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IT生產率悖論?

硅發佈

在生產率悖論是指美國70年代和80年代,信息技術較上年同期快速發展,但生產率卻呈現負增長。

幾位作者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了這個悖論。:

  1. 對產出和投入的誤測,
  2. 由於學習和調整滯後,
  3. 利潤的再分配和消散,
  4. 信息和技術管理不善。
解釋生產率悖論的一個假設是計算機是有生產力的,但是它們的生產收益只有在經過一段時間後才能實現,在這段時間內必須開發互補性資本投資,以便充分利用計算機的潛力。

計算機的邊際收益遞減,與時滯假設相反,計算機以大型機的形式被用於生產力最高的領域,例如銀行業務,會計和航空公司預訂的大額交易,在個人電腦之前的二十多年。此外,計算機取代了使用單位記錄設備的複雜數據處理系統。因此,在電腦無處不在之前,重要的生產力機會已經耗盡。

另一個假設認為,計算機並不是生產率提高的產物,因為它們需要時間,這是一種稀缺的互補性人力投入。這個理論認為,雖然計算機上執行各種任務,這些任務都沒有什麼特別新的或有效的方式進行,而是他們只是做得更快。目前的數據並不能證實任何一種假設的有效性。很可能是因為計算機的生產力提高並未在GDP指標中被捕獲,而是在質量變化和新產品中。

經濟學家已經對生產力問題進行了研究,並得出結論認為,這種矛盾有三種可能的解釋。解釋可以分為三類:

  • 數據和分析問題隱藏了“生產力收入”。投入和產出的比例有時難以衡量,特別是在服務部門。隨著文化生產力變得更少量化和更定性,這種效應就會增加。過去,通過支持生產更多可銷售的單元,新技術對生產率有直接和可衡量的影響。然而,隨著文化變得更加以信息為中心,技術的影響更多地集中在服務的性質上,而更少地集中在可衡量的交易的數量上。
  • 公司通過提高生產力獲得的收入很難被注意到,因為公司其他部門可能會出現虧損。因此,僅僅通過對生產力的投資來衡量利潤就很難了。
  • 設計,管理和維護IT系統非常複雜。IT項目,尤其是軟件開發,因成本超支和進度延誤而臭名昭著。增加成本的原因是設備和軟件的快速過時,軟件和網絡平臺不兼容以及數據失竊和病毒等安全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