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央視春晚已經很努力了,卻為何總是數據漂亮爭議尤在?

文|木子

2018央視春晚已經很努力了,卻為何總是數據漂亮爭議尤在?

一直以來,吃年夜飯、放煙花、貼對聯等等活動都是全球華人在農曆新年必須要做的事情。不論歲月如何變遷,時代如何變化,這些民俗從未離開過國人的生活,當然,這其中也包括“春晚”這個伴隨了人們三十五年的“文藝年夜大餐”。

自從1983年,中央電視臺第一次舉辦了春節聯歡晚會,看春晚守歲便成為了全球華人在新時代的新民俗

2018年戊戌狗年的央視春晚與往年一樣如約而至,新的一年要有新氣象,今年的春晚自然也有些許的新意。

2018央視春晚已經很努力了,卻為何總是數據漂亮爭議尤在?

每年的春晚主持陣容都備受關注,從劉曉慶、姜昆到倪萍、趙忠祥,再到朱軍、周濤、董卿,一代又一代的主持人也代表了一個又一個的新時代。今年的春晚主持陣容可謂大換血,任魯豫、康輝、朱迅、尼格買提、李思思這五位央視的年輕一輩挑起了主持春晚的大梁,讓觀眾眼前一亮。

除了主持陣容的不斷翻新,央視春晚也在新科技的融合上做了多次的嘗試。今年天幕、牆體3D Mapping、激光投影等技術可謂是貫穿晚會始終,周杰倫與蔡威澤的魔術音樂秀利用了全息投影加以效果輔助。值得一提的是,在珠海分會場中無人車、無人船、無人機紛紛亮相,各處可見前沿科技的運用,科技感十足。

2018央視春晚已經很努力了,卻為何總是數據漂亮爭議尤在?

春晚在外國人看來是一場極致的盛宴,全國人民家家戶戶在同一時間收看不論從時長還是收看人次上來說都讓人震驚。從酷雲EYE的數據來看今年央視春晚的實時收視率依然超過35%,還有幾億人通過愛奇藝、騰訊視頻等平臺收看網絡直播,微博上相關話題、熱搜榜也被春晚的相關話題所佔據。

2018央視春晚已經很努力了,卻為何總是數據漂亮爭議尤在?

哪怕在數據上央視春晚收穫了漂亮的成績單,但“今年春晚太難看”、“春晚無聊不如睡覺”等吐槽依然滿天飛。

2012年的除夕,人們除了像往常一樣坐在電視機前看春晚之外,年輕人都拿起了手機在微博上“看春晚”,伴隨著微博上段子們的吐槽加笑料,讓“春晚”這個大IP有了新看點、新陣地。

今年在打開微博,段子手們依然在吐槽,但卻有一種乏力之感。不知是春晚已經無聊到無可吐槽,還是段子手們已然江郎才盡,總之“微博春晚”也開始乏味了。春晚有漂亮的數據,但人們依舊無法給予春晚好的口碑。相比於節目,觀眾彷彿更喜歡抽獎和搶紅包的快感,春晚更像是去年的總結和一年結束的象徵儀式。

語言類節目顯平淡,文化類綜藝正當紅

語言類節目一直都是一臺晚會成功與否的關鍵。在除夕夜帶給觀眾歡笑與思考是語言類節目的存在價值,好的語言類節目甚至可以成為新一年的談資、笑料、熱詞。

春晚35年來,捧紅過許多優秀的喜劇表演藝術家,他們在春晚舞臺上塑造過很多經典的角色、演繹過太多捧腹大笑的段子,給觀眾帶去了無數歡樂。趙本山、陳佩斯、朱時茂、馮鞏、牛群等等,這些人陪伴了無數中國人的成長。

2018央視春晚已經很努力了,卻為何總是數據漂亮爭議尤在?

早些年的春晚是似乎是喜劇演員唯一出彩的舞臺。然而在影視市場不斷髮展的今天,喜劇類節目也在不斷強大。近年來《歡樂喜劇人》、《喜劇總動員》、《跨界喜劇人》等喜劇類綜藝節目躋身主流綜藝行列,讓觀眾開始瞭解、重視喜劇,將喜劇演員聚攏歸類重新定義,也將一些優秀的、有特色、有才華的喜劇新人帶到觀眾面前。喬杉、沈騰、賈玲等人迅速翻紅,小嶽嶽、張小斐、賈冰等人被觀眾熟知,開心麻花、大碗娛樂等喜劇團隊也逐漸興起。

2018央視春晚已經很努力了,卻為何總是數據漂亮爭議尤在?

喜劇類節目的走紅也為春晚提供了素材,今年春晚的語言類節目就出現了賈玲、賈冰、孫濤等在近年來的喜劇類節目中表現突出的喜劇演員。

但人們也不難發現,在喜劇類綜藝中搞笑的喜劇演員,幽默的喜劇包袱,到了春晚的舞臺上就略顯失色。春晚彷彿更關注語言類節目傳遞的意義,而幽默被列為次要需求。例如賈玲的《真假老師》反映了中國大城市“留守兒童”問題,孫濤的《提意見》諷刺了部分領導幹部不作為的現象等等。

然而,回顧歷年春晚的語言類節目,那些經典相聲小品是否也因為反應社會現象、引導觀眾思考的考量而變得不好笑沒包袱了呢?

