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糖陆续入市销售 郑糖短期易跌难涨

我国进口糖加工厂的年产能超过1000万吨,大于甘蔗糖和甜菜糖年产量的总和,但年进口糖总量也不足加工厂产能的1/4,加工厂普遍吃不饱,原料紧张。下半年剩余75万吨的许可证何时发放将直接决定加工厂的产销节奏,也将影响国内夏季市场的供需结构,本月底和下月初上半年发放的75万吨许可的最后一部分也将陆续上市,市场供应压力加大。

进口糖陆续入市销售 郑糖短期易跌难涨

加工厂库存低

加工糖厂的库存水平整体偏低,加工糖厂有的还在开机维持生产,也有已经停工检修等待原料的企业。其中还在开工的加工糖厂,现有库存也多为已经签订的订单。而没有原料的加工厂已经停工检修多日,未来开工日期未定。相对于加工厂生产低库存,郑商所协议仓库的交割库存同比下降的更加明显,主要原因除了1801时间短,入库量不多的原因,最主要的就是价格低,交割糖或者注册仓单利润空间不存在,而现货销售相对价格更高导致的。

仓库竞争优势低

营口从200元/吨的升水下调至90元/吨,天津从220元/吨下调至150元/吨,北京从210元/吨下调至110元/吨,河北大多从210-220元/吨下调至110-150元/吨。生提水调整后天津、营口、唐山、北京和日照的升水都在150元以下,而日照和营口的升水在90元/吨之下。而以上调低较多的仓库都是进口糖和甜菜糖仓库集中的地区,出现多家交割仓库没有交割糖和甜菜仓单的显现。

许可证发放成关键

今年进口许可证150万吨中的75万吨已经在上半年发放,为了规避5月22日后被加征高关税的风险,上半年拿到配额的企业都全部在今年5月22日很早前就完成了各自进口糖的指标,而下半年许可证的发放时间和数量也直接决定了下半年各企业的进口节奏和数量,传闻7月下旬有望发放余下的75万吨进口许可证。

西北和沿海销售压力大

现货销售西南地区较好,西北和沿海销售不好,其他地区销售情况一般。沿海地区在糖价反弹期间,因为价格高于走私糖,销售情况较差。价格回落期间,如果价格平水走私糖,销售情况则有一定回复,所以影响沿海地区销售较差的主要原因就是走私糖。

西北地区销售压力较大大型终端用户多用价格低的云南糖或者甜菜糖,而下游小作坊多用糖源充足价格优惠的走私糖,再加上有些企业因为各种原因逐渐从西北地区迁出,最终导致西北地区的销售情况相对较差。

原糖加工厂利润空间尚可

原糖加工厂大多为近几年新建的厂房,生产效率较高,原糖加工成本最低300元/吨,最高600元/吨,有糖原就能维持生产,有产品就有利润空间。目前进口糖原的配额主要集中在几家大型国有企业手中,而大型企业生产条件较好,品质较高,下游客户也多为对品质要求较高,对糖原需求稳定的大中型企业,所以有配额的企业生产维持基本正常,下游销售也基本稳定。

走私糖变化明显

非法贸易糖总量变化不大,但形式出现新花样。去年走私糖大多直接流入企业,但今年翻包走私糖直接上市销售非常多,包装显示云南英茂品牌最多,其次为凤糖,均价低于5000元/吨,下游小作坊使用走私糖较为普遍。二维码防伪还未大规模推广,打击走私效果还未显现。在打击走私加压下,走私量短期会呈现阶段性明显减少的现象,但只要有需求、有利润就有市场,2017/18榨季预计走私量将小幅降低至180万吨的水平。

综上,本榨季许可证比去年多了50万吨,但没有结转库存,所以同比去年,进口糖加工的规模没有大变化。终端消费整体变动不大,5月份市场情绪带动,销售有少量恢复,但没有持续性,国内整体的销售还未出现明显增长。下半年许可证的发放时间和数量将决定国内夏季市场的供需结构,本月底和下月初75万吨许可的最后一部分也将陆续上市,市场下半年初期压力加大。

全国食糖产量基本步入尾声,变动不大,基本符合官方预期。短期销售有阶段性恢复,还不具备持续性,仍需产区库存继续释放,近弱远强持续,反套格局持续。中长期内国际市场更多期待天气因素对印度和巴西产量的影响,从而推动价格上行,国内需要消化库存要超过历史同期的程度,伴随夏季销售的来临和国外行情的共振才有继续回暖的希望,中后期重点关注正套格局。在熊市期间,反弹期间也是套保和单边空单入场的机会。

文/鑫策论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