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眼解釋《後來的我們》“退票事件”:熱門電影+預售期長+工作日

劉若英執導電影《後來的我們》於4月28日公映,但在當天多家電影院發現該片存在大量退票行為,比例遠超尋常,疑似通過“低成本”地鎖定高排片,在推高排片後再選擇退票,且集中在貓眼平臺,引發輿論關注。(點擊回顧:五一檔刷票"醜聞":造假手段前所未聞,國家電影局介入調查)

貓眼電影作為《後來的我們》主要出品方、唯一發行方和售票方,被外界視為此次退票事件的“嫌疑人”,也因此吸引各方目光。

今天(5月3日)下午,貓眼就《後來的我們》退票事件,召開公開說明會,認為退票事件是多種原因促成的結果。

網絡大電影(ID:wxs360)將貓眼觀點整理如下:熱門電影+預售期長+工作日因素

1、映前熱度高的電影,都有高退票率出現;

2、預售早的,退改簽率就高;

3、4月28日是工作日,疊加了工作日的原因,退票率高

單天退票38萬張,涉及票房約1300萬,這屬於正常嗎?

退票現象不僅出現在貓眼平臺上,淘票票也出現了類似情況。

根據淘票票5月2日的公告,淘票票2018年的整體退票率是3.17%,《後來的我們》上映首日在淘票票平臺的退票率為9.16%,接近日常退票率的3倍。

淘票票稱,如果在影片預售階段,通過虛假購票來粉飾預售數據,欺騙影院達到提升排片目的,在排片佔比衝高之後再大量退票,這已經不只是道德層面的問題,而是嚴重的涉嫌商業欺詐行為,應嚴厲追責。

現在,按照貓眼給出的解釋,這高退票率似乎也屬於正常。而國家電影局已經介入調查,但目前還沒有結果。

貓眼有動機炮製“退票門”嗎?

針對貓眼有“嫌疑”炮製大規模購票推高排片後又退票的質疑,貓眼娛樂COO康利說:“確實有媒體說貓眼有動機做這件事情,還是就這個話題和大家做探討,貓眼真的有動機做這件事情嗎?

康利列出了《後來的我們》的預售數據,“大家可以看到在預售開啟的時候,就是一個壓倒性的領先優勢。不只是預售,在整個的宣傳營銷過程中,在各項營銷指數中都是一騎絕塵的狀態,所以我也想去問一個問題。大家覺得,不管是貓眼也好,還是這個電影的任何一個利益相關方也好,為什麼在如此巨大的領先優勢的狀態下,去做一個幾百萬量級(總共是涉一千多萬吧,去掉改簽還剩幾百萬量級)的所謂的票房的影響?

從貓眼專業版上可以看到,《後來的我們》上觀眾想看人數超過91萬,淘票票上的想看人數為85萬。春節檔的票房冠軍《紅海行動》在貓眼和淘票票上的想看人數分別為16萬和53.9萬。《後來的我們》的預售票房超過1億,最終首映當時票房超過2.88億。

在問及《後來的我們》為何會出現高於平常的退票和改簽率,康利將原因歸結於電影預售期時長和火爆程度,以及工作日的因素。

康利稱:“從歷史來看,一般情況下有幾個特徵會造成高退票率,第一是熱門檔期的熱門影片,因為它的關注度高;第二是預售開啟的時間比較長,並且預售階段比較火爆。從我們現在掌握的數據來看,大量的用戶退票是產生在映前十幾天甚至十天八天,就是說映前越早購買的用戶到臨時改簽的概率越大。

另外,康利還提到,《後來的我們》上映首日,也就是退票事件發生的4月28日,雖然是週六但實際上是一個工作日。

《後來的我們》這部電影是中國影史以來工作日單片票房記錄,《戰狼》在工作日都沒它票房高,這個確實是歷史上一個第一次,並且在映前形成了極其強的熱度,而且預售開啟之後就非常火爆。

貓眼解釋《後來的我們》“退票事件”:熱門電影+預售期長+工作日

貓眼說明會上展現的重大檔期的退票率

究竟哪些人選擇了退票?確認不存在黃牛或者刷票行為!

