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汶川地震十周年:沙棘花开

写在汶川地震十周年:沙棘花开

(向阳重生 图片来自王靖雯)

谁知道火红火红的沙棘花

一掊土把它培育

它扎根孤寂 孤寂的荒漠

落落中开花结蒂

呵 一腔酸甜含心里 含心里

多年前,无意间听过一曲《沙棘花》。

当时很好奇:沙棘,是怎样一种荒凉着热烈的顽强生灵?

曾翻阅字典。有朝一日,定要遍访蜀地,找寻它的迹踪。

江南三月,江西援建小金十周年采访团走进四川。大巴自成都茶店子走巴郎山进小金的美兴镇。途经猫鼻梁观景台,众人惊呼着远望四姑娘山上的积雪。站在有护栏的崖壁边头眩目晕,放眼皆荒凉。

三月的山岩,裸露褐黄,与此刻草长莺飞满目青绿的江南,是完全不一样的世界。

写在汶川地震十周年:沙棘花开

(一)山脊无声

梦笔山下的抚边河与巴郎山下来的沃日河,双汇成小金川,一路向西,流入大渡河。

传说,横穿美兴镇的小支流美沃河与小金川沿岸立着无数千年古树,白杨、核桃、旱柳、槐,还有我想找寻的沙棘。进美兴镇那日,车子自夜幕里的山道一晃而过,晕车又高反的我,什么踪迹都没瞧见。

采访团在小金的行程,受到小金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与帮助。采访按部就班,也随机应变即刻调整着。

我在美兴镇摸索的采访进程,一直被一个人指引着,他却不肯我笔墨他个人。

我四处零星汇聚到一点他的信息。

他不是出生在小金这块土地上的娃,却在小金上学、成家、立业。

从学校教师调到县团委,再凭扎实了得的文笔遴选到县委办当秘书。最磨炼笔力的时候,他曾一人为七八个常委提供“三讲”文字服务,有过一夜写十七个材料的壮举。

从县委办主动到基层乡镇任职,三年多时间里,他凭着务实、正直、公道,和对百姓的真挚感情,成为那地评价最高的干部之一。所谓人走留名,莫过如此。

他说自己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推着走每一天的。

08年,在小金受命震后受援办主任时,他身兼数职。

受援办,要与江西指挥部第一时间对口援建小金的各方事务,工作细碎繁忙。

常常是几个月,不说探望身居同为重灾区都江堰市临时安置板房内的年迈父母,就连同处小金的妻小也一两个月见不着他的身影。

谈及家人,他是满怀愧疚的,却又坦言:自古忠孝不两全,此生不悔!

那个最艰难的时期,他眼中的每个小金人都该这样。

他见过累晕在各个岗位上的同志,也见过妻小在震中汶川杳无音信而自己却坚守在小金抗灾一线的领导,半夜在帐篷外拿着打不通的手机偷偷流泪。

他给职工们这样鼓劲:

“在小金最关键的时刻,办公室就是全县的中枢神经,要及时接收、中转、下达各种指令,确保各项工作运转有序。当前,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任务确实重,压力大,大家的确也都特别累特别辛苦。可当我们熬过去再回首这个阶段,一定会为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自豪!因为,尽管我们经历了苦难,却也创造了辉煌!”

那时,有人若问,小金工作中谁最累?谁最忙?大家会不约而同抬头凝望政府大楼四楼——

那里,经常闪亮深夜不熄的灯光,总有秘书科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印在窗前。

而他,更看见江西在小金的一切。

去九寨沟参加阿坝灾后重建会议,是他第一次坐飞机。一起开会的援建指挥部领导听说他居然是头次坐飞机,惊讶又感慨。

09年,小金官方组队感恩江西,他是成员之一。那是他首次到江西,学习之余走了一下南昌周边,他说:“被江西的郁郁葱葱惊到了……”

他安身立命的小金呀,也曾葱郁过。

他从小金历史讲到小金的将来,推荐从建设局、民政局、城管局等各方入手采访,全面了解小金援建前后信息;

