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俄羅斯那麼好,為什麼中國沒有俄羅斯合資品牌?

雖然對政治不太關心,但一提到俄羅斯,秋妹還是會覺得親切,但又說不清是從何而來的親切感。

不可否認,俄羅斯與中國的良好關係,不僅是制衡世界格局的重要部分,更是自身發展的需要所在,而兩國在資源上的交換和利用也是頗多的,比如,俄羅斯將在2018年向中國輸送天然氣,而中國則在俄羅斯困難的時候多次及時伸出了援手……

中國與俄羅斯那麼好,為什麼中國沒有俄羅斯合資品牌?

也是因為有了這些良好的合作,才讓有些事情變得令人費解,比如:

為什麼中國沒有俄羅斯合資的汽車?

其實俄羅斯的汽車工業,起步比中國早得多,二戰期間,前蘇聯的嘎斯吉普車征戰歐洲戰場,為前蘇聯立下了赫赫戰功。

中國與俄羅斯那麼好,為什麼中國沒有俄羅斯合資品牌?

而我們國家,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車製造廠才掛牌成立,三年之後,新中國第一輛汽車——“解放牌”載重汽車在長春下線,第一批解放牌汽車型號定位CA10,而這款CA10,基本是仿製蘇聯的吉斯150(據瞭解,這款吉斯150是借鑑了美國萬國牌的KR11中型卡車),這就是那款經典解放車的由來。

中國與俄羅斯那麼好,為什麼中國沒有俄羅斯合資品牌?

國產CA10

中國與俄羅斯那麼好,為什麼中國沒有俄羅斯合資品牌?

蘇聯的吉斯150

同時,前蘇聯還有一款車,對中國有著深刻的影響——伏爾加。1956年,第一輛伏爾加牌汽車在前蘇聯高爾基汽車廠組裝成功,從此,它在東歐以及東亞,就是高大上的象徵,在前蘇聯還是我們老大哥的建國初期,我國領導人的座駕80%就是伏爾加汽車。就如同奧迪A6L在人們心中的形象,伏爾加就是官車的代名詞,甚至我國第一款紅旗轎車也是模仿伏爾加的圖紙而來。

中國與俄羅斯那麼好,為什麼中國沒有俄羅斯合資品牌?

前蘇聯的伏爾加牌汽車

中國與俄羅斯那麼好,為什麼中國沒有俄羅斯合資品牌?

紅旗轎車

在前蘇聯尚未解體之前,前蘇聯的汽車工業是受到國家保護的,但是,由於當時的政治體制和社會原因,這些品牌不思進取,逐漸落後;而我們國家在改革開放之後,很多具有競爭力的國際車企進入中國,而俄羅斯汽車品牌無論在外型還是技術上,都不具備優勢。在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汽車工業迅速下滑,加之國內市場上的其他競品出現,俄羅斯品牌也就逐漸淡出了國內市場。

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作為“戰鬥民族”,在重工業方面更是做足了功夫,但是這個重工業中,卻並不包含民用汽車工業,而是以核能、航母、導彈為主的軍工業。在1991年之後,對於俄羅斯來說,最重要的一件事是解決國民的衣食住行用短缺問題,所以對於民用重工業來說,在1991年過後的好幾年,幾乎都是停滯的,而在這個時間段,中國汽車工業正迎來一輪新的合資潮,顯然俄羅斯並沒有趕上這樣一個在政策、稅收各方面極度優惠的機會。

中國與俄羅斯那麼好,為什麼中國沒有俄羅斯合資品牌?

同時,俄羅斯國內的需求不足,也成為了俄羅斯汽車工業發展不起來的重要原因。作為全世界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俄羅斯真的是地廣人稀,人口一億多,汽車年銷售量200多萬輛,由於過去長期較弱的國民經濟背景,買得起車的消費群體一直以來也不多。也就是說,很長一段時間內,俄羅斯國內的汽車市場是非常小的,根本無法比肩中美德日等汽車消費大國。

但是,在這個時間段,世界汽車工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實在此時,中國已經完全不需要俄羅斯汽車工業的資源了,也正是因為如此,俄羅斯甚至連進入中國的機會也沒有了。

不過,現在俄羅斯的汽車工業也正在慢慢復甦,國家重新確立了對汽車產業的重視,其國內很多老牌車廠也是和外企合資。但是汽車品牌偏少,並且大部分是走中低端路線,沒有一款拿得出手的出口車型,這也就是俄羅斯汽車品牌出口不到中國的根本原因。

可以看出,外力不足、內力缺少動力、產品力過弱,造成了俄羅斯汽車工作發展不起來的重要原因;但反觀中國自主品牌,因為超高的性價比,在俄羅斯賣得卻是風生水起。力帆、奇瑞、吉利、華晨、長安、海馬、長城、江淮、甚至眾泰,都在俄羅斯贏得了很好的市場口碑,據統計,2016年,中國自主品牌在俄羅斯累計銷量將近3萬輛,別小看這3萬輛,對於俄羅斯這種汽車體量小的國家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比重了。

中國與俄羅斯那麼好,為什麼中國沒有俄羅斯合資品牌?

但俄羅斯也並非完全與中國市場絕緣,其實,俄羅斯在重卡領域已經確定進軍國內市場,俄羅斯第一大重卡製造商卡瑪茲已重新與華泰合資,並且確定在天津建廠房,只是在轎車方面,還是一片空白;同時,還有很多俄羅斯的進口車,是通過平行進口的方式,進入國內的,比如拉達——這款俄羅斯進口的小車,在保稅區的價格被炒高了好幾倍。

不過秋妹覺得,俄羅斯汽車品牌想要進入中國,最起碼還要十幾年才能起步,畢竟在全球汽車工業相當發達的今天,想要趕超就不容易,更不要說起跑線就差了許多,但是,這也不是代表沒有希望,如果將來我國的製造業成本上升,但俄羅斯的製造成本仍較低,我們還是有希望看到俄系合資品牌,穿梭在中國的大街小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