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這些,孩子可以學得很快,也可以學得很快樂!

  在不少家庭裡,孩子學業成績欠佳、對學習沒興趣、不愛學習,令整個家庭產生壓力,同時也成為溝通問題和關係惡劣的起因。

瞭解這些,孩子可以學得很快,也可以學得很快樂!

  很多家長髮現孩子學習不好,懷疑孩子是智力問題,或學習能力有問題。其實,大部分的孩子智力是正常的,只有極少數孩子存在智力缺陷。而在這部分智力正常的孩子中,若家長仔細觀察,看看孩子在喜歡做得活動中的表現,很容易發現孩子其實學得很快,學習能力一點也沒有問題,注意力也沒有問題。

  但很多孩子確實在學業上表現得不夠敏捷,甚至不喜歡讀書、做作業。而很多孩子上學、學習的理由只有一個“家長逼我”,即順應家長的要求,完全沒有自己的動力。

瞭解這些,孩子可以學得很快,也可以學得很快樂!

  那麼,孩子為什麼不愛學習?若孩子不愛學習,該怎樣處理呢?

  1、讀書和做作業沒有樂趣。

  樂趣使得大腦裡釋放出“內啡肽”,它讓孩子處於一種極為放鬆、無壓力狀態,並且想重複這種體驗。

  當孩子在學習中獲得這種體驗時,便能主動自覺地學習,並將學習中遇到到困難視為挑戰,興致勃勃地朝前衝。

  若孩子在學習中感受到的是壓力、被否定、斥責、懲罰等,孩子內心便會感到抗拒。即使被父母老師驅使、壓迫著返回書本或作業上,也很難靜下心去記憶、去思考,學習效果自然很差。

  所以,要孩子對學習感興趣,必須創造、增大或轉移學習裡孩子在乎的價值,使孩子感到樂趣和開心。

  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在學習里加入:神秘、新奇、節奏快、變化多、意想不到、挑戰、比賽、證明能力、可以幫助人、可以得到肯定等10種最容易用到的價值來激發孩子的興趣。

瞭解這些,孩子可以學得很快,也可以學得很快樂!

  2、接收信息的途徑不恰當

  傳統上的“多讀幾遍”的讀書方法,只用到我們3個內感官(思考模式)之中的內聽覺,而內聽覺是三者之中學習能力最弱的一種。內視覺學得最多最快;內感覺學得效果最深,記得最牢。

  因此,引導孩子同時運用3個內感官去讀書學習,孩子的學習速度便會倍增。若無法運用3個內感官,至少也要引導孩子去運用他自己最擅長的途徑。這樣孩子學習才能“事半功倍”,覺得自己學習能力強,有價值感,進而更愛學習。

瞭解這些,孩子可以學得很快,也可以學得很快樂!

  3、讀書學習的信念和價值觀不清晰

  孩子為什麼上學讀書?當家長對於這件事的信念和價值不清晰時,便無法培養出孩子上學讀書的興趣,更無法取得好成績。

  很多孩子並不知道為何要學習,覺得自己是為父母、老師而學。父母所講的那些道理和價值是那麼遙遠,孩子無法在每天的上學讀書裡找到樂趣,就像天天堆砌搬磚,十多年都要這樣,為的是建造一個渺茫、看不清楚,甚至可能不會出現的海市蜃樓,聰明的孩子們怎麼會起勁呢?

  因此,很多孩子小小年紀就活得非常不開心,壓力重重,覺得自己就是個“機器人”被父母操縱著。

瞭解這些,孩子可以學得很快,也可以學得很快樂!

  信念是指孩子認為讀書學習應該是怎樣的一套看法。如果家長的信念是讀書學習本來就是一件很難、枯燥無趣的,孩子自然也會接受這樣的信念。若家長能夠讓孩子認識到讀書學習可以開心、有樂趣,才會使孩子內心產生自然、強大的推動力。

  在價值上,如果讀書學習是為了一些未來長遠而且渺茫的價值,比如讀書才能考上大學、讀書未來才能有好工作,讀書才能找到一份容易的工作,是難以對孩子產生推動力的。如果孩子體驗到每天上學與同學一起的樂趣,學習到新的知識得到家長的肯定,有機會運用到學到的東西,做出成就,得到嘉許,因而有成功的感覺,孩子便會有更大的學習動力。

瞭解這些,孩子可以學得很快,也可以學得很快樂!

  4、負面體驗太多

  大部分孩子頭腦裡的讀書學習經驗總是負面的居多,這是因為過去成績不好受責罵、忘記帶作業受罰、做到的得不到肯定而做得不足則一定受批評、較少得到鼓勵等等。

  若孩子每次想到讀書學習就自然有一份負面的感受,他是難以對讀書學習產生興趣的。負面的感受如果繼續加深,孩子會更想逃避,對考上甚至上學都產生抗拒或恐懼。

  而如果孩子發現上學學習,原來可以這麼快樂:

  可以認識很多同齡的朋友,可以一起快樂的學習、玩耍、聊天;

  學校有很多活動,可以跟同學一起處理困難、面對挑戰、尋求突破,這都是成長期的快樂;

  可以讓自己變得更聰明,產生更多力量和自信;

  ……

瞭解這些,孩子可以學得很快,也可以學得很快樂!

  當孩子能夠體會到上學讀書的樂趣,自然願意開開心心上學,也能有效推動孩子取得更加的學業成績。因此,父母不妨經常詢問孩子在學校中的苦樂,與孩子分享這些樂趣,給他肯定,這樣更能維持孩子上學的興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