他认真仔细翻找十年前相关人员的联系方式,有的还先打电话叮嘱好对方准备受访具体。

我们预约的采访对象临时有特殊意外,他会提前告知情况,方便我们早做其它安排。

采访后期,同行一作家临时受命采访江西路,资料与采访对象奇缺,一筹莫展。我想到了他,建议此作家联系他帮忙。

采访团在小金的采访时间实在紧凑密集。可他一接到寻助,白天下乡整日,刚一回城,就连夜到采访团入住的宾馆,四方电话联系寻找相关人员。事后,还屡次关心江西路的采访进展。

问及他个人对小金十年前后的变化与感慨,他这样回复:

“江西援建带给小金的变化是深刻的,影响是深远的。尽管我们有些同志当时很忙很累,‘5+2’‘白加黑’,牺牲了很多休息时间,甚至有人身体也被拖垮了,可那是在重建我们自己的家园啊!那江西的援建者呢?他们才是真正的舍小家顾大家,用无疆的大爱给小金人民无比的信心与动力……”

提及当年江西援建指挥部的同志,他激动起来,语气顿时高昂:

“许多援建者身体也有病,家中老人孩子也有许多具体困恼,可他们背井离乡,无私无畏地来支援小金!不仅是我,所有小金人,过去,现在,将来,我们都应该永远心怀感激、感恩之心!”

我们想对他给予此行采访团的热心帮助表示感谢,他眼镜后目光温和又坚定:“永续江西小金情缘,这是我,包括每位小金人,都应该做的!”

十年前的因果,已没有多少是谁现在还应该要去做的。

他只从心眼里认定:自己亦是小金一份子。

许多参与过小金灾后建设之人,若要提及个人在小金重建过程中的事,都如小金四周延绵的山脊一般,无声。

我已能想象,沙棘的根深扎在岩土之下,正欲破出。

写在汶川地震十周年:沙棘花开

(喻林斌摄于海子沟)

(二)智者无惑

泽郎多吉办公室的墙上,裱着一幅吴带当风的字:智者无惑。

他的笑容里带点小淘气:“喏,那笔走龙蛇里,就是我的人生信条。”

小小茶几、办公桌、书柜上,四处是与小金有关的书籍与画册。一盆绿萝,一盆九里香,挤在厚书堆里,绿意盎然。

小金县文联归属县宣传部麾下。泽郎多吉便在会师广场的武装部四楼和江西街上的新政府大楼各有一间小办公室。

江西采访团到小金的当晚是周末,他与宣传部的人连夜开会,通知安排采访团次日的采访对象。连续三日,他被众多作家缠得马不停蹄。即使自己下乡去进行藏汉“双语”宣讲时,也时不时得逮空帮忙联系多位作家的下一个采访点、采访对象。

没有一个“小金通”,外地人走进藏汉融汇的小金根本不可能短时间里采访出东西,光是那藏式四川话,就未必听得懂。许多作家,却在泽郎多吉的帮助下,用最短的时间找到江西援建小金的各种线索,由点至线,叶脉一样铺开。

泽郎多吉以优异的成绩自中师毕业,成为达维中学一名老师时,连选举权都还没具备,因为当时只有17岁。

凭借手中的笔、肩上的相机,和满腔学习工作的热情,他先后从学校调至教育局,再到组织部,后来又到宣传部。

有关小金与江西援建之间的书籍画册,十年来,前前后后共出12本。

每次来访小金的新闻队伍,泽郎多吉几乎都有参与或接待。他说自己因为十年前的“5.12”地震灾难,结识了许多江西朋友。说起与江西有关的一切,他那小身板的自豪感立马爆棚。

回忆起十年前那场灾难,还有灾后的江西援建,泽郎多吉激动起来:“大难显人性,乱世出英雄!”

