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边塞诗精选(9首),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旺盛时期,这一时期,名篇迭出,佳作纷呈。这些优秀的边塞诗以其鲜明的艺术个性和独特的艺术感染力,传于后世,让读者百看不厌,历久常新。

唐代边塞诗精选(9首),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所有边塞诗中,名气最大,成就最高的,应当首推王昌龄的绝句《从军行》,这首诗里,空间场景交错,从青海湖到祁连山,从玉门关到古国楼兰,虽然只有短短的28个字,却气势磅礴,恢弘阔大。

唐代边塞诗精选(9首),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

王之涣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字季凌,又字季真,汉族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凉州词二首·其一

唐代: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

唐代边塞诗精选(9首),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擅长五言诗,又因他精通音乐,故其所作五言诗容易合乐,传播既广,声名亦高。王维写的近体诗,严守声律,意态豪放,他写的风景诗多是情景并胜。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这首诗王维出使(实为被排挤出朝廷)凉州途中所作。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此诗叙事精练简洁,画面奇丽壮美。

唐代边塞诗精选(9首),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

意象新奇,设色鲜明,造型新颖,想象丰富而奇特,这是李贺诗歌的突出特点。在《雁门太守行》里,这些特点得到了全面而充分的体现。

雁门太守行

唐代: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玉龙”,唐人用以称剑。 “黄金台”,是求贤若渴的象征。诗人选用“玉龙”和“黄金台”造型设色,创造出“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诗句,一位神采奕奕的主将形象便宛然在目。

唐代边塞诗精选(9首),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

逢入京使

唐代: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这首诗是写诗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也表达了诗人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乐观放达的胸襟。旅途的颠沛流离,思乡的肝肠寸断,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唐代边塞诗精选(9首),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6.

王翰,字子羽,晋阳(今山西太原)人。他性格豪爽,无拘无束,常与文人志士结交,杜甫诗中以“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之句赞叹王翰。他是一个极为有才气的人,诗多豪放壮丽之句,感情奔放,词华流丽,为人所爱。令人遗憾的是,他的文集早已不传,至今只留10余首。

凉州词二首

唐代: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凉州词》为历代传诵之作,精美的酒杯之中斟满甘醇的葡萄美酒,勇士们正要举杯痛饮,忽然听到马上弹奏琵琶的声音,在催人出发了。如果我醉倒在沙场(战场)上,请君莫笑话,从古至今外出征战又有几人能回?这首诗歌表达了将士们豪爽的性格及征战之前悲壮的感情。

唐代边塞诗精选(9首),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7.卢纶(约737-约799),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卢纶的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多唱和赠答之作。但他在从军生活中所写的诗,风格雄浑,情调慷慨,历来为人传诵。

塞下曲·其二

卢纶·唐代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卢纶《塞下曲》共六首一组,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军营生活。语多赞美之意。这是第二首。

唐代边塞诗精选(9首),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8.

征人怨 / 征怨

唐代: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这是一首传诵极广的边塞诗。诗中写到的金河、青冢、黑山,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唐时属单于都护府。由此可以推断,这首诗写的是一个隶属于单于都护府的征人的怨情。全诗四句,一句一景,表面上似乎不相连属,实际上却统一于“征人”的形象,都围绕着一个“怨”字铺开。

唐代边塞诗精选(9首),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9.

李益的边塞诗,主要是抒发将士们久戍思归的怨望情绪,情调偏于感伤,但也有一些慷慨激昂之作,《塞下曲》便是其中较著名的一首。

塞下曲

唐代:李益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唐代边塞诗精选(9首),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朝的边塞诗发展到了顶峰,唐朝的著名诗人大多都写过边塞诗。唐朝边塞诗多壮美,豪放,体现了唐朝当时泱泱大国的雄浑的民族精神。

国学ll诗词

文化常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