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和信息流動——判斷證券價值的唯一尺度

什麼叫證券?簡單地說,證券就是投資人直接購買某項產權或債權的憑證。有國外學者將其定義為:“證券是作為一種按已定條件收取未來收益的權利被創造出來的憑證”[1]。有國內學者的定義是:“資本證券是指資金需求者為了籌措長期資金而向社會公眾發放由社會公眾購買且能對一定的收入擁有請求權的投資憑證”[2]。


從上述定義中可以看出,構成證券有四個要素:1)證券是一種權利證書;2)這種權利證書向社會公眾發行,為千萬人所擁有;3)設置這種權利證書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收取未來收益,而未來是不確定的;4)但這種權利證書在向投資公眾發行時卻是有一定條件的。正是證券這一權利證書的公眾性,以及根據既定條件收取未來收益的不確定性,使證券和傳媒天生不可分。

首先,證券是一種權利證書,儘管其價值可高達千百萬元,但投資人拿在手中的僅僅是一張薄紙(如20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國證券市場剛誕生時的國庫券、股票以及法人股憑證等),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絕大多數證券更只表現為一個計算機符號。同一件羊毛衫、一臺電腦或一套住宅一樣,證券也是商品,卻沒有任何外觀形狀等物理屬性,購買證券不是為了滿足吃、穿、用等使用價值,而僅僅是為了抽象的價值,為了賺錢,能夠代表這抽象價值的唯有兩個字——信息。誰都知道,傳媒是信息最主要的載體。

第二,既然證券沒有使用價值,購買者不能像食物那樣把它消費掉,為了實現價值,就必須保持高度的、連續的流通性;正因為證券交易是連續進行的,所以也必須確保一切影響證券價值的信息持續流動,即信息披露不是一次兩次,而必須持續進行。自然,信息向公眾持續披露也必須依賴傳媒。

信息和信息流動——判斷證券價值的唯一尺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