“5.12”汶川地震发生之时,泽郎多吉正好在都江堰出差。惊魂过后,他自废墟中灰头灰脸爬出来,职业敏感让他的第一个本能就是扛起相机,记录震后的各种感动瞬间。

17号,他完成出差工作任务,接到通知,要求返回小金。宣传部催促他回小金做相关报道。当时,进出小金的夹金山道路未通。泽郎多吉只能从成都走甘孜州的康定,再转丹巴回到小金,原本两百多公里回家的路,足足多走了六百多公里。

沿途,他也从未让笔和相机歇停,为后来的宣传报道积累下许多珍贵素材。

回到小金后,泽郎多吉连妻女都没顾得上去看一眼,立马投入受灾情况报道组,连续三天,吃住都在原宣传部办公室外空地临时搭建的帐篷里。

20号,报道组帐篷拆除,他才回到小金中学,打听到妻女都在公路局的帐篷安然无恙,一直绷紧的心弦终于放松。

民政局划拨给小金中学的救援物资,第一时间都送给学生使用。教职工们尽量不占任何救灾物资。

泽郎多吉和小金中学的物理老师一起想办法。从废墟中搬出学生宿舍里的双层铁床,用遮雨布,自制人字形帐篷。

嘿,还别说,遮雨布搭的临时帐篷竟然宽敞通风,成了小金中学操场上的独特风景。

江西援建小金工作开始后,江西指挥部组建的援建报道组基本上是年轻的志愿者。

泽郎多吉与其中的王瑾雯、陈磊、查淑萍、郭建国等人接触最多。他们白天分别跟踪小金方和江西方采访,晚上一起碰头互用新闻图片与文字,所有资料都公用、共享。江西出版的援建画册上,采用过泽郎多吉的很多照片,成为赣蜀情缘的见证。

泽郎多吉说他所认识的每一个江西人都“特别能吃苦,有干劲,有热情!无私无畏!”

他自己,又何尝不这样呢?

在他心里,知道挫折、痛苦、悲伤滋味的人,比一无所知的人要幸福很多。

泽郎多吉与当年参加援建的江西年轻人,一直保持着不少联系。

泽郎多吉一家与江西的感情,还在延续。小金与江西革命老区的红色飘带永不褪色。

泽郎多吉的新书散文集《晓金》,即将面世。书中精美的图片定格了小金的不同美丽瞬间,抒写小金的优美文字饱含着泽郎多吉对家乡的一片深情,与他叙述江西援建情谊一样暗藏骄傲。

他正似那晚秋里的沙棘,默默座果,把鲜红留给冬季。

写在汶川地震十周年:沙棘花开

(三)诚者有信

因想打听江西个人或私企有无直接捐献小金灾后重建,寻访到小金民政局。

县政府三楼,楼梯口右侧第二间房。已上午近十一点,三五人围立,依旧正开着会。

偶尔,进来个凄苦模样的老人,老实巴交,手拿材料单据,怯生生寻问某些低保之类的事宜。

办公桌后头,敦厚的眼镜男立刻停下小会,大着嗓门用四川话回应老人。最后,在连声“要的!要的!”中,老人带笑离去。

站在门边等待约定时间访谈的我,心下暗赞:小金的县级民政领导,对待寻求帮助的乡镇百姓,态度亲切认真,倒是挺平易近人呀!

十年前,“5.12”事件一发生,小金民政局根据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迅速成立“小金民政局‘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应急工作组”。应急工作组下设灾情核实组、灾情上报组办公室,发布确定主要责任人及相关工作人员,负责各项事务。

当时,整个小金民政,连杨立新局长在内,只十六个人。正是余震持续,情况最不明之时,天空昏暗,乱石飞滚,地面浓烟与尘灰起伏。当时,杨局果断把自己分往小金最偏远最贫穷的汗牛地段。

车子在崎岖狭窄的山路上小心蜿蜒,躲开最易引发事故的泥石流路段,正长嘘一口气。突然,一个急转弯斜坡,左侧山崖上飞速滚下颗颗硕大石块。狭窄的盘山崖路上,车子根本无处闪躲,车内四人惊呼着闭上眼,以为那瞬间就要随车子被滚石砸翻滚下崖。