貓眼方面展示的PPT顯示,4月28日《後來的我們》在貓眼平臺上的實際退票中,有54%的用戶是改簽,另46%的用戶為實際退票。

貓眼解釋《後來的我們》“退票事件”:熱門電影+預售期長+工作日

貓眼公佈的退票構成

貓眼娛樂COO康利介紹,這54%的用戶改簽,包括用戶在平臺上直接進行改簽,也包括用戶在平臺上退票後再次完成新購,“這個用戶在當天真實支付並真實進場觀影了,所以這個54%是這麼來的。”康利說,“在改簽流程裡,無論是先買再退,還是先退再買,本質上都會產生一次退票行為。我們在跟影院系統對接上,是採用的先退後買。”

至於剩下46%的退票行為,康利稱,也“包含了有用戶就是不想看了,把票退了”。

康利稱:“我們懷疑其中包含了部分疑似黃牛的行為。……我們也根據這個種種的跡象,來推測是不是遭到了黃牛的刷票,根據這個猜測和線索繼續往下查,但我們目前確實沒有跡象表明這個背後是大規模的有組織的黃牛或者刷票行為。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現場有媒體提問是否能夠從後臺判斷黃牛或者機器刷票行為,康利回應稱:“我們確實鎖定了一部分的賬號和訂單,他的購票的比例和端數是有一些反常的現象,但是憑次證據來斷定某個賬號就是黃牛這個是有難度的。”

票務平臺能否也做電影出品和發行?

雖然貓眼方面對《後來的我們》出現高退票率有了一番解釋,但是,外界依然在擔心票務平臺進入電影出品發行領域,將影響到行業秩序公平。

貓眼最早孵化於美團,於2013年推出在線電影票業務,2016年,光線從美團手中收購貓眼多數股權。公告顯示,2016年,貓眼文化營業收入為10.3億元,淨利潤虧損1.09億元,2017年1至5月,營業收入為10.2億元,幾乎已經相當於去年全年,淨利潤為7312萬元,成功扭虧實現盈利。

2017年9月,貓眼和騰訊旗下電影票務平臺微影時代宣佈合併,組建天津貓眼微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按照當時公佈的持股比例,光線傳媒(300251)的大股東上海光線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持有貓眼30.96%的股權,為貓眼第一大股東,光線傳媒持有貓眼微影19.83%的股權。

貓眼的董事長為光線傳媒董事長、總經理王長田,原微影時代CEO林寧任貓眼微影副董事長,鄭志昊為CEO,另外光線傳媒董事李曉萍、財務總監王岱均在貓眼微影董事會中。

和微影時代合併後的貓眼,佔據了國內電影票務在線平臺市場的半壁江山,並依靠自身的渠道和用戶優勢,積極進入電影發行領域,主發行作品包括《羞羞的鐵拳》《驢得水》《你的名字。》等,其中由貓眼單獨操盤發行的《羞羞的鐵拳》票房超過22.1億元,位列2017點電影票房第三位,成績頗為亮眼。有傳聞稱,貓眼欲2018年內赴港上市,計劃募資200億元人民幣。

眼下,貓眼、淘票票平臺上的電影映前“想看人數”以及預售數據,成為影院排片時的重要參考,平臺進入電影發行領域具有數據和用戶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也引發對其有能力“操縱市場”的擔憂。

在問及票房平臺是否合適加入出品和發行,是否會擾亂市場平衡時,貓眼娛樂COO康利說:“當我們做發行這件事情的時候,我們認為我們具有的核心能力和優勢是能夠推動這個行業繼續完善和發展,能比原有的一些模式和方法能夠有新的創新。

康利說:“在影視行業美國其實有些法案,比如說藝人經紀是不能做製作的,比如院線公司是不能做發行和製作的,反過來也一樣,發行和製作公司是不能做院線的,但是我們目前中國的商業環境裡,確實我們市場還沒有成熟和有序到這種程度,因為整個中國電影市場化是落後很多的,所以我覺得這種大家各自利用自己的能力上的優勢,進行合乎法律法規的業務發展,是會存在的也是正常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