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精通一个国学知识:边塞诗



边塞诗指的是唐代以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生活的诗歌。它起源于汉魏六朝,到盛唐全面成熟,形成了边塞诗派。

该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等。比较著名的边塞诗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王昌龄的《出塞》等。唐代的边塞诗可以分为初、盛、中、晚4个时期。由于国力强弱和对外战争中的胜负不同,初、盛唐边塞诗中多抒发昂扬奋发、立功边塞的情怀,中唐前期尚有盛唐余响,中唐后期和晚唐只有对昔日盛况的追慕和现实凄凉的哀叹。边塞诗不仅描绘了壮阔苍凉、绚丽多彩的边塞风光,而且抒写了投笔从戎的豪情壮志以及征人离妇的思想感情。对战争的态度,有歌颂、有批评,也有诅咒和谴责,思想上往往达到一定高度。边塞诗情辞慷慨、意境雄浑,多采用七言歌行和七言绝句的形式。

边塞诗人主要分为两类:有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诗人和利用间接的材料,翻新一些乐府旧题进行新创作的诗人。

前者的诗作中更贴近边塞生活,艺术特色也更鲜明,成就也较高。

每天精通一个国学知识:边塞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