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是尼姑養大的孩子,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文史磚家


隋文帝楊堅出身於千年名門望族-弘農楊氏,是東漢太尉楊震的第十四代孫,其父楊忠因追隨大軍閥宇文泰略定關隴、創建西魏政權有功,官至柱國大將軍、大司空,封隨國公,是當時最有權勢的“八柱國”之一。然而據陳寅恪先生考證,楊堅的祖上其實是山東寒族,為自抬身份,才冒認是楊震之後。


為了神化開國皇帝們,史官們在描述他們的出生情況時,總會附著上一些神奇怪誕的色彩,隋文帝概莫能外。據正史記載,隋文帝出生在馮翊波若寺,當時產房裡充滿了紫色的光氣,見者無不感到驚奇。等到楊堅降生後,產婆看到這個男嬰,差點沒嚇暈過去,只見他上生角、遍體龍鱗,目光犀利、寒光四射,下頜長且突出,活脫一個“小龍人”的形象。



楊堅的母親呂氏不知道什麼情況,便催促產婆趕緊把孩子遞給她看,產婆遲疑再三,在把男嬰遞給呂夫人前,小心翼翼地跟她講:“貴公子形貌奇特,絕非凡人,夫人看到後,千萬莫要感到驚慌。”呂夫人不明就裡,等到接過兒子來一看,差點被他這副醜模樣嚇傻,手一抖便將楊堅仍在地上。事後,呂夫人久久無法從恐懼中緩過神來,並打算把兒子棄養。


(隋文)帝,武元皇帝之長子也。皇妣曰呂氏。以周大統七年六月癸丑夜,生帝於馮翊波若寺。有紫氣充庭...皇妣抱帝,忽見頭上出角,遍體起鱗,墜帝於地...帝龍頷,額上有五柱入頂,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字,長上短下,沈深嚴重。見《北史·卷十一》。



就在此時,從河東雲遊到此的一個尼姑趕緊過來阻止,並且對呂夫人講:“這孩子的相貌如此奇特,或許是天神投胎所生,不可以在俗世間養育。若夫人不嫌棄的話,貧尼願意親自撫養這個孩子,待將來長大後,再送回貴府如何?”呂夫人覺得這個建議不錯,便把楊堅交給尼姑來撫養,後者由此才算是保住一條命。


此後數年間,尼姑便親自照顧楊堅的飲食起居,不僅教他學習各種知識,還為他取小名為“那羅延”,意譯為“堅固力士”或“金剛力士”。楊堅在尼姑的撫育下成長很快,年紀輕輕的便展現出過人的天賦(“有尼來自河東,謂皇妣曰:‘此兒所從來甚異,不可於俗間處之。’尼將高祖舍於別館,躬自撫養。”引文同上)。數年後,楊忠將兒子接回府中養育,後者由此才離開尼姑。



楊堅回到家中後,先是被送入太學研讀儒家經典,與此同時,還跟著父親學習騎射之術。楊堅天資聰穎,領悟能力非常強,僅僅幾年時間,便學會一身過硬的本領。作為將門虎子,楊堅很早便跟隨楊忠征戰南北,憑藉父蔭及戰功,年僅16歲便出任驃騎大將軍,28歲時又承襲其父的隨國公爵位。


在侍奉西魏、北周期間,楊堅因為才能出眾,很受權臣宇文泰和周武帝的器重,後者甚至還跟他結成兒女親家,讓太子宇文贇(周宣帝)迎娶楊堅的長女楊麗華為妃。等到宇文贇繼位為帝后,楊麗華晉升為皇后,楊堅自然便成為國丈。宣帝在位期間荒唐無度,在位八個月便把江山搞得烏煙瘴氣,並且為了追求享受,還把皇位讓給年僅6歲的兒子宇文闡(周靜帝),而自己則以太上皇的身份,躲在後宮大享清福。



但宇文毓退居後宮沒多久,便因酒色蝕骨而死,終年22歲。宇文贇臨終前,楊堅利用侍疾的機會,授意心腹鄭譯、劉昉偽造遺詔,宣佈任命自己為丞相,以輔佐幼主宇文闡處理朝政。等到宇文贇死後,楊堅便執掌北周朝政,然後藉機剷除異己,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便清除完所有的政敵。此時,楊堅見時機已成熟,便逼迫靜帝“禪位”給自己,然後創建隋朝,時在開皇元年(581年)。


隋文帝在位23年間宵衣旰食、勵精圖治,不僅完成消滅南陳、統一南北的偉業,還分化突厥、削弱吐谷渾,在大力開疆拓土的同時,還成功地穩定住邊疆的局勢。在內政治理和制度創設等方面,隋文帝還大力發展經濟、開設科舉,並改革中央行政機構,創設三省六部制。所有這一切,都對後世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經過多年的辛苦經營,中國在隋文帝的治下,又迎來各項事業大發展的“黃金時代”,僅人口數量一項,便達到盛唐之前歷史的巔峰(870萬戶、4494萬人)。就歷史成就和對帝國的持續、健康發展而言,隋文帝的功績其實遠超秦始皇、漢武帝,絕對配得上“千古一帝”的稱號。


仁壽四年(604年),隋文帝在仁壽宮大寶殿駕崩,終年64歲。隋文帝死後,留給繼任者隋煬帝一個無比強盛的大帝國。但讓他沒想到的是,由於兒子的窮兵黷武和大興土木等政策,盛極一時的隋帝國,竟然在短短14年時間裡走向混亂、分裂和滅亡,實在是令人無比唏噓。


