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承東趙明聯手發佈“嚇人的技術”,榮耀手機誕生邏輯新解

華為“嚇人的技術”在吊足了公眾的胃口之後,終於在6月6日榮耀新品發佈會上揭開了面紗,軟硬件結合的圖形加速處理技術GPU Turbo成了當天科技圈報道中的絕對主角。

餘承東趙明聯手發佈“嚇人的技術”,榮耀手機誕生邏輯新解

幾個月前,當華為的技術團隊向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報告這項技術時,餘承東稱自己被“嚇了一跳”。於是,他帶著這項新技術來到榮耀的新品發佈會,又嚇了公眾一跳。

華為的最新技術在榮耀新品上首發並不是第一次,只不過這次有餘承東發聲造勢和親自站臺,不免讓人重新審視榮耀和華為之間的關係,餘代表整個華為消費者業務部為榮耀站臺,顯然是從內部給雙品牌運行以最大的肯定。

餘承東上一次出現在榮耀發佈會是2015年榮耀7發佈會上,當時趙明履新榮耀總裁不久,那次站臺更多是給榮耀、給趙明打氣,3年後的今天,餘承東和趙明再度同臺發佈新品,則向外界傳達了另外一種信號,榮耀和趙明用三年的磨礪,證明華為雙品牌運作的成功。而餘承東在現場也對這一品牌戰略佈局的前景給出最樂觀預期:2018年,華為+榮耀雙品牌的銷量將突破2億臺,並且中國市場份額預計超過30%,在未來,預計這一數字將變成40%。

四年前,榮耀品牌成立,業界普遍認為是為了阻擊小米,我對這一說法始終保持懷疑。當榮耀總裁趙明上臺演示GPU Turbo這項創新技術時,當我們回溯榮耀四年多以來的創新曆程時,會發現榮耀的誕生不是為了阻擊誰。最初它只是華為技術創新下的自然產物,榮耀品牌因此與生俱來帶著創新的標籤,而技術創新也隨著榮耀的成長,成為附著在榮耀品牌上的最耀眼的光暈。

4年8次技術創新,榮耀是華為的先遣隊

餘承東趙明聯手發佈“嚇人的技術”,榮耀手機誕生邏輯新解

美國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被譽為“創新理論”的奠基人,在熊彼特看來,“創新以發明為前提,先有發明而後有創新。發明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發現,而創新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應用。”在我看來,這句話用以闡釋華為與榮耀之間的關係最貼切不過。

以本次在榮耀play上首發的GPU Turbo技術為例,這項突破性技術在華為內部涉及三個部門的協作:華為2012實驗室、華為系統OS、麒麟芯片,“打通了EMUI操作系統以及GPU和CPU之間的處理瓶頸,實現了整個系統的圖形處理效率的極大提升”。而這項技術之所以選擇在榮耀全新系列的旗艦產品上首發,是因為榮耀的年輕用戶較多,對GPU性能的體驗也最大。這也是過去幾年,很多華為最前沿技術率先在榮耀產品上發佈的最重要原因,

依託於華為雄厚的研發體系,榮耀屢屢成為創新的先遣隊。榮耀品牌成立四年多時間以來,華為在終端領域的新技術最初應用的產品大多選擇了榮耀。2014年12月,榮耀6Plus率先採用雙攝像頭;2016年5月,榮耀V8率先應用華為VR技術;2016年12月,榮耀Magic憑藉榮耀Magic Live系統成為行業第一款人工智能手機;2017年6月,榮耀9首創15層工藝3D曲面極光玻璃;2018年4月,榮耀10首創變色極光鍍膜......

加上此次榮耀Play率先應用“嚇人的技術”GPU Turbo,榮耀在過去四年多時間裡已經首發過八次重要的技術創新。

榮耀的創新依託於華為的研發體系。據餘承東當天在榮耀play發佈現場的披露:截止目前,華為在全球有14個研發中心、36個聯合創新中心。華為近十年研發投入不少於每年銷售收入的10%,2017年華為將銷售收入的14.9%投入研發,研發費用高達104億歐元,超過蘋果排在全球前六。

反過來看,華為的技術創新也需要榮耀這樣一個品牌作為新技術落地應用的載體,一定程度上,榮耀品牌的誕生部分原因正源自於華為技術創新的溢出效應,榮耀成了華為創新技術的一片試驗田。創新意味著冒險,這讓榮耀品牌天然被貼上了屬於勇敢者的冒險精神標籤。華為和榮耀在品牌形象上的區隔並不是一種刻意而為之的結果,從根本上看是由榮耀品牌與生俱來的使命所決定的。

