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有1个小兵,历经27年当上宰相,留下一个成语尽人皆知

唐玄宗在位期间,由于他昏聩不明,任用奸邪,沉湎酒色不能自拔,导致强盛的大唐国事日非,江河日下,最终激发了安史之乱的惊天之变。安史之乱如一场铺天盖地的狂风暴雨,让唐朝各阶层人物,上至皇帝下至草民,很多人的命运由此发生不可思议的逆转。安史之乱有一个小兵,二十七年后却当上宰相,但并没成为励志典型。

唐朝有1个小兵,历经27年当上宰相,留下一个成语尽人皆知

很多往昔的达官贵人,在安史之乱中家破人亡,人财两空。而原先许多的底层人物,却因为这个残酷的机缘,得以飞黄腾达。《旧唐书》就记载了这样一个人的传奇一生。天宝十五年,安禄山的叛军猛攻唐朝重镇潼关。唐朝大将哥舒翰带兵抵御。安禄山叛军都是久经战火的边军,战斗力极其强悍,哥舒翰的内地唐军根本无力抵挡,最终大败亏输。

唐朝有1个小兵,历经27年当上宰相,留下一个成语尽人皆知

在唐军的溃退过程中,遭到安禄山叛军的尾随猛攻。一个叫王思礼的唐朝大将,遭叛军追捕,战马被一箭射死。王思礼没了战马,自己也负了伤,眼看身后的叛军转瞬即至,不由慌了手脚。危急时刻,一个唐朝小兵骑着战马路过,发现了王思礼。他们素未谋面也没什么交情。但这个小兵看出王思礼是唐朝一方的武将,二话没说把战马让给了他,自己徒步离去。

唐朝有1个小兵,历经27年当上宰相,留下一个成语尽人皆知

王思礼依靠小兵的战马逃得性命,躲过一劫。几年后安史之乱平定,王思礼官运亨通,当上了河东节度使,成为封疆大吏。他屡屡想起当年的救命恩人,但当时仓促之中,也没有问及他的姓名和所属部队,百般访查却没有下落,王思礼一直引以为憾。直到有一天,这个恩人自己找上门来。代州刺史辛云京,是王思礼的属下。因为被人诬告,激怒了王思礼,准备处罚辛云京。

唐朝有1个小兵,历经27年当上宰相,留下一个成语尽人皆知

辛云京知道自己要大祸临头,非常恐慌,不知计将安出。他的部队中,有一叫张光晟的小兵站了出来,声称与王节度使有一点交情,不忍见主将如此忧虑,愿意去见王思礼一面,或许可以摆平此事。辛云京半信半疑让他去了。张光晟果真去见了王思礼,两人一见面,王思礼一眼就认出,张光晟正是当年的救命恩人。

王思礼当场感动的痛哭流涕,抓住张光晟的手说:“吾有今日,子之力也。求子颇久,竟此相遇,何慰如之!”当即盛情款待张光晟,并和他结拜为兄弟,声称要与他共享富贵。张光晟说出自己来意,王思礼二话没说,当即同意赦免辛云京。就这样,小兵张光晟,同时成为大唐朝两大高官的救命恩人,王思礼和辛云京任赐予他田地房产,推荐他任兵马使、太常寺卿,从此平步青云。

唐朝有1个小兵,历经27年当上宰相,留下一个成语尽人皆知

小兵张光晟,貌不惊人才不出众,依靠两次意外机缘,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如果发展到这里为止,还是一个喜剧的结局。建中四年,张光晟在朝廷担任太常少卿期间,节度使朱泚发动兵变,杀入京师长安,自立为帝,吓得皇帝带着文武百官逃之夭夭。张光晟没跑利索,被朱泚的叛军抓住。朱泚并没有杀张光晟,而是软硬兼施胁迫他担任“伪节度使兼宰相”。二十七年前,张光晟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兵,如今当上了宰相。

唐朝有1个小兵,历经27年当上宰相,留下一个成语尽人皆知

然而不可知的命运,这次带给张光晟的却是一场灾难。朱泚自不量力自立朝廷,遭到唐朝上下一致反对。唐代宗调集各地勤王军队陆续到达,朱泚很快陷入绝境。张光晟本就是被迫从贼,想立功赎罪,留一条后路。于是他秘密与唐军主帅李晟联系,在自己的防区内闪开通道,让李晟进了长安。同时张光晟故技重施,暗中把叛首朱泚护送出城,想给自己再多留一条后路。

唐朝有1个小兵,历经27年当上宰相,留下一个成语尽人皆知

不过张光晟的好运气已经到了头。朱泚叛乱平定后,张光晟因为有反正之功,受到唐朝大帅李晟的褒奖与优待,眼看他就能化险为夷,过了这一关。谁知因为他担任过叛军的宰相,影响太坏,加之放跑叛首朱泚之事也漏了陷,受到大臣们的非议,认为他罪不容诛。大帅李晟也不敢触犯众怒,只得杀掉张光晟。张光晟这一生,因为善于留后路而飞黄腾达,最终也因为留后路而被杀。《奉天录》记载,张光晟死前留下一句话:“第一莫做,第二莫休!”让后人以他为戒。尽人皆知的成语“一不做,二不休”,即是源于张光晟的首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