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事廳後臺有不少松江鄉親。大家不時來信,講我們談到松江說的都是旅遊,但身為當地人,更關心的是家門口規劃。
實際上,我幾次提筆想寫松江的發展密碼,但每次都差一口氣。
後來我終於明白,談到徐匯、閔行,甚至奉賢,我能輕車熟路是因為這三區完全嵌在上海腹地。松江接壤浙江,未來應該更加宏大。
於是我把它放置在長三角一體化,所有問題都迎刃而解。
任何發展的出發點都是消解當下困境。松江的問題不僅在於自身,還牽涉到整個上海。
2035年上海規劃常住人口2500萬,但由於城市集聚了大量勞動密集型產業,實際人口早已突破紅線。
因此,近幾年長三角一體化,本質是上海與江浙的資源互換。江浙企業總部落戶上海,換取上海勞動密集型產業的轉移。
如此一來,上海人口結構得到優化,鄰省承接製造業技術,具備了產業與消費升級的基礎。
這就是鄉親們為何看到大虹橋的總部樓宇越來越多,嘉興、花橋的樓市水漲船高。
地圖上看,嘉定、青浦、松江是上海連接江浙的必經節點,但這三區仍有大片面貌差的白地。長三角一體化,或許是最好的升級機會。
鐵路樞紐就是升級的基礎。在松江,江浙資源向上海的集聚,上海資源的反向溢出,離不開松江南站。
懂了這點,我把途徑南站的鐵路做了比照,發現是開放的三根J型。
這就是松江的發展密碼,我開腦洞叫“開放抓手”。
為什麼郊區鐵路是J型?因為它要向外集聚和輻射,所以形狀上是一個開放的抓手,去抓住周邊城市。
相反,地鐵要的是市內資源的加速流動,因此開始一個個出現閉環。
松江三根J型,第一根橫向滬蘇湖鐵路、縱向嘉青松線。
作為2035重要的市域線,嘉青松可能走安亭、匯金路、佘山南北方向,最終到達松江南站。
當然,這僅是我的一家之言。判斷基礎就是各區產業重點。走這條路線,經過安亭汽車城、青浦科創園、G60科創走廊。
如此一來,上海就形成了西部科創走廊,可向周邊輸出製造業產研。預測上海的規劃,對我來說是一場思維遊戲。
第二根J型,就是滬蘇湖鐵路上海段。
松江南站以後,鐵路沿新橋、春申、七寶到達虹橋站。這樣南虹橋所有區域,都被納入範圍。
長久以來,緊鄰莘莊七寶的九亭、新橋城市化水平、鎮域面貌飽受詬病。鄉親歸結於過多的外來人口、區區斷頭路,其實非根本癥結。
兩地接壤南虹橋,地理優勢就擺在那兒。沒能發展好其實是滬杭高鐵、嘉閔高架割裂了空間,虹橋資源不能有效輻射。
滬蘇湖鐵路能彌補隱形裂痕。莘莊七寶沒能敞開的懷抱,大虹橋直接供給。如果說嘉青松是科創走廊,這個就是商辦廊道,吸納發散江浙的總部經濟。
第三根J型,縱向上海東站,橫向東西聯絡線接駁滬蘇湖鐵路。
這個抓手伸得夠寬。東站江蘇客流要進浦西主城區,東西聯絡與機場快線是最快的方式(站數相同)。
不過,東西聯絡線繞申嘉湖高速,途徑的車墩、吳涇、浦江、惠南,成熟度遠不如機場快線所經社區。
也正因如此,浦東資源才能高效率地深入腹地,輻射開發被串聯的松江、閔行、南匯街鎮,放大能級效應。
規劃不是靜態的畫地為牢,你看不透是因為掉進了先入為主的陷阱。動態地擴大視野,依託交通、水系洞察,你才能走在規劃前面。
用卓越思維,讀懂上海!
閱讀更多 西南話事廳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