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滅南宋殺人如麻,卻有一類人絕對不殺,由此留給明朝重要遺產

每個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當年從漠北打到長江流域的蒙古騎兵,一路上伴隨著瘋狂屠戮和鮮血淋漓。每打下一個南宋的城鎮,標配便是燒殺搶掠,手無寸鐵的漢人和其他少數民族百姓成為他們刀下冤魂。

元朝滅南宋殺人如麻,卻有一類人絕對不殺,由此留給明朝重要遺產大腹便便溜鬚拍馬的官吏是令人唾棄的對象,蒙古兵不喜歡,殺了。

一般的壯丁,蒙古兵為了避免遭到抵抗,殺了。

咿呀學語的南宋嬰兒,蒙古兵斬草除根,殺了。

漢族女人的初夜被奪走後,也被蒙古兵殺了。

不過蒙古人殺人有個原則:血流成河之外,有一類人絕對不殺。

便是他們稱之的“匠戶”。顧名思義,匠戶指鐵匠、銅匠、木匠、瓦匠等各行各業從事手工業生產的專業人士,他們並不是推崇匠人精神,而是看重了他們的技術和容易統治。

元朝為了方便統治,將“匠戶”作為單獨一類戶籍人口管理,規定他們必須進入官府指定的院、局等機構從事兵器製造、衣物紡制等生產工作。我們知道,在元朝,漢人和南人是被當作商品可供買賣的奴隸。匠戶們稍好一些,除繳納一定稅糧,可免除進入人口買賣市場。

但如果你認為“匠戶”可以獲得諸多特權,那一定是涉世未深。匠戶們多出身於俘虜和強制徵募,毫無人身自由,幾乎成為了蒙古政權的奴隸,世世代代被蒙古統治者壓迫。如果想跳出這個圈,不好意思,只能找皇帝特批,難度幾乎和遇到外星人一樣。

不僅如此,在實際勞作過程中,還會遭到各級蒙古士族官吏層層盤剝,每天披星戴月換來一些鹽糧收入,好一些的能獲得些許衣物賞賜,再無其他奢望。

據不完全統計,經過元朝接近百年的發展,匠戶群體規模趨近二十萬人。

到了元朝後期,由於連年征戰,匠戶們的日子愈發難過。迫不得已,很多匠戶或四散奔逃,或投靠義軍,元朝政府進行了瘋狂的鎮壓。

有人說,蒙元不過百餘年,卻給明朝留下了許多可借鑑的遺產。例如行省制度,例如統治疆域,還有我們剛剛提到的“諸色戶計”制度,將全國百姓按照職業劃分為軍戶、匠戶、站戶、醫戶、樂戶、儒戶、僧戶、道戶等數十種,承擔相應的賦役,當時稱作“諸色戶計”制度。一經確定,世代繼承,不得隨意變更。

元朝滅南宋殺人如麻,卻有一類人絕對不殺,由此留給明朝重要遺產

朱元璋掌權後,看到了這個制度的積極一面,便將匠戶們安撫組織,解除他們的精神枷鎖,適當給予人身自由,目的還是在戰後恢復生產,加強統治。但在明朝二百七十六年的發展歷史上,軍戶、匠戶等命運並不比元朝時好多少,同樣很苦。直至清朝雍正帝才廢除了賤籍制度,加速了各行各業人員流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