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样东西,比黄金还珍贵,开疆拓土,确立了汉族在这两省的地位

在我国的西南地区,有两个省的建省时间都比较晚,这两个省就是云南省和贵州省,当然,本文所说的建省时间,指的是成为中央王朝直接派流官管理的第一级地方行政区的时间,所谓第一级地方行政区,就是秦汉时期的郡县、唐五代时期的州县、元明清时期的行省。

云南建省的时间是在公元1274年,元朝的云南行省是在大理国故土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自秦汉以至唐宋,云南的大部分地区,并不是中央王朝直接派流官管理的地区,而是处于羁縻状态,当地的少数民族首领对所辖区域的土地、户籍、兵员的管理有一些自主权,秦汉有西南夷、唐代有南诏、两宋有大理。

公元1274年,元朝政府设置了云南行省,但是,云南的大部分地区有土司制度,元、明、清三代的土司制度与唐宋时期的羁縻州县制很相似,所谓的“以土官治土民”,朝廷并不派官员进行直接的管理。

这三样东西,比黄金还珍贵,开疆拓土,确立了汉族在这两省的地位

中国地形图

贵州省的建省时间是在公元1413年,永乐十三年,明朝政府设置贵州承宣布政使司,是为贵州建省之始,贵州建省以后,与云南一样,很多地方仍然存在土司制度。

自秦汉以来,大一统王朝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向边地推广中原地区的农耕文明,编户齐民的存在,是大一统的基础,有利于朝廷进行管理,也有利于赋税的征收与劳役、兵役的派发,另外,推广农耕文明,也有利于增加粮食产量,提高当地的生活水平,所以,农耕文明的推广,既是官府鼓励的结果,也是当地人自发行动的结果。

云南、贵州的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地带较少,贵州更有“地无三尺平”的说法,中国的粮食作物,在先秦时期主要是粟、黍、稻、麻、菽(大豆),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发展为以粟米、小麦、水稻为主,宋元时期,北方地区的的主产粮食是粟和麦,南方地区则为稻和麦,然而,粟、麦、稻虽然产量高,但却不能在山地进行大规模的种植,所以,直到宋元时期,中国的西南地区仍然有大量的山地处于荒蛮状态,当时,中国的人口峰值在1亿左右。

这三样东西,比黄金还珍贵,开疆拓土,确立了汉族在这两省的地位

小麦一般在平原地带种植

中国的粮食生产有两次革命,第一次是占城稻的引进,占城稻是在北宋时期引进的,占城稻是一种早稻,“以二月为岁首,稻岁再熟”,一块土地种植了占城稻,待占城稻成熟以后,还可以种植一季晚稻,这就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土地面积,占城稻的引进,促进了我国江南地区的平原地带和部分丘陵地带的开发,北宋的人口峰值达到了1亿,而在汉唐时期,人口峰值则在6000万至8000万左右。

玉米、番薯、马铃薯的引进,则是中国粮食生产的第二次革命,玉米、番薯、马铃薯等美洲高产作物的引进,推进了中国的农业人口由平原地带向山地地带的迁徙,同时,也促进了人口的快速增长,清朝道光年间,中国的人口峰值已达4.3亿。

玉米的原产地在美洲,大约在公元前7000年左右,居住在今墨西哥、危地马拉等地的印第安人首先开始种植玉米,公元15世纪至16世纪之时,欧洲殖民者在与美洲原住民的接触过程中,玉米逐渐传播到了世界各地,玉米大约在公元1500年前后,传入我国,大规模推广的时间则是在清朝乾隆年间。

云南、贵州等西南诸省是我国最早种植玉米的地区之一,明代嘉靖年间,云南《大理府志》中即有玉米的记载,当时称玉米为玉麦,云南地区的玉米种植,是由西向东扩展的,因此云南的玉米很有可能是从缅甸传入进来的,至清康熙年间,玉米在云南省各地已经普及开来了,成为了当地农民不可或缺的主粮,云南有大量的山地,广种玉米。

这三样东西,比黄金还珍贵,开疆拓土,确立了汉族在这两省的地位

玉米

玉米在贵州的普及则稍晚一些,清康熙年间的《思州府志》中始有玉米的记载,乾隆、嘉庆年间,贵州的贵阳、玉屏、独山、黎平、绥阳等地都有大规模的种植玉米。

明清时期,在美洲原产作物中,番薯的作用要远远超过玉米和马铃薯,番薯是救荒作物,番薯的产量高,耐贫瘠,山地、丘陵、沙地均可种植,不与传统的粮食作物争地,遇到灾荒,可以帮助农民渡过灾年。

番薯同样是在美洲的墨西哥、危地马拉等地最早被驯化的,约在明朝万历年间进入我国,番薯具有救荒的作用,所以,一经引进,就受到地方官员的大力推广。

这三样东西,比黄金还珍贵,开疆拓土,确立了汉族在这两省的地位

番薯

云南大约在万历年间开始种植番薯,到了乾隆年间,番薯已成为了云南省的主要粮食作物,番薯进入贵州的时间则稍晚一些,乾隆年间开始种植,到了道光年间才普及开来。

马铃薯又称土豆,约在公元前8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左右,在秘鲁被驯化,新航路开辟以后,土豆传播到了世界各地,现在,土豆是全球第四大粮食生产作物,地位仅次于水稻、玉米和小米。

这三样东西,比黄金还珍贵,开疆拓土,确立了汉族在这两省的地位

土豆

土豆传入我国的时间,目前尚无定论,一般认为是在明朝万历年间开始传入的,万历年间,蒋一葵的《长安客话》一书中始有“土豆”的记载。

马铃薯(土豆)在中国被推广的时间,要晚于玉米和番薯,直到19世纪之时,云南、贵州、陕西等地才广泛种植土豆。

玉米、番薯、马铃薯的传入,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宋元时期,中国西南地区的山地、高原地区,还分布着大量的原始森林和未被开发的草地,玉米、番薯和马铃薯属于高产旱地作物,适宜在山地种植,对于地形的垂直度要求较低,这三种粮食作物的引进,促进了我国热带、亚热带以及温度地区山地的深度开发,尤其对于云南、贵州等西南诸省份山区的深度开发,具有重大的意义,使得中原地区的农耕文明能够进一步向西南诸省的高地推进,确立了农耕文明在这两省的地位,大量的汉人迁徙到云南、贵州等地。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玉米、番薯和马铃薯向山地的推广,也是扩大耕地面积的过程,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开疆拓土”,把原来处于蛮荒状态的土地变成农业生产区,所以,玉米、番薯和马铃薯比黄金还珍贵。

在明朝初年,云南、贵州的很多地方的行政区划,特别是在山地、高原地区的地方行政区划,依然存在土司制度,后来开始改土归流,明清时期,云南、贵州这两省农业经济的发展,无疑为改土归流创造了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