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開物·聆聽工美大師的故事|大國工匠陸光正:盡精微 致廣大

開 欄 語

文/高而頤

杭州歷代人文薈萃,名人輩出,文化底蘊深厚。她是美麗的歷史文化名城,同時也是坐擁兩項世界文化遺產的旅遊城市,還是全國首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的工藝與民間藝術之都。

傳統工藝,是手工勞動中的藝術行為,也是藝術創造中的手工技能,兼具器物創造和藝術創造。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懷念有溫度的手工,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被傳統工藝所吸引。一代又一代的能工巧匠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為後世的我們留下諸多珍貴的工藝美術技藝。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生產方式的急劇轉變,以及外來文化的衝擊和經營模式的陳舊等因素,導致傳統技藝、文化逐漸流失,難以為繼。面臨種種傳承難題,屈指可數的傳承人、領軍人該如何破題?他們是否還能堅持?

即日起,我們特別推出工美系列報道《天工·開物——聆聽工美大師的故事》,帶您一起去尋跡技藝,探究其背後傳承的艱辛。近距離聆聽工藝美術大師們背後的故事,重新認識傳統工藝。

(作者為浙江省工藝美術行業協會顧問)

東陽木雕,始於唐宋,興盛於明清,千年傳承,源遠流長,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其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陸光正,從事東陽木雕60餘年,創作了近千件木雕藝術珍品:山水人物、花鳥蟲魚、廟宇宗祠、亭臺樓閣在他的筆下、刀下,異彩紛呈,巧奪天工,驚豔了世界。

天工開物·聆聽工美大師的故事|大國工匠陸光正:盡精微 致廣大

《取經》

匠工之手盡精微:用木雕謳歌時代

陸光正是土生土長的浙江東陽人。小時候的他就特別喜歡畫畫,那些散落在老祠堂、大宅院以及古民居里的木雕石刻,總能引起他的注意。他13歲起跟隨家裡學習木雕藝術,15歲時被著名木雕藝人、“雕花狀元”樓水明收為“關門弟子”。1965年,陸光正進入浙江美術學院學習,他的美術功底紮實,其寫生稿被許多同學當作範本。在文化部的組織下,他赴雲南西雙版納采風,得畫稿上千幅,半年的時間完成了《少數民族服飾資料》一書。隨後,他與人合作繪製了連環畫冊《擒三帥》《百里奚》。

拿起刻刀雕刻木頭,這是陸光正最珍惜的時光。“東陽木雕是我的根,也是我藝術生命所在。”六十年間,他創作的藝術珍品涉及各種題材,數量達到近千件。用優秀的藝術作品反映並謳歌時代,是每一位藝術家都應當自覺承擔的藝術使命。結合個人對新時代的深切感受,陸光正所創作的木雕藝術作品,繼承了東陽木雕的所有精華,將先人留下的技藝發揮得淋漓盡致,既有對生活對自然的悉心領悟與把握,又有難以掩藏的書卷之氣。

天工開物·聆聽工美大師的故事|大國工匠陸光正:盡精微 致廣大

《三英戰呂布》

雷峰塔群雕壁掛系列木雕作品《白蛇傳的故事》,陸光正採用分組疊雕的方式,運用多種雕刻技法,展現木雕藝術的表現力;人民大會堂浙江廳的《錦繡西湖》運用的多層疊雕手法,在突出立體感、拓寬了畫面空間的同時,有效解決了木頭因受氣候影響容易開裂的難題,達到單獨自動收縮而不影響畫面整體的效果;2014年,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北京召開。雁棲湖國際會議中心集賢廳巨大的木雕背景《錦繡中華》和8幅木雕壁掛《燕京八景》使用無汙染的食用蠟,並在打磨工藝基礎上保留了樹木天然的紋理和色澤,增加了作品的獨特韻味;作為G20杭州峰會主會場木雕紅木總策劃,主會場會議廳木雕裝飾、會議桌座椅、背景屏風等區域的木雕作品都由陸光正領銜創作。中華20景與紅木傢俱的巧妙結合,令人驚歎。山東劉公島的《武則天出巡》、浙江省政府會議室的《雁蕩風光》等鴻篇鉅製也都出自他之手。這些作品,緊扣時代主題,為東陽木雕在新時代注入了新的活力,向世界展示中國傳統文化和木雕藝術的魅力。

天工開物·聆聽工美大師的故事|大國工匠陸光正:盡精微 致廣大

天工開物·聆聽工美大師的故事|大國工匠陸光正:盡精微 致廣大

《松鶴同春》

匠工之意致廣大:以創新引領未來

如今,陸光正一直在思考和探索,如何讓整個東陽木雕的技藝傳承久遠。“確定方向往往比努力來得更加重要。”在他看來,要想傳承下去唯有走創新這條路,繼承傳統文化精華為這個時代服務是進行木雕藝術創作的前提。“這就需要將我們老一輩留存下來的技藝優勢運用於新時代,創造出適合新時代、新形勢,符合市場審美潮流的藝術表現形式。”

天工開物·聆聽工美大師的故事|大國工匠陸光正:盡精微 致廣大

《松鶴圖》

與此同時,陸光正還積極推動木雕裝飾與當代建築融合。“沒有技術不行,但光有技術也不行,要從細節出發。”考慮到木材的損壞開裂、變形黴蛀,將高科技辦法運用到傳統技術上,是當前技術創新的首要任務。由他發明的大型木雕拼裝工藝,更是開創了大型木雕壁畫的拼裝先河,使大型木雕開裂的歷史一去不復返。由於受材料進出口貿易上的限制,陸光正認為在選材上可以適當地做一些改變:“一‘材’多用,將玻璃、大理石等多種材料與木雕相互融合,讓更小的材料創造出更多的東西,而不是直接丟棄。”

通過培養新生代力量,從藝術院校、社會人才、師傅帶徒弟等各種途徑挑選美術藝術設計方面的學生,培養他們成為新時代的接班人。“千挑萬選、德藝雙馨、有容乃大、教學相長”。他將這16個字作為自己收徒奉行的準則。2016年1月,“陸光正非遺精品館”開館,這是國內首個以“非遺”名義建立的藝術館。開館當日,陸光正攜弟子在創作室內種了一棵千年羅漢松。他希望弟子們努力學藝,將木雕技藝發揚光大。在他門下的24名徒弟,如今個個對東陽木雕技藝的傳承發展有所貢獻。

天工開物·聆聽工美大師的故事|大國工匠陸光正:盡精微 致廣大

《花開富貴》花瓶

刀木春秋,雕古琢今。陸光正堅信,在傳承融合與創新中,工匠精神只為追求極致,它引領東陽木雕走向未來。

天工開物·聆聽工美大師的故事|大國工匠陸光正:盡精微 致廣大

《和諧》花瓶

天工開物·聆聽工美大師的故事|大國工匠陸光正:盡精微 致廣大

天工開物·聆聽工美大師的故事|大國工匠陸光正:盡精微 致廣大

天工開物·聆聽工美大師的故事|大國工匠陸光正:盡精微 致廣大

《白蛇傳的故事》系列

人 物 名 片

天工開物·聆聽工美大師的故事|大國工匠陸光正:盡精微 致廣大

陸光正,生於1945年,浙江東陽人。

亞太地區手工藝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