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根究底-建福宮款鈞窯花盆|瓷器鑑定真知堂

瓷器鑑定真知堂:故宮有個地方叫做建福宮,是故宮內唯一一座新建的宮殿!為什麼建福宮要新建呢?建福宮歷史上是做什麼用的?誰建的?誰住過?諸位莫急,待我細細道來:

位置:

建福宮位於故宮內內廷西路西六宮西側,乾隆七年(1742年),乾隆皇帝利用乾西五所之西四所及其以南的狹長地段修建而成,作為自己的私人空間,乾隆爺建設之初,是打算“備慈壽萬年之後居此守制”之用,也就是說這裡是作為皇太后駕崩後乾隆守孝之居所。

如果說三希堂是乾隆帝最喜歡的書房,那麼建福宮,就是乾隆皇帝的珍寶收藏庫。乾隆駕崩後,其子嘉慶皇帝命令將建福宮收藏的珍寶玩物全部原樣加鎖封存,一直到道光、咸豐、同治和光緒數朝,建福宮寶庫都不曾啟封,也未經查驗。由此,這座寶庫究竟有多少珍寶,誰也說不清。

尋根究底-建福宮款鈞窯花盆|瓷器鑑定真知堂

被燒燬之前的建福宮延春閣

歷史:

1922年,十六歲的末代皇帝溥儀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打開了建福宮內的一座塵封數十年的庫房,隨即被眼前的一切驚呆了:“我看見滿屋都是堆到天花板的大箱子,箱皮上有嘉慶年的封條,裡面是什麼東西,誰也說不上來。我叫太監打開了一個,原來全是手卷字畫和非常精巧的古玩玉器……有的庫盡是彝器,有的庫盡是瓷器,有的庫盡是名畫……在養心殿後面的庫房裡,我還發現了許多很有趣的‘百寶匣’,據說這也是乾隆的玩物……一個百寶匣中,舉凡字畫、金石、玉器、銅器、瓷器、牙雕等,無一不備,名為百寶,實則一個小型的匣子即有幾百種,大型的更不止千種。”

1923年11月25日,建福宮花園多處建築均在火災中焚燬,建福宮花園連同其中收藏的珍寶悉數變為灰燼。建福宮花園火災後,溥儀從內務府得到一份不完整的“糊塗賬”,列出燒燬物品如下:金佛2,665尊、字畫1,157件、古玩435件、古書數萬冊。溥儀在自傳中稱:“這是根據什麼賬寫的,只有天曉得。”

尋根究底-建福宮款鈞窯花盆|瓷器鑑定真知堂

建福宮大火救火現場

現在:

1999年,故宮博物院啟動了建福宮花園復建工程。香港商人陳啟宗擔任主席的香港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通過中華文物交流協會,為該復建工程提供了400萬美元的捐助,成為此次復建工程的主要資金來源。2006年5月,建福宮花園復建工程竣工。

由於對建福宮的興趣,找到了一件刻有建福宮款識的鈞窯瓷器。目前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

鈞窯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宋,高15.8cm,口徑22.8cm,足徑11.5cm。

尋根究底-建福宮款鈞窯花盆|瓷器鑑定真知堂

故宮藏鈞窯玫瑰紫花盆

尋根究底-建福宮款鈞窯花盆|瓷器鑑定真知堂

尋根究底-建福宮款鈞窯花盆|瓷器鑑定真知堂

尋根究底-建福宮款鈞窯花盆|瓷器鑑定真知堂

尋根究底-建福宮款鈞窯花盆|瓷器鑑定真知堂

花盆呈六瓣葵花式。折沿,沿邊起稜,深腹,圈足。內外施釉,口沿以內呈灰藍色,外壁呈玫瑰紫色,口沿下流釉,凸稜處釉薄呈醬黃色。外底呈深淺不同的醬色,有5個圓形滲水孔,刻有標識器物大小的數目字“七”,並有清代造辦處玉作匠人所刻“建福宮”、“竹石假山用”款識。

此件鈞窯花盆當時在大內是作為實用陳設器物使用的,清宮造辦處的款識明確說明這一點。其使用時間應該是乾隆皇帝在位期間。也由此可以瞥見,乾隆時期,鈞窯不甚珍貴。但是今天,這些本來只是作為實用器的鈞窯,也成了稀世珍寶。

鈞窯,又稱均窯,被稱為宋代五大名窯之一。最早見於明《宣德鼎彝譜》。明張應文撰《清秘藏》"均州窯,紅若胭脂者為最,青若蔥翠色、紫若墨色者次之。色純而底有一二數目字號者佳,其雜色者無足取”。目前鈞窯到底是北宋還是明代的瓷器,學術界尚有爭論。但不妨礙鈞窯作為古代藝術品的崇高地位。

此件花盆造型優美,器型典雅,玫瑰紫釉汗漫全身,從上往下俯視,器物宛如一朵盛開的葵花。無論哪個角度觀看,均有極致之美。鈞窯此種釉水,可謂極美,也極難仿製,原因是

古代鈞窯為皇室御用器,造型,釉水不惜工本,再加上出窯之後,殘次品一律打碎掩埋,作為御用器物的鈞窯瓷器,無一不精其實是因為百裡挑一的緣故!這點,也是鑑定欣賞真正的宋代鈞窯瓷器的要中之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