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開了一條運河,新增50多萬平方公里國土,從此又多了兩個省

長江流域與珠江流域的分水嶺是在大庾嶺、騎田嶺、萌渚嶺、都龐嶺和越城嶺,這五座山脈,稱之為“五嶺”,從整體上來看,這一組山脈的走向為橫向,“五嶺”之南的地區稱之為“嶺南”,長江流域與珠江流域因為有五嶺的阻隔,交通而變得十分的不方便,中國古代文獻中所指的嶺南地區,相當於現在的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省、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以及湖南省、江西省的部分地區,此外,國外有一部分地區,也屬於嶺南,那就是越南的中北部一帶(紅河三角洲以北)。

嶺南地區,在先秦時期是百越之地,秦朝建立以後,大一統王朝的疆域開始由中原地區向四周延伸,當時的形勢是,北方有匈奴,南方有百越。

中國開了一條運河,新增50多萬平方公里國土,從此又多了兩個省

中國地形圖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蒙恬北擊匈奴,而早在公元前219年的時候,秦始皇就開始派遣屠睢南擊百越,秦攻取百越之地的戰爭,在歷史上一共有三次,第一次是發生在公元前219年至公元前218年,秦始皇派屠睢率領50萬大軍,分五路,經略嶺南,第一路大軍駐守在鐔城之嶺,即今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附近的越城嶺,第二路大軍駐守在九疑之塞,即今湖南省永州市寧遠縣, 第三路大軍進入到番禺之都,即今廣東省的廣州市,第四路大軍駐守在南野之界,即今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第五路大軍則在餘干之水集結,餘干在今天的江西省上饒市餘干縣。

由於秦軍士兵大部分來自中原地區,不適宜嶺南地區的酷熱,再加上進入到原始森林以後,容易受瘴氣的侵襲,軍中瘟疫流行,前線軍隊行動緩慢,陷入了叢林之戰,秦軍在中原地區戰鬥力強悍,但進入到叢林之中,卻難以與百越人抗衡,後來,百越人又切斷了秦軍的糧道,秦軍後勤補給困難,當秦軍受困之際,百越人發動了反攻,秦軍士兵有30萬人陣亡,連將領屠睢也被擊斃了,一時之間,秦軍惶惶不可終日,進退兩難,最後只有20萬人退回到五嶺之北,秦始皇第一次發兵攻取百越之地的戰爭遭到了慘敗,而之所以會失敗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糧草運輸困難,交通十分不便。

為了向嶺南地區運輸糧草和兵源,秦始皇下令修築零渠,以溝通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灕江(灕水)發源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的資源縣貓兒山,灕江自北向南,流至梧州市,與珠江的主幹流西江匯合,湘江(湘水)發源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興安縣的白石鄉,自南向北流,是長江的主要支流之一,灕江的源頭貓兒山在資源縣與興安縣的交界處,是越城嶺的主要山峰之一,越城嶺呈現出東北、西南走向,自古就是長江流域與珠江流域的分界點之一,如果修一條運河把湘江的上游河段與灕江的上游河段連接起來,那麼,進入到嶺南地區就變得十分方便了,秦始皇在第一次攻取百越之地的戰爭中就命人修築了靈渠,靈渠修通以後,中原地區的糧草可以從湘水,經靈渠而運輸到灕水,再順灕水而下,直達珠江三角洲地帶。

中國開了一條運河,新增50多萬平方公里國土,從此又多了兩個省

靈渠的大致位置與走向

靈渠修築於公元前219年,至公元前215年修成,在靈渠開通之後,秦始皇於公元前214年再次集結30萬大軍,向百越之地挺進,這一次由於有靈渠作為穩定的糧道,秦軍所向披靡,打敗了百越人,在嶺南地區設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

南海郡的治所在番禺(今廣州市越秀區),所轄範圍相當於今天的廣東省、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海南省以及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東南部,桂林郡治所在布山縣(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桂平市),管轄範圍相當於今天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大部分地區。

關於象郡的位置,歷來有兩種說法,一些學者認為秦之象郡,在今天的雷州半島,還有一些學者認為秦之象郡,在今天越南的中部、北部一帶,漢之日南郡即是秦之象郡。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知道,在第二次攻取百越之地的戰爭中,秦朝依靠靈渠作為糧道,將中央王朝的郡縣制推廣至嶺南地區,把嶺南地區納入到了中央王朝的版圖之中,新增約5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秦之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所轄範圍,大致相當於今天的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省、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

中國開了一條運河,新增50多萬平方公里國土,從此又多了兩個省

明末清初之時的廣州城的風景

海南省、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在明清時期,都屬於廣東行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在明清時期,則是廣西行省,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因靈渠的開通,中國多了兩個行省,這兩個省,就是廣東省和廣西省。

秦始皇第三次派兵攻取百越之地,則發生於公元前210年,自公元前210年開始,趙佗率領秦軍進攻位於今天越南北部一帶的甌駱國,根據越南史籍《大越史記全書》和《欽定越史通鑑綱目》的記載,甌駱國是古蜀王子建立的,約在公元前204年左右,甌駱國被納入秦之象郡,雖然此時中原地區正處於楚漢戰爭之際,但是,趙佗依然以中央王朝將領的身份駐守在嶺南,因而自公元前3世紀開始,越南中部、北部一帶也被納入到了中國中央王朝的版圖之內。

靈渠一直以來都是溝通長江流域與珠江流域的交通要道,後來隨著湘桂鐵路、粵漢鐵路的修建,更由於四通八達的公路網的建成,靈渠的航運功能逐漸被廢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