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科學的傳播交流,怎麼做

今日頭條的大數據顯示,在與健康相關的熱詞中,與營養相關的排名靠前。

營養相關在頭條,主要是食品營養科學的傳播交流。

營養科學的傳播交流,怎麼做

縱觀營養學的過去,細看營養學的現在,展望營養學的將來,營養學都不會完全是現代意義的嚴格科學,具體到營養教育和營養傳播層面,就更是一門技術和一門藝術。

營養學距離生命的本質最近,為人類之生生不息提供物質基礎,為人服務、向人而生,其研究對象和傳播受體,都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有喜怒哀樂的人。

營養科學知識的傳播交流,就是幫助人們學會傾聽自己身體的聲音,瞭解自己的身體所需,吃得營養,吃出健康。

因此,營養科學傳播交流的社會作用不容小視,甚至可以套用醫學常用的那句話,有時是治癒,常常是幫助,總是去安慰。

營養科學的傳播交流,怎麼做

雖說希波克拉底說,食物是最好的藥物,但醫學都只敢說自己常常是幫助,那麼營養學就更要有自知之明瞭,用同樣的謙虛來詮釋學科的努力,施展學科的能力,不妄自尊大,不敢說把吃出來的病都吃回去,只敢說盡量減少病從口入的幾率,以及,在獲得營養的同時,享受吃的快樂。

營養知識的傳播交流,更是通過理性的幫助,平等的交流,幫助人們獲益於正確的營養知識,身體健康,生活幸福。

營養和吃緊密相連,吃又是人這一輩子最重要的活動,所以,營養傳播和交流,需要濃得化不開的人文情懷,懂得灌輸和養成,更知道安慰和尊重。

僅只考慮到吃得營養還不夠,還要吃得開心,吃得樂在其間,獲得了身和心的一起健康。

因此,傳播的是柔軟的人性,是在平等基礎上的情緒交流。

融入了情感和愛,懂得易地而處的幫助和安慰,是有溫度和穿透力的,這也是營養傳播的擔當,是在解決一個人的問題,而不是一個消化道。

一言以蔽之,營養傳播是人文關懷基礎上的技術輔導。

營養科學的傳播交流,怎麼做

懂得了這些,具體怎麼做,基本面就不會錯。

首先,我們得知道,自己沒什麼高高在上的資本,經驗用科學驗證了就是大文章,營養走的是群眾路線,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很可能,有時候大爺大媽小朋友說的一些話,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就是頂級研究團隊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後,發表在學術期刊上的一個結論。我們不是去教育,而是去分享和討論,去學習和成長。

再則,我們還要知道,每一個人都是不一樣的,營養學描述的是一個概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性,基因營養基礎上的個性化精準營養,就是顯示我們本領高強的所在。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唯書不唯上要唯實,在面對一個個體時,不教條不死板,能有入乎其內的生氣,這是傳播交流者的底氣和高明。

下雨了,有的人看到了雨的模樣,有的人聞到了雨的味道,有的人,只是被淋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