万幸,滚石从车顶及周围呼啸下崖,只有粗碗大的一石块因冲力不够,击中车前窗并嵌在其中,急刹车声尖锐刺耳,混合着落石声在山谷回荡。车内几人面无血色。石块嵌在前车窗上一个洞,“哗啦”一声撕开无数裂纹。情况紧急间,山石尚在持续滚落,也无暇搬移那石块。司机稍一缓神,没一丝犹豫,前窗嵌着那石块车子又依旧往前开……

小金被定为“5·12”地震国家级重灾县。

之后,在抗震救灾指挥部的领导下,民政局又及时成立物资接收发放领导小组,以政府名义接收救灾捐赠款物。凡接受有关人士捐资,均由民政部门出具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捐赠票据,并向捐赠者颁发证书,严格执行捐赠的钱物交接、保管制度和财务审计制度。定期向社会公示,民政局公开接受监察、审计、社会监督。

用于全县救灾的物资,都要经由民政局转出给小金县各级乡镇及单位。接收的救灾物资,被安放在小金县原天主教堂、老营葡萄酒厂、苹果厂三个点。为合理有效地使用救灾捐赠款物,民政局又重新分出物资接收发放组、后勤保障组。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向接收捐赠的部门和单位及社会公布需求信息。

救灾捐赠款物在县政府的统一调度下,经由民政部门邀约县中队和志愿者帮忙,从这三个安置点把物资运送分发往各级部门,从未出过一例小失误。整个流程与操作,做到了最大可能的合理使用,既提高了捐赠款物的使用效率,也避免了重复投入与浪费。

有一次,接收组工作人员点验物资时,恰又大雨。连日奔波的同志蹲在湿漉漉的地上冒雨扒着盒饭,没扒两口,手中端着饭盒,嘴里米饭都没吞嚼下,居然“啪嗒”一声倒地就睡过去,把旁边的人吓得半死。

整个救灾捐赠工作中,民政部门一律不在捐赠资金中列支管理费用,相关费用均由财政部门按规定安排。那段时间,民政局十六位工作人员每天与无数救援物资接触着。他们,却连一桶方便面、一瓶矿泉水,都没动过救灾物资里的。

当时,小金县属四姑娘镇灾情最重。有私人饭店小老板做好饭菜,用车将快餐盒与水送到安置点,供受灾群众和志愿者免费使用。民政局工作人员就算恰好碰着饭点,也全部自己掏钱再去小店买。他们,尽可能地,把一切方便留给最需要之人。

援建小金工作开始后,江西成立了援建指挥部,13亿援建资金分阶段划拨到财政局,再发放至各级单位……民政局终于得以松口气。

“小金县灾后重建的及时、圆满,与前期赈灾救灾的合理布局密不可分。”眼镜男回忆着十年前的点滴,一边联系着工作人员到档案室替我尽量翻找当年的一些原始材料。

“做到细致,细节,任何时候我们都能经得起任何人监察……”眼镜男当年,也在那行热火朝天的队伍中,他却只字未提自己的事迹,一脸风轻云淡。他说,民政,本就是要履行“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群众解愁”的职能。

我拍摄着十年前记在笔记本、收据上的各种最原始、最简单的捐赠记录,仿佛看见小金这片岩土上重又开出一朵朵我心中的火红沙棘花。

写在汶川地震十周年:沙棘花开

(夹金山 王靖雯摄)

(四)仁者无敌

小金县在历史上与上金川县并称大小金川,是嘉绒藏族的核心聚居区之一。

采访团抵达小金第三日,县文联泽郎多吉主席带着采访团众多人一早去了两河口镇,我与河北作家海蓝蓝留在小金县城美兴镇游走。

从老街走至新街,与普通藏民随意唠嗑。藏服肥腰、长袖、大襟、右衽长裙、束腰,绣有精致刺绣图案,运用红绿、黑白、赤蓝主副色线对比,色彩活泼鲜艳。

在一个乱石嶙峋,灰尘飞扬的工地旁,遇见一群要去成都表演藏舞的藏姐们,看着她们鲜艳靓丽的服饰忍不住赞美。

我说自己来自江西,她们热切点头,用不标准的普通话回应:“知道,知道。”语言加手势,彼此比划着合影,丝毫不影响镜头里笑容灿烂。

烈日午后,65岁的丹真大爷在路边空地上种菜,他皮肤黝黑,满脸汗珠,知道我是来自江西的,立在地间连声赞叹:“江西人好啊!”

