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詢筆記:斬斷焦慮惡性循環的鏈條|渡過

咨询笔记:斩断焦虑恶性循环的链条|渡过

(一)

初始訪談中,瞭解到他大三開學以來,每天花很多時間打電腦遊戲。一段時間後,發現自己埋頭打遊戲的時候,其他同學都在努力。大三的課程比大二多了很多,也難了許多,作業負擔重。這樣一來,他不能適應大三的學習節奏,上課聽不懂老師講課,下課作業不會做,陷入焦慮之中。出現入睡困難、早醒症狀,頭部有緊張感,注意力不集中,對事情失去興趣。

這位來訪者病前人格完整,社會功能良好,學業、人際關係各方面都運轉正常。出現症狀的外在原因比較單一,主要是學業壓力。

讓症狀維持下來的因素,我認為主要是其個性特點。簡單說,就是膽小、敏感、好擔心。第一次諮詢時,他就表現得非常恐慌,擔心自己得了什麼大病。覺得自己和過去不一樣了,回不到過去的狀態讓他感覺恐慌,擔心自己不正常。

在諮詢實踐中,我經常遇到這樣擔心自己和過去不一樣、感覺自己不正常的案例。很多來訪者剛開始陷入心理困擾時都會有如此表現。這樣的心理往往會加重恐慌,讓脆弱的神經更加敏感,進而增加心理和生理症狀。

(二)

就這個案例而言,一開始是學業落後導致壓力反應;壓力反應會引起交感神經興奮,促進腎上腺分泌腎上腺激素;在腎上腺激素作用下,會出現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呼吸加快,胸口發悶的症狀等等。

這些壓力反應都是正常的。但是因為他個性的敏感膽小,往往會更加恐懼,使得壓力持續,進而使分泌腎上腺素的神經變得敏感,從而讓人產生各種誇張和令人擔憂的症狀。病人也愈加恐懼,由此陷入了“恐懼-腎上腺素分泌-更加恐懼”的惡性循環。

常見由敏感的自主神經引發的症狀包括:失眠、抑鬱、疲勞、胃痙攣、消化不良、心動過速、心跳沉重、心顫、心悸、心臟偶爾停止跳動、心臟底部有刀割般的疼痛感、心臟周圍有疼痛感、手心出汗、手腳有針刺感、喉嚨處有梗塞感、深呼吸困難、胸部有被壓迫感、皮膚下似有螞蟻或蛔蟲在爬行、頭上像戴了緊箍咒、頭暈、眼睛出現幻覺(例如無生命的物體在移動),此外還可能伴有噁心、嘔吐、偶爾的腹瀉、尿頻等。

(三)

知道了原理,干預策略就很清晰了:關鍵在於打破恐懼-腎上腺素分泌-更加恐懼的惡性循環。用幾個詞概括就是:面對-接受-等待。

以此策略看來,上述種種症狀只是神經過度敏感的正常反應,哪怕它的感覺多麼真實,多麼難受,如果僅僅把它們還原為單純的身體感受,而不去評判、排斥,這些感受會逐漸消失的。

為什麼要等待呢?因為要讓敏感的神經平復下來需要時間,腎上腺素在體內分解也需要時間。但是隻要採用面對、接受的方式,它們終究是會消失的,要有耐心。

我的主要工作在於講明白人的正常壓力反應,神經系統的作用方式,以及“恐懼-腎上腺素分泌-更加恐懼”的惡性循環機制。他漸漸領悟到症狀的持續是由於自己的不接納、排斥,對未來的焦慮所致。

來訪者配合程度很好,當領悟之後,沒有繼續陷入對症狀的執著。儘管過程中有反覆,有失去耐心、懷疑的時候,但每次諮詢都起到明確方向、堅定信心的作用。再加上來訪者本身有比較好的素質和資源,比如他願意找人傾訴,主動找輔導員和班長說明自己的心理狀況,部分減輕了壓力。

雖然他的症狀沒有馬上消失,“我什麼時候才能回到過去找回自我”這樣的想法還不時出現,造成一定的焦慮恐慌,但他願意配合和信任諮詢師,按時諮詢。當他看到自己的進步與改善,比如睡眠逐漸好轉,入睡不那麼困難了,早醒現象也減少,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狀也有所減輕,就更增加了信心。6周以後,來訪者順利完成期末考試,我們結束了諮詢。

我想補充一點的是:如果失眠或其他神經敏感症狀過於嚴重,也可以服用一些藥物,讓神經鎮靜一些。長期失眠可能引起抑鬱,藥物的緩解可以讓患者更容易面對和接納。

◀掃描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