榮耀身上流動著華為的創新血液,但鮮明的品牌形象又讓其保持了身份和價值上的獨立。這種獨立,或者說“區別度”,正是得益於上述創新技術對品牌價值的不斷加持。

在全球科技領域,這方面的典型代表,包括早年的IBM,喬布斯仍掌舵時期的蘋果,以及涉足越來越廣闊領域的谷歌。大家一想到這些品牌,首先就會想到這些品牌代表的用數字化手段解決問題的能力,創造性的整合創新、用前瞻性技術改造世界……而回顧榮耀過去幾年的發展,我們不難發現榮耀與上述國際頂尖科技品牌的相似之處。

榮耀品牌建設秘辛:把創新與品牌牢牢綁定

儘管榮耀品牌的成立為華為的技術創新提供了新的落地載體,但這似乎依然不足以解釋這樣一個問題:為何華為在四年前要推出一個全新的品牌,並在隨後幾年中將新技術幾乎全部率先應用在這一新品牌的產品上,而不是從一開始就在華為品牌旗下產品上落地推廣?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先想一下這個問題:如果創新本身就足以為舊產品贏得新競爭力,那麼品牌在這中間又發揮著什麼樣的作用?答案是如果創新不被品牌化,就容易在市場營銷中陷入艱難被動且很容易被對手模仿。

舉例來說,在科技領域,蘋果因為推出過iPod、iPhone、iPad這些產品,長期以來被視為市場中的創新者。然而事實上,蘋果並不是這些創新技術的先驅。索尼在蘋果之前就擁有iPod的核心技術,歐洲企業早於蘋果就持有iPhone的核心技術。蘋果的成功之處在於,它不失時機地將這些技術品牌化並推向市場。

這也是為何具備雄厚研發實力和多項核心技術的華為,沒有將新技術應用在固有品牌產品上,而是選擇推出榮耀這樣一個新品牌的原因所在。榮耀的誕生在本質上是華為將創新技術品牌化的結果,並且在榮耀成長過程中不斷地為其貼上創新的標籤,久而久之,創新本身成為了榮耀品牌形象的鮮明烙印。

正如這次華為推出的圖形加速處理技術GPU Turbo,這項技術將手機的圖形處理效率最高提升了60%,同時將SoC能耗最高降低了30%。用餘承東的話來說,這將使得華為、榮耀的“入門機超越友商的中檔機,中檔機超越友商的旗艦機,而旗艦機甩友商一條街”。

這項技術如果不被貼上品牌標籤,單純作為一項創新技術就很難為消費者所接受和理解。

GPU Turbo是一項突破性的技術,但如果將其作為一種升級、優化性的技術應用在舊的產品上,顯然這項技術將自降一級,從“突破性創新”,變成類似產品優化升級的“漸進性的創新”。

市場不會滿足於舊產品的漸進性創新,只會為突破性的創新拍手稱讚,這一情形在如今創新乏力的智能手機市場表現的愈發明顯。因此,對於華為和榮耀而言,要麼失去這項創新,要麼將這一創新品牌化。顯然,後者是最優選擇。而榮耀的存在,正是讓這一最優選擇可以實現的前提。

為創新而生,連續四年獲得消費者滿意度第一

回溯榮耀的發展歷程,每一次的技術創新都使其成為行業的先行者,並在眾多其他品牌的跟進效仿中成為行業的標準。例如,榮耀6Plus率先採用雙攝像頭設計之後,“雙攝”才開始成為智能手機行業的標配。首款人工智能手機榮耀Magic推出之後,AI技術才成為智能手機行業共同的發展方向。

華為、榮耀能夠連續四年獲得消費者滿意度第一的成績,顯然與其持續不斷地大膽創新密不可分。

在6月6日榮耀新品發佈會上,餘承東表示,在全球市場,華為+榮耀雙品牌的市場份額已逐步逼近老對手蘋果。

市場終歸要用產品來說話。華為+榮耀雙品牌在市場份額上的增長,本質上是在技術創新上的趕超。歸根結底,華為和榮耀雙品牌能夠跑贏市場甩開對手,是技術創新的勝利。為創新而生,才能在市場中求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