存在。从股权激励的角度来看,这将导致以认购或定增为来源的内资股员工持股计划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激励成效,内资股的价值无法让市场化定价机制去做相应的定价,导致持股员工无法套现获利。

为了让H股企业与资本市场之间的参透性更高,监管层试行“全流通”极大释放了企业非流通股权的资本力量,推动了非流通股控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在公司利益方面的一致性。从而让内资股的员工持股计划除了再次A股市场上市套现外,又增添了一条激励股份套现的路径,这让内资股股权激励实施起来更有实际意义,也真正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浅谈H股“全流通”对股权激励的影响

“全流通”能让H股企业所有制带来根本性的改变。一旦“全流通”的开放,H股公司控股股东会更关心股价的变动,有更大的动力去改善公司的利润情况,提高上市公司企业管理的完善程度,提高公司治理整体质量,推动实施股权激励与参与员工持股计划的员工、团队与企业之间产生更大的合力以及集体内控力。

内资股流通性一旦被整体激活,也提高了公司内部持股人以及外部投资者的利益趋于一致,全流通实施导致外资机构可通过股权买卖进入公司治理之中,外资企业也能参与进H股的国企混改,只有当同股同权同利整体条件一致的情况下,整合内部股东与外部投资者的资本与资源于一体,才能真正推动H股企业的公司治理与改革高效性。

浅谈H股“全流通”对股权激励的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