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雅”是人生的智慧—《且以优雅过一生-杨绛传》书评

前言:

对于杨绛先生,以前知之甚少。只知道她是写《围城》的钱钟书的妻子,而《围城》,也是多年前看的,具体内容全然不记得,只知道主角叫“方鸿渐”。

所以,我也不知道我怎么就想到要买这样一本书,也许,是因为看了网上流传的百岁名言,也许是因为这本书的名字-优雅,我想看看到底是怎么个“优雅”法。

总之,最后我买了这本书。花了一天时间看完。然后弃之高阁。

这次参加读书活动,同时有个领读的作业要交,我又把这本书翻了出来,试着写了十篇拆书稿。

就是在拆书的过程中,我对这本书又有了新的认识。

01简评

这本书的作者是桑妮,书中对她的介绍很简单,只说她是写女性传记的作者。网上,也几乎搜不到关于她的任何信息。

她的书,我只看了这本,文笔是优美的,一如杨绛先生的人,淡然,舒缓,娓娓道来,读来别有一番味道。

在写拆书稿的过程中,查了一些资料,发现书中有不少错误,时间上的,逻辑上的,都有。书中很多事情的时间节点都与后面附页的“生平大事年谱”不符,感觉稍微有些混乱。

另外,本书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先生的前四十年,而后面的60多年则轻描淡写。给人虎头蛇尾的感觉。

个人认为,如果要研究杨绛先生的一生,读这本书也许并不适合;如果,只是想对先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本书是值得一读的。

02婚姻智慧

书中讲了大量先生与丈夫的日常。从这些日常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女人,一个妻子,在婚姻中的智慧。

她永远把自己的丈夫放在前面:陪丈夫去留学,他公费,她旁听;在国外吃不饱时,她把自己的饭让给他;为让他吃到国内的味道,她一道道研究菜谱;为支持他的创作,她甘愿做“灶下婢”,用执笔手劈柴生饭;清华返聘时,为让他做教授,她甘愿做“散工”;家里的书桌,他用大的,她用小的,她说:“你的名气比我大”;代签他的诗集,特意把他的名字放在自己前面,说:“夫在前,妻在后。”

她无限包容钱钟书:他不会系鞋带,她来;他不会用筷子,她想办法;她生孩子时他弄坏家里的东西,她说“不要紧,我会修”;家里的家务,她从不让他插手;外面的应酬,她巧妙地帮他挡掉;“她像个账篷,把他罩在里面,外面的风雨都由她来挡。”

我想到跟她很像的一个人,李安的妻子。李安曾经六年待在家里,无工作,无收入。全靠李妻支撑。

李妻与她,都是聪明的人。深知自己选的人是百年难遇的人才,当然,不是人才,她们也不会爱上。所以,一旦爱上,就是无限包容。只为让他无后顾之忧地发挥自己最大的才华。

然而,李妻只是六年,而杨绛,是整整一辈子。

当然,也换来了回报。钱钟书一生为她写的诗数不胜数;在友人面前,一辈子有誉妻癖,给了她最高的评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甚至生活都不会自理的他,为她做了一辈子的早餐。

我想,世间女子,很少有人能做到如她;而世间男子,也很少有人能做到如他。

他们的感情,曾是这世间一道亮丽的风景。

03处世智慧

杨绛先生出生在一个乱世的时代。虽然从小家庭条件优渥,未曾让她吃多少苦。然而,年近半百,却遭遇了人生最大的磨难。跟随书里讲的这些磨难,我们看到了一个老人极致的处世智慧。

被污蔑,她说:“知道我的人反正知道,不知道的,随他们怎么去想吧。人生在世,冤屈总归是难免的。”;下乡改造,她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幽默地称之为“过五关”;被剃头发,自己做了个假发套就上街,无惧别人异样的眼光;被安排扫厕所,把厕所打扫得一尘不染,还说扫厕所“有意想不到的好处”;下干校,因为偶能得见钱钟书,她幽默地说:“我们老夫妇就经常可在菜园相会,选胜于旧小说、戏剧里后花园私相约会的情人。”

各种艰苦的磨难面前,她总能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地面对人生。

经历过辉煌与淡漠,赞美与诋毁,体验过幸福与困苦,感爱过温暖与冷酷,后来的岁月,她始终保持淡然,宁静,与世无争。

她有自己的处世哲学: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

这些哲学,于我们,也是一笔不菲的精神财富。

结语:

建议我们当世的年轻人,都读一读杨绛先生的传记。不一定要读这一本,世面上有很多版本的《杨绛传》。我想,无论哪一本,看了,于我们,应该都有益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