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表面文章,央媒多次獻計調控,樓市開始迴歸理性

當前面對樓市,哪些媒體時刻在關注調控?答曰,除了地方媒體,中央媒體關注力度更大。

不錯,就在這兩個月,人民日報持續發文,針對樓市的調控,發展大膽的說出了自己的看法,當然這些看法既包括一些批評,也包括一些建議。恰恰這些批評式的建議,讓我們看到了樓市的發展希望。

先來看看批評之聲:

不做表面文章,央媒多次獻計調控,樓市開始迴歸理性

1、五月底,人民日報發文《樓市穩了不意味著可以鬆一鬆,緩一緩》,文中間接地指出了部分城市樓市升溫,與當地的政策有關,使得炒房者看到風吹草動,從而引起炒房客的蜂擁而至。文中甚至點名了某些過熱城市的名字。

2、六月初,權威媒體再次發文《樓市調控為何跳不出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怪圈》,文中一針見血指出,這些年來,我們樓市調控政策都已經深深地打上了行政調控的烙印,始終沒有跳出調控—價格下降—放鬆—價格上漲的怪圈,可以說一雙無形的手在阻礙樓市調控。當前的樓市調控只不過是按下葫蘆浮起瓢。

不做表面文章,央媒多次獻計調控,樓市開始迴歸理性

央媒的批評之聲,可以說忠言逆耳,樓市調控接近兩年來,其實已經取得了不小的成績。炒房客在逐漸撤場,樓市在逐漸平穩,房價漲幅不斷減小,但是面對此時的成績並不能沾沾自喜,畢竟房價還在上漲,買不起房的人還有很多,解決住房難問題,任重而道遠。

於是,央媒對於樓市調控的方向指明瞭自己的立場,也給出了更好的建議。

不做表面文章,央媒多次獻計調控,樓市開始迴歸理性

1、人民日報發文《集體宿舍的迴歸是城市變遷的需要》,呼籲給打工者一張舒適的床。這次建議,人民日報沒有直接明確調控該怎麼走,也沒有明確房價該怎麼限,而是從無房者實情出發,建議首先解決大城市的打工者的住房問題。其實這已經很明確了,樓市就要先從基層抓起,解決基層大眾、流動人口的住房問題,住房難問題就解決了一大半。

不做表面文章,央媒多次獻計調控,樓市開始迴歸理性

2、人民日報批評租房市場亂象,近日發文《製假房源,得下真功夫》這是權威媒體對租房政策的關心。以前的媒體,更多的是關心如何發展租房政策,如何的租售同權,卻忽略了在租售同權下,因為租房的火熱而帶來的各種問題。此時,一篇制止假房源,讓更多無房者明白了,發展租房市場已經全面鋪開,雖然文章已在批評,實際上重在如何發展租房是市場。如今不僅僅是該如何發展租房,更是該如何管理好租房市場,租房市場健全了,住房問題恐怕也就迎刃而解。

媒體在時刻關注樓市,說明國家也時刻在關注,所以,樓市調控不是僅僅做表面文章,而是真抓實幹起來,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樓市迴歸理性已經無限接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