史料來源:《隋書》、《北史》、《資治通鑑》


文史磚家


這是正史野史當中都有明確記錄的史實,也是隋文帝崇信佛教的主要原因之一。

正史中如是說:

《隋書》在隋文帝本紀當中有記錄,說隋文帝的母親在馮翊般若寺生下了隋文帝,當時滿院子都是紫氣,是帝王降生特有的天兆。

有個尼姑和隋文帝母親說了一些這孩子很特別之類的話,隋文帝母親就把孩子交給尼姑撫養。當媽的不會帶孩子,把隋文帝掉到了地上,尼姑就說孩子被驚嚇了,將來得天下會晚一些。

然後按常規,正史當中有些隋文帝特殊長相的描述,大多數開國皇帝都是這個套路。

這些內容當中,只有隋文帝生於寺廟是可信的,其他的看看就算了。

皇妣呂氏,以大統七年六月癸丑夜生高祖於馮翊般若寺,紫氣充庭。有尼來自河東,謂皇妣曰:“此兒所從來甚異,不可於俗間處之。”尼將高祖舍於別館,躬自撫養。皇妣嘗抱高祖,忽見頭上角出,遍體鱗起。皇妣大駭,墜高祖於地。尼自外入見曰:“已驚我兒,致令晚得天下。”為人龍頷,額上有五柱入頂,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長上短下,沈深嚴重。初入太學,雖至親暱不敢狎也。——《隋書》

《北史》當中也有類似記錄,內容基本一致,估計是照抄過來的。

佛門典籍當中記載詳細一些

隋末唐初高僧釋道宣在《集古今佛道論衡》當中記錄了隋文帝出生的過程,說是來自《隋祖起居注》,內容和史書上大致一致,多了一些細節。《隋祖起居注》已經失傳,後人無緣得見,釋道宣大師年代接近,應該見過。元代《佛祖歷代通載》等其他佛門典籍中也有類似記錄。

比如剛出生的隋文帝怕冷,他母親拿扇子扇風差點給他凍死,被突然趕到的尼姑智仙所救,並用一些話讓隋文帝的父母同意由智仙撫養。智仙給楊堅起名叫那羅延,是梵語“金剛不可壞”的意思;

隋文帝並非遠離父母,而是“太祖乃割宅為寺以兒委尼”,在家中設了家廟把兒子交給了尼姑;

等到隋文帝七歲時,尼姑告訴隋文帝,你會大貴,將來佛法被滅絕後由你重興。“帝年至十三,方使還家”。這個孩子從七歲開始一直到十三歲,一直是接受尼姑的這種教育,於是牢記了自己的歷史使命。後來這孩子果然當了皇帝,重興了佛法,並有一些向佛的表現,例如:

經常懷念自己的導師,佛門稱作阿闍梨,命史官為尼姑做傳記;

曾經說過:“我興由佛法”;

愛吃麻豆,前生似出家之人;

從小就在寺廟長大,喜歡聽鐘磬之聲。

隋文帝時期,佛教從周武帝滅佛的打擊當中恢復回來,又重新興盛。

(隋文帝)

整理出來的歷史脈絡

楊堅這孩子13歲離開尼姑的啟蒙教育,15歲就當上了西魏的散騎常侍、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成紀縣公;16歲轉任驃騎大將軍加開府;18歲當上了北周的右小宮伯、大興郡公;19歲升任隨州刺史、大將軍;27歲父親去世繼承隋國公爵位。

周武帝滅佛的時候,楊堅32歲,是周武帝的得力干將。額外說一句,周武帝比楊堅還小2歲,若非周武帝年紀輕輕36歲就暴死,一統中原的估計是周武帝,楊堅基本上不會有機會當皇帝的。

後來楊堅40歲當上了皇帝,周武帝去世不過短短3年。如果楊堅他媽不摔他一下,楊堅早幾年當皇帝,是不是就沒有周武帝滅佛的時間了?

總之,隋文帝的歷史使命是在佛法被滅絕之後再重新恢復,也可能需要經歷這樣的挫折才能體現佛法的偉大。但隋文帝可能讓有些人失望了,雖然佛法被重興,但隋文帝還遠遠達不到梁武帝那種狂信,治國還是儒法那一套。

這個問題不再詳細分析了,否則又會出現周武帝是怎麼死的、智仙培養教育楊堅的目的,以及佛門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做了哪些背後的事情之類的分析。

(周武帝)

用數學和工程的思維方式去解讀歷史,妄圖以古喻今。理工男讀歷史,歡迎關注和討論。


理工男讀歷史


我是歷史風雲君,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據史料記載,開創了大隋帝國的楊堅,生在一個名副其實的亂世,長在一座只有女尼和他居住的佛寺,佛門清淨之地,長日蓉鼓晨鐘,縷縷香火間伴著女尼誦佛之聲。那聲音不疾不徐,不輕不重,單調而平和。女尼為了清修,對這個小男孩雖然有母性的喜愛,卻不會過多地與他說話,這讓他沒有一般孩子的多言善語,年紀不大就給人以嚴肅沉穩的印象。

童年時的楊堅並不姓楊,他姓普六茹,小名那羅延,這個名字來自印度,意為金剛力士。那時的人們信奉佛教,家裡生了小孩,往往取個菩薩、力士的名字,希望孩子身體強健,逢凶化吉,前途無量。那羅誕生在貴族之家,因緣際會,被一位女尼撫養,這位如同母親一樣的女尼曾對他說:“兒當富貴,佛法當滅,由兒興之.”受激勵教育長大的孩子,比在壓抑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多份自信,楊堅一直相信自己命中自有富貴,即使在朝不保夕的困境中,他想起女尼的“預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