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建设」长城脚下,世界最深高铁站未来长这样!

经过多轮修改完善,世界埋深最大的高速铁路地下站——八达岭长城站的站房最终建筑方案终于掀开了神秘面纱。

「交通建设」长城脚下,世界最深高铁站未来长这样!

京张铁路,一头连着历史,一头连着未来。曾经的京张铁路是中国第一条铁路,由詹天佑主持创设的“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记忆。

未来的京张铁路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残奥会的重要交通配套设施,将于2019年底实现全线通车。

「交通建设」长城脚下,世界最深高铁站未来长这样!

今天的主角,八达岭长城站是京张铁路9个站点中唯一一座地下站,车场轨面埋深达到102米,旅客提升高度62米,是目前埋深最大的高速铁路地下站,也是最复杂的暗挖洞群车站。

正在紧张施工的八达岭长城站,位于八达岭景区滚天沟内靠南一侧,背倚山丘。西侧为长城博物馆,东侧为配套的餐饮服务设施,地势东高西低。

「交通建设」长城脚下,世界最深高铁站未来长这样!

从空中俯瞰,八达岭长城像一条巨龙,横卧在军都山口。八达岭长城属于明长城最具代表性的区段,位居险峻的燕山山脉,四周山峦重叠,风景秀丽。

「交通建设」长城脚下,世界最深高铁站未来长这样!

因此,站房的设计方案力求与历史建筑和景观环境相协调,既适度展示交通建筑标识性,又充分融合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也就是说,即使您站在八达岭长城最高的烽火台上往下看,也不会觉得站房突兀。

想要让一座现代化车站“消隐”在长城脚下并不容易。

从形体构建看,为了减少对八达岭长城的影响,地面站房的形体充分利用周边自然地形,采用退台的方式,主体一层,局部二层向后退。车站首层中间部分留出广场,二层两侧向内收缩,建筑依山就势,消隐于自然。

「交通建设」长城脚下,世界最深高铁站未来长这样!「交通建设」长城脚下,世界最深高铁站未来长这样!

从立面材料看,墙面肌理由山体向外逐渐过渡,让建筑与山体相融合,建筑立面材质以石材为主,主要材料与山体岩石和长城材质接近,颜色质感与长城和周边自然环境相呼应。

「交通建设」长城脚下,世界最深高铁站未来长这样!

从屋顶绿化看,设计方案也充分考虑了本地气候和与周边景物的协调。北方天气干燥,延庆又是出了名的风大,所以为了让植物更好地存活,建筑屋面均采用300毫米后的屋顶绿化覆土,引入新技术降低绿植成本。树种的选择上也会与八达岭长城现有植被相协调,不会出现满山遍黄而此处独绿的违和感。

从车站规模看,在满足功能前提下,地上建筑规模达到最小。站房功能尽量布置在地下,通过斜向隧道与地下站台相连。目前,建筑体量控制在9米x30米x80米范围内,地面站房规模缩减到1998平方米,远小于同等规格铁路站房建筑规模,建筑主体高度6米,局部9米,地面部分拆解为三个体块,消减体量。

「交通建设」长城脚下,世界最深高铁站未来长这样!

建筑与长城相协调的同时,通过立体绿化与山体之间自然过渡形体错落,互为照应。

站房广场位于地上三个体块的合围之中,构成一个半围合的过渡空间,增加空间层次。依山一侧,利用山体已开挖区域营造下沉广场,将阳光和绿化庭院引入地下空间,提升地下一层候车大厅的空间质量。

「交通建设」长城脚下,世界最深高铁站未来长这样!

据了解,自2016年4月进场以来,八达岭隧道已掘进7400米;预计今年8月,隧道将成功穿越青龙桥火车站;今年10月底,八达岭隧道将正式贯通。

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长城的扰动,长城站在建设时采用了精准电子雷管减震技术,将震速控制在0.16厘米/秒左右,每爆破一次只相当于在长城上跺一下脚。

建成后,乘京张高铁从北京城区至八达岭长城站仅需20分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