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形勝,錢塘與仁和,組成自古繁華的杭州

柳永的一首《望海潮》道出了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風景優美,這裡自古以來就十分繁華。杭州的繁華源於錢塘,也源於仁和。

公元前222年,錢唐立縣,隸屬於會稽郡。隋朝置杭州,州治初設餘杭,次年移錢唐,錢唐縣也就成為首縣。唐朝,為避國號諱,改錢唐為錢塘。唐朝之前,“錢唐”是縣名,“錢塘”是錢塘江邊的海塘名稱。唐朝把錢唐縣的縣名改為錢塘,於是縣名與海塘名從此合一。

東南形勝,錢塘與仁和,組成自古繁華的杭州

民國時期的杭州城

五代時期,吳越國建都杭州,樑龍德二年(922年),析錢塘縣、鹽官縣各半等地設置錢江縣,與錢塘縣同城而治,同為杭州首縣。北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改錢江縣為仁和縣。南宋時,再次建都杭州, 建炎三年(1129年),升杭州為臨安府。錢塘縣與仁和縣升為赤縣,因此地位得到進一步的提升,而且錢塘縣與仁和縣同為臨安府首縣。《新白娘子傳奇》中稱杭州為錢塘縣是準確無誤的。

東南形勝,錢塘與仁和,組成自古繁華的杭州

民國時期的錢塘門

公元1276年,元軍攻佔臨安府,次年改臨安府為杭州府。至元二十一年,自揚州遷江淮行省治於杭州,次年改稱江浙行省,杭州為省治。杭州府轄錢塘、仁和、餘杭、富陽、臨安、於潛、新城、昌化、海寧9縣,其中錢塘、仁和同為府治所在,地位尤重。

東南形勝,錢塘與仁和,組成自古繁華的杭州

民國時期的六和塔

明、清承元制,基本未變化。當時,錢塘縣縣域範圍包括上城區大部、西湖區、拱墅區大部、餘杭區的良渚鎮部分、瓶窯鎮部分、五常街道,以及富陽市部分。仁和縣包括下城區、江乾區、拱墅區部分、上城區部分、餘杭區大部,以及海寧市許村鎮部分地區。兩縣縣域大致就是現今杭州的主城區。

東南形勝,錢塘與仁和,組成自古繁華的杭州

民國時期的河坊街

民國元年(1912年)2月,廢除杭州府,以錢塘、仁和兩縣合併而新置杭縣。自此,存在了2000多年的錢塘和1000多年的仁和也就消失在了中華歷史長河中。2001年,杭州市在鄉鎮調整中恢復了仁和鎮,也算是稍微留下了一點歷史的印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