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戰爭”清政府採取的中立政策, 中國成為戰爭的最大贏家嗎?

日俄戰爭(1904年2月8日─1905年9月5日),是日本帝國和俄羅斯帝國之間的戰爭。目的是為了搶奪朝鮮半島和中國滿洲地區的控制權。而主戰場就在遼東半島,以及朝鮮半島。

“日俄戰爭”清政府採取的中立政策, 中國成為戰爭的最大贏家嗎?

“日俄戰爭”在中國東北地區交戰,而清政府選擇保持中立,但是卻在暗中幫助日本。因為當時清政府認為清廷最大敵人不是日本,而是沙俄帝國。因為他們虎視眈眈,野心太明顯,沙俄踞北方,覬覦中國東北多時:1895年還俄國以“還遼有功”為藉口,對清政府敲詐勒索;1896年《中俄密約》,索取了修築中東鐵路及其支線等特權,這是為侵佔中國做準備,中東鐵路將中國與西伯利亞大直接鐵路相連;1897年底,俄國闖進中國旅順口;1900年,中國爆發義和團運動,俄國藉機控制了東北三省。沙俄就是這樣一步一步的加深對東北的控制,而且還一直支持外蒙古獨立,想要一舉拿下外蒙和東北。林則徐也曾說過俄國的野心“終為中國患者,其俄羅斯乎!吾老矣,君等當見之”

“日俄戰爭”清政府採取的中立政策, 中國成為戰爭的最大贏家嗎?

對於虎視眈眈的俄國,此時的清廷根本沒有絲毫能力對付,清政府深知如果在發展下去東北將成為俄國的領地。而此時的日本經過變法改革,實力已經遠超沙俄,日本要當亞洲老大,與沙俄一戰就無法避免,況且日本也覬覦中國多時。此時的日本一來,清廷以為找到了救命稻草,終於來了個可以對抗沙俄的對手,但殊不知也是頭狼。但是當時清廷還是抱有一線希望,所以清廷主張“聯日拒俄”最終這場戰爭以沙俄慘敗結束。

“日俄戰爭”清政府採取的中立政策, 中國成為戰爭的最大贏家嗎?

現在流傳很多的說法是“中立”政策讓清政府得了最大的便宜,這場戰爭清政府不打便勝。但是對於這樣一個“前門有虎,後門又有狼”的情況,開局最慘的肯定是東北的百姓,手無寸鐵,而且自己的國家沒有軍隊保護自己,東北百姓白白當炮灰。本應該是中國的領土卻像個玩具一樣任人爭搶!只能說歷史的碰巧,讓清政府收回了幾乎已經失去的東北主權,但是清政府真的不是所謂日俄戰爭最大的贏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