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樹》為什麼那麼經典?

shcho

第一,朦朧詩在70年代中國文壇的出場,可謂恰逢其時。

從1958年紅旗歌謠中的“武山的大米蘭州的瓜,疼不過老子愛不過媽,親不過咱們的共產黨,好不過人民當了家”到文革期間的各種標語口號,讀者看多了各種“不像詩”的大白話詩,很希望能看到一種真正有韻味的現代詩。北島、舒婷、顧城等人接受西方現代主義詩歌影響,作品大量使用意象、隱喻等手法,風格為之一變,沒文化的讀者當然喊著看不懂,但真正有鑑賞能力的讀者,還是喜歡這種詩風的。



第二,詩中傳達的男女平等觀念,符合時代精神。

《致橡樹》宣傳的不是如今的雙標中華田園女權,而是一種平等的態度和女性自強的精神,三觀很正,能得到社會普遍認同。

第三,舒婷的詩,在朦朧詩中是比較通俗好懂的,讀起來朗朗上口,像當年的汪國真,在80年代“文學熱”的大環境中,能在普通讀者中廣泛流傳。和北島、顧城相比,舒婷的詩,真是太通俗易懂了。

80年代是中國文學的黃金時代,很多作品能成為經典,也得益於廣泛的讀者基礎。今天的詩歌界,優秀的詩人其實也很多,只是普通讀者都不知道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