他陪孙子在美兴中学念书,他的儿子在故乡牧场放牧。他说游牧是藏民的天职与生命,可孙子上学读书更是大事。他们家原本很苦,是政府把牧场划分,让原本贫穷的牧民们有了管理权与使用权。生活好了起来,他们才有能力让孩子们到县城来上学读书。

在大象广场,遇上一家三代在亭子里歇息。奶奶纳着鞋垫,爷爷逗趣着小孙孙。年轻的妈妈还似少女,白皙的脸上双颊绯红,皮肤并无其它高原地方姑娘的那种生涩与粗糙,正远眺着山脉上的蓝天白云。

十几年?一个县城整十年的进步,到底用怎样概念的空间与纵宽去度量?

作家海蓝蓝背着相机孤身去拍了同心宾馆。那是采访团进入小金的第一站,十年前是援建指挥部,从下地基到封顶只用了一百零八天,传称“江西建设速度”。

我在路边随手挥拦下辆的士回酒店。的哥居然十年前,就也在这条路上开着出租车。他也亲眼目睹着江西援建小金,故事多多。

我在江西路还偶遇上几个人:

原森工局的食堂工人谢先生,因为小金被援建,恰好分到婚房,少奋斗了至少十年,才有了现在安逸的家庭幸福。

家开停车场的冯大爷一家,因为小金被援建,找寻到失联多年的江西亲人。因为江西路,他们家彻底摆脱了美兴镇“最穷果农”的称呼。

我随手拉着合影的一位藏族妈妈,她的闺女恰好在小金被援建后去了江西上学,现在已回小金成了一名乡村教师。我把我的号码写给藏妈妈,让她转交给闺女,倘若愿意,就告诉我一下她在江西上学的经历与感受吧。几天后,当我行走在川藏线上领略川西北的山河风光时,果真来了个陌生电话……

小金街,稍上年纪的各行各业百姓,不论藏汉,多知道十年前江西援建小金之事,依旧心怀感恩之情。我记录下形形色色的小金故事。

每个人的世界都有不同,在那些有故事的世界里,一定有我们触摸不到的另一面,它就像小金窖坛中倒出的葡萄酒,粗碗里冲出的大麦茶,平淡又浓烈,真实又美好,暗藏浮香。

原来,进出小金沿途的每一段山脉、山道、山沟里,那些还像枯冬的枝条,都是沙棘。只是这人间三月,还不是沙棘花开的盛季。我却已一一尝过沙棘果、沙棘片、沙棘饮料,入口皆酸酸甜甜,后味浸心。

“江西”二字,在小金几乎无敌。

它是所有被有意安排、无意偶遇的被访人之所以热心、耐心、认真接受采访的最大动力与无尽源泉。

我们所遇见的各类小金人,他们对任何一种人生都无所畏惧,深深热爱着脚下扎根的土地,恰如沙棘。

谁知道火红火红的沙棘花

一掊土把它培育

给寒春橙黄 给酷暑葱绿

它晚秋默默地座果

鲜红留给冬季

呵 一腔酸甜含心里 含心里

呵 一腔酸甜含心里 含心里

谁知道火红火红的沙棘花

火红的沙棘花……

(后记:美兴镇采访中,除文中提及人物,小金建设局、交警队、城管局亦有当年江西援建小金的见证人与参与者,一并感谢提供的信息与细节。)

写在汶川地震十周年:沙棘花开

(文中沙棘图片均来自网络)

写在汶川地震十周年:沙棘花开

欢迎进入珍影像2018第26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