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形胜,钱塘与仁和,组成自古繁华的杭州

柳永的一首《望海潮》道出了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杭州的繁华源于钱塘,也源于仁和。

公元前222年,钱唐立县,隶属于会稽郡。隋朝置杭州,州治初设余杭,次年移钱唐,钱唐县也就成为首县。唐朝,为避国号讳,改钱唐为钱塘。唐朝之前,“钱唐”是县名,“钱塘”是钱塘江边的海塘名称。唐朝把钱唐县的县名改为钱塘,于是县名与海塘名从此合一。

东南形胜,钱塘与仁和,组成自古繁华的杭州

民国时期的杭州城

五代时期,吴越国建都杭州,梁龙德二年(922年),析钱塘县、盐官县各半等地设置钱江县,与钱塘县同城而治,同为杭州首县。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改钱江县为仁和县。南宋时,再次建都杭州, 建炎三年(1129年),升杭州为临安府。钱塘县与仁和县升为赤县,因此地位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而且钱塘县与仁和县同为临安府首县。《新白娘子传奇》中称杭州为钱塘县是准确无误的。

东南形胜,钱塘与仁和,组成自古繁华的杭州

民国时期的钱塘门

公元1276年,元军攻占临安府,次年改临安府为杭州府。至元二十一年,自扬州迁江淮行省治于杭州,次年改称江浙行省,杭州为省治。杭州府辖钱塘、仁和、余杭、富阳、临安、於潜、新城、昌化、海宁9县,其中钱塘、仁和同为府治所在,地位尤重。

东南形胜,钱塘与仁和,组成自古繁华的杭州

民国时期的六和塔

明、清承元制,基本未变化。当时,钱塘县县域范围包括上城区大部、西湖区、拱墅区大部、余杭区的良渚镇部分、瓶窑镇部分、五常街道,以及富阳市部分。仁和县包括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部分、上城区部分、余杭区大部,以及海宁市许村镇部分地区。两县县域大致就是现今杭州的主城区。

东南形胜,钱塘与仁和,组成自古繁华的杭州

民国时期的河坊街

民国元年(1912年)2月,废除杭州府,以钱塘、仁和两县合并而新置杭县。自此,存在了2000多年的钱塘和1000多年的仁和也就消失在了中华历史长河中。2001年,杭州市在乡镇调整中恢复了仁和镇,也算是稍微留下了一点历史的印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