當年,姜昆的《虎口遐想》反映了當時社會小人物的心理;牛群的《巧立名目》諷刺了領導幹部的作風問題;侯耀文、黃宏的《打撲克》通過名片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人際關係等等。這些經典並沒有因為反映現象、諷刺問題而不好笑,相反,其引發的思考相較於今天的節目更加深刻。

今年的春晚除了能看到喜劇類綜藝的熱度之外,也能看出文化類節目的崛起。馮鞏迴歸相聲用《我愛詩詞》反映了這幾年《中國詩詞大會》等一批詩詞、成語、漢字主題綜藝的興起。

2018央視春晚已經很努力了,卻為何總是數據漂亮爭議尤在?

最受關注的還有特別節目國寶迴歸環節。當國寶《絲路山水地圖》 在春晚舞臺上緩緩展開時,也讓人們再一次想起2017年故宮的熱度、《我在故宮修文物》的爆款、《國家寶藏》的火熱,這背後是文化類節目的火爆。

流量明星齊歌舞,迎合觀眾不簡單

今年的春晚讓人們最大的驚喜與期待莫過於王菲、那英繼1998年合唱《相約九八》成為經典之後,時隔二十年再度牽手,用一曲《歲月》打動人心。

2018央視春晚已經很努力了,卻為何總是數據漂亮爭議尤在?

歲月彷彿並沒有在這兩位天后級別的歌手的容顏上留下痕跡,只是悄然的讓當年青澀的二人變得更加沉穩。但《歲月》這首歌曲在流行音樂市場早已繁花盛開的當下,即便旋律和歌詞再好,想重造當年的經典與流行卻不可能了。

在時代高速發展的當下,有太多的晚會和節目。人們不必再等著這一年一度的節目達到文藝愉悅的目的。“春晚”也意識到自己在不斷失去年輕的觀眾群體,於是這幾年也開始請所謂的流量明星表演歌舞來吸引年輕受眾。

2018央視春晚已經很努力了,卻為何總是數據漂亮爭議尤在?

今年已經是第三次上春晚的TFBOYS;與留守兒童一起暖心的王凱、楊洋;張藝興、陳偉霆、黃渤的動感歌舞;擁有最多鏡頭的李易峰等等。今年春晚的明星陣容可謂是近年之最,誰火請誰,這些鮮肉小花在春晚的鏡頭之下也大放異彩顯得有朝氣又好看。

但是,有了流量明星的加盟、有了好看的顏值就能留住年輕觀眾嗎?恐怕並不盡然。同樣拿之前的春晚對比,劉曉慶、毛阿敏等人在當年也算是紅極一時的藝人,只不過當時並沒有流量明星這個詞,那時的春晚同樣也會請當紅的明星,但人們對春晚的熱愛並不單單只是因為有明星的出演。

2018央視春晚已經很努力了,卻為何總是數據漂亮爭議尤在?

如今大批的流量明星走入春晚,觀眾除了看著好看的臉龐十分開心之外,恐怕也記不住那些偶像跳了什麼舞蹈唱了什麼歌曲。

“春晚”這麼努力,為何還被吐槽

單單從今年的春晚來看,春晚的導演組並非不作為,也不是不努力。參與的工作人員從編劇、編曲、歌手、演員到集體舞蹈者、雜技演員等等每個人、每個團體都有名氣有實力,但為何組合起來卻不被觀眾買賬呢?除了一些“指導意見”方面的原因之外,對春晚影響最深的還是新媒體技術時代商業化影視市場

2018央視春晚已經很努力了,卻為何總是數據漂亮爭議尤在?

人們提起過去的春晚會覺得純粹、質樸、文藝,每年的春晚都是萬人空巷。春晚所製造出來的新熱點在接下來的一整年都有熱度,可以說以前的春晚是那個年代的潮流風向標。

然而隨著社會形態的不斷變遷,春晚的目標受眾、主要功能也在不斷變化。

新媒體時代的來臨,科技的不斷變化,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的收視行為、審美標準、信息獲取的質和量等等各方各面都在飛速變化。過去可能是一年一變,到現在甚至分分鐘都在變。

那麼春晚這種集體性的、一年一度的表演形式已經不能再滿足人們的需求了。當年那種靠春晚餵飽文藝需求的日子已然不再。

春晚從原本的非商業性到今天的高度商業性,性質的巨大變化以及內核的高度轉型,已經很難要求今天的春晚再造當年之勢了。

如今的春晚更多的是一種新民俗,不再是潮流的引領者,更像是一年潮流的總結者。春晚曾是一個時代的領航者,但在新事物高速發展的今天,春晚似乎再努力都無法追趕上時代的腳步,或許安心做好一個總結者也未嘗不可。

2018央視春晚已經很努力了,卻為何總是數據漂亮爭議尤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