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齋隨筆:粽子溢香憶屈原

端午憶屈原

文 |田向文

明齋隨筆:粽子溢香憶屈原

明齋隨筆:粽子溢香憶屈原

農曆五月初五,是傳統節日端午節,在這個節日裡有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的風俗,這些風俗都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翻閱古人經典作品,朝朝代代都留下了紀念屈原的詩詞美文。

唐代文秀說:“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北宋張耒說:“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明代邊貢說:“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

屈原楚國大夫,生於大約公元前340年楚國一個貴族家庭裡。他的生日和名字都充滿著神秘的色彩。這是他作為貴族最引以為傲的。據考證屈原出生在寅年寅月寅日,三寅之日,是一個十分罕見的天文日曆,屈原此時誕生,更意味著此人不同尋常,將有了不起的作為。他的父親仔細研究了這個不尋常的生日,就給他起了相應的美名正則,字靈均。“正則”是“平”的引申義,“靈均”的“均”,為古“畇”字的別構,實即“原”字。平正就是天的象徵,原就是地的象徵。這樣,屈原的名字就包含了天地人三者統一的意義,而屈原自己也深信自己先天的道德品格和自己的名字一樣具有承天之則、載地之德的意義。

明齋隨筆:粽子溢香憶屈原

考察屈原的一生,他並沒有因為自己是貴族的子弟,而驕橫跋扈。而是自始至終都遵循著“承天之則、載地之德”的原則。屈原所處的時代是楚國由強轉弱的時代,青年時為楚國的左徒官,他見百姓受到戰爭的災難,十分痛心,就立志報國為民,勸楚懷王任用賢能,愛護百姓,很得楚懷王的信任,並且成功的實施了楚、齊、燕、趙、韓、魏六國的合縱戰略。賢者遭嫉。這一切都引起了楚國以公子蘭為首的一班貴族的嫉妒與忌恨,常在楚懷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於是楚懷王開始對屈原不滿起來。

這一切,又遭到了秦國間諜的利用,於是連橫家張儀走上了歷史的舞臺。公元前323年張儀出使楚國,破壞了屈原的合縱戰略,屈原被貶。屈原回到家中悶悶不樂,一夜無眠,寫下了長詩《離騷》。在流放的途中,以經過一座古廟,看到牆上畫著的天地神靈和古代聖賢故事,又寫了《天問》。後來在楚國雲夢,他看見當地百姓正在在追悼在戰爭中陣亡的將士,又寫下了《國殤》。頃襄王二十一年,秦兵大舉進攻楚國,屈原絕望之時,悲痛已極,終於在端午節前走到了汩羅江畔,身縛石頭,縱身躍入濤濤江水,演繹了那“千古一跳”。

明齋隨筆:粽子溢香憶屈原

孤獨與漂流一直伴隨著屈原的後半生,這也是屈原偉大的地方。他無所畏懼地抗爭黑暗,深深熱愛自己的祖國。那“千古一跳”既是不妥協抗爭精神的最後迸發,也是對祖國忠貞不渝精神的昇華。正由於此,屈原的死,才使後世人們痛惜屈原的逝去,而銜淚含悲。傳說屈原死後,人們痛惜其死,紛紛划船拯救他,向江中投粽子以保全其體。後來這些就演化成了一種古老的民俗——吃粽子、賽龍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