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肝癌 拒絕食用黴變食物,嚴防黃麴黴毒素

原發性肝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國內,每年約有30~40萬人因患肝癌而離世,佔全球死於肝癌人數的55%。

防肝癌 拒絕食用黴變食物,嚴防黃麴黴毒素

肝癌的惡性程度高,加之肝臟本身缺少痛感神經,即使有不適或病變也“不善表達”,等到患者發現有明顯症狀時,往往已經到了癌症晚期。

有幸在早期就發現癌症徵兆,即使成功做了根治性肝切除術,部分病人仍然難逃術後復發轉移的魔掌。

在我國,預防肝癌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病毒性肝炎(乙肝和丙肝)→肝硬化→肝癌,被認為是肝癌形成的三大主要步驟。

在國內,大概每十個人就有一個攜帶乙型肝炎病毒。在原發性肝癌群體中,也有約90%的患者合併乙肝。

最有效最簡單的肝炎預防措施,就是接種技術已經十分成熟的乙肝疫苗。

1、嬰兒在出生後就要注射乙肝疫苗。如果母親是乙肝病毒攜帶者,還應為該新生兒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防肝癌 拒絕食用黴變食物,嚴防黃麴黴毒素

已經患有病毒性肝炎,又該怎麼辦呢?

1、正確服用保肝藥物。

①約有六成肝癌病人,體內血液中可以檢出一種特殊的蛋白質——甲胎蛋白濃度升高。

②“大三陽”和“小三陽”病人,則應定期檢查肝功能和乙肝病毒DNA。

防肝癌 拒絕食用黴變食物,嚴防黃麴黴毒素

二、日常飲食有禁忌,慎防“病從口入”

1、儘可能減少喝酒

人體在攝入酒精類飲品後,酒精到達肝臟,被肝臟作解毒處理。

在處理過程中,會產生對肝細胞有毒性的中間產物——乙醛,使得肝細胞受損並壞死,逐步發展成酒精性肝硬化,距離形成肝癌僅一線之隔。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度數、不同類型的酒類混合飲用,嚴重情況下會令肝癌風險增加10倍!

尤其是有乙肝病史的人和乙肝病毒攜帶者,酒精會與乙肝病毒起到協同作用,促進肝癌的發生,因此日常飲食和社交中,更應滴酒不沾。

有學者進行過測算,假如去除飲酒因素,我國肝癌發病率將減少10%。

2、拒絕食用黴變食物,嚴防黃麴黴毒素

在溫暖潮溼的地區,花生、玉米、稻米、白薯極易發生黴變,產生大量真菌。

這些真菌會產生一種叫黃麴黴毒素的有毒物質,其毒性比臭名昭著的氰化鉀還要大10倍,是目前所知的最強致癌物質之一。

黃麴黴毒素可以致使多種動物,包括人類,發生肝癌,癌症從無到有,時間最短只需24周。

因此如發現食物發黴,應注意及時丟棄,以免黴變散佈。

此外還應避免食用不合格油品製作的食物、過期或不合格的牛奶,這些食物中曾屢次發現黃麴黴毒素超標。

防肝癌 拒絕食用黴變食物,嚴防黃麴黴毒素

3、注意飲水衛生,遠離不潔水源

水體被汙染後,水體表面和內部往往含有大量有機物,有利於藻類在水中繁殖。

而部分常見藻類產生的毒素,則與肝癌的發生密切相關。

因此,農村地區應杜絕飲用池塘水、溝渠水等容易受汙染的“死水”,而應飲用流動的井水或經過淨化處理的自來水等“活水”。

三、哪些人是肝癌高危人群?

35歲以上+HBsAg陽性或有慢性肝炎病史,是肝癌的潛在高危人群。

在這類人群中,平均每10萬人中檢出肝癌500.5人,是普通人群的34.4倍,因此應至少半年檢查一次AFP和B超。

而未有定期檢查的案例中,大多數肝癌發現時已為晚期,5年生存率僅約5%。

防肝癌 拒絕食用黴變食物,嚴防黃麴黴毒素

四、日常生活的五條防癌建議

1、避免過度勞累,改掉熬夜習慣,加強情緒管理;

2、積極鍛鍊身體,保持良好體質,養成規律作息;

3、保持樂觀情緒,工作和生活中儘可能為自己減輕壓力;

4、定期體檢,建議每年至少一次全身體檢,充分了解自己當前的身體狀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