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革新帶動成本下降 清潔能源應用時代加速到來

技術革新帶動成本下降 清潔能源應用時代加速到來

​ “沒想到我發的電也能賣給國家。”家住天津濱海新區歐美小鎮的市民董強時常會望著自家屋頂安裝的光伏板,露出滿意的笑容。在房頂架起光伏板,不但可供自家電器使用,多餘的還能併網賣錢。這種被稱為居民“自發電”的分佈式發電模式,從2013年左右起在各地湧現,居民參與熱情高,通過清潔能源的供給也有助於解決傳統能源對環境的汙染。在專家看來,分佈式發電在精準扶貧、城市新能源供給等領域還有更大潛能,亟待深挖,助力中國生態文明建設。

隨著技術帶動成本下移,以及“藍天保衛戰”持續推進,我國正加速進入清潔能源應用時代,包括光伏、燃氣、風電等多種綠色低碳能源,也正快速“走進”普通家庭。

分佈式光伏發電風生水起

2013年2月,國家電網發佈政策,明確“為分佈式電源項目接入電網提供便利條件”。自此之後,居民“自發電”在多地蔚然成風。北京市至今已公佈五批分佈式光伏發電獎勵名單。僅從第五批看,合計2468個項目,其中法人項目37個,自然人項目多達2431個。截至去年6月底,北京分佈式光伏發電項目併網容量達22萬千瓦,年發電量約2.6億度,相當於8.3萬戶家庭一年的用電量。

早在2016年,浙江省衢州市就建成居民屋頂光伏22523戶。“十三五”期間,衢州計劃完成農村屋頂光伏建設16萬戶以上,裝機容量48萬千瓦。

董強是天津首位申請分佈式電源併網業務的市民,在小區裡頗有名氣。他在自家別墅樓頂安裝了一組3千瓦的光伏發電設備和一組1.5千瓦的風力發電設備。相比風力發電的不穩定,光伏發電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2013年6月併網至今,光伏發電設備年發電量基本在3400度,其中約60%所發電量自用,其餘電量接入電網銷售。

“國家給予0.42元/千瓦時的補貼,如果按照我家平時用的三檔電量電價0.79元/千瓦時計算,每發1度電差不多有1.21元收益。”董強說,再考慮餘電上網按照每度電0.39元至0.4元浮動價格,董強每年綜合收益超過3400元。

國網天津電力營銷部工作人員張劍介紹,截至今年2月時,天津市分佈式電源已併網項目1823戶、17.74萬千瓦,全部為分佈式光伏發電。這其中,個人項目1717個,佔比達94.19%,按數量佔絕對優勢。從併網發電量看,個人項目累計併網931.71萬千瓦時,佔所有項目比重18%。

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017年底,全國分佈式光伏發電裝機容量2966萬千瓦。最近在北京舉辦的中國分佈式能源發展研討會上,國網能源研究院新能源統計與研究所主任黃碧斌預計,到2020年,分佈式電源裝機規模有望超過1.6億千瓦,接近全國發電總裝機量的10%。

專家們認為,各地工業用電價格普遍超過1元/千瓦時,在大型廠區屋頂及城市閒暇空間裝配分佈式發電,相比居民“自發電”更具經濟性和可操作性,收回成本也更快。

光伏產業加速邁入“平價上網”時代

國家能源局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的光伏發電新增裝機已連續5年全球第一,累計裝機規模連續3年位居全球第一。

目前,光伏產業正加速邁入“平價上網”時代。此前的6月1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發佈“光伏新政”:暫停普通地面電站指標發放、分佈式光伏規模受限、調低上網電價……儘管對行業可能帶來洗牌,但不少專家認為,最終無疑將促進光伏行業更加健康發展。

“政策出發點有三:光伏補貼資金缺口過大、倒逼平價上網加速推進、行業進一步整合淘汰落後產能。”瑞銀證券分析師認為。

事實上,隨著國內光伏產業多次技術迭代革新,業內人士透露,西部地區光伏發電已逐漸能實現平價上網。比如青海德令哈光伏發電應用領跑者項目,協鑫新能源中標的這一項目上網電價為每千瓦時0.32元,已經低於火電價格。

“技術進步使光伏發電成本以意想不到的速度降低:從2007年到2017年,光伏發電成本累計下降約90%。”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李創軍介紹。

日前在第十二屆(2018)國際太陽能光伏與智慧能源(上海)論壇上,協鑫也宣佈了自主創新的複合納米等高效電池技術將很快面世,通過技術的疊加,光電轉換效率有望從目前的20%左右提升至30%以上,進一步推動光伏發電成本大幅下降,擺脫補貼依賴,走向普惠能源。

清潔能源利用加快

全球太陽能理事會主席、亞洲光伏行業協會主席朱共山預計,2020年後局部地區太陽能和其他清潔能源成本將低於火電上網成本,2021年後全國範圍內將實現光伏發電平價上網。

“因此在這一環境下,‘新政’更像是行業‘成人禮’。”對此,有業內人士也指出,一方面,新政解決了光伏發電和電網消納、協調發展的問題,另一方面,也為先進技術、高質量的光伏項目留下發展空間,促進行業進一步邁向無補貼式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場,“鍛造”出的中國光伏企業也正加快將綠色、低碳的能源帶入“一帶一路”沿線。“中國光伏是全球成本最低、技術最領先的市場。”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表示,在“一帶一路”沿線發展過程中,不少地區對是否“先汙染後治理”的發達國家模式都有清醒的認識,光伏利用的太陽能理論上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雙方具有巨大的合作潛力。

此外在扶貧開發中,光伏也發揮獨特的作用。協鑫新能源副總裁張耀邦介紹,協鑫目前正推進光伏扶貧的3.0版本,助力美麗鄉村建設。“以前光伏扶貧是貧困戶領取電費補貼,現在光伏和農業正在進行立體化、生態循環化結合起來。”張耀邦說,貧困地區的光伏+產業,不僅有助於帶動貧困戶的就業,也在增加創造貧困戶創造財富的有效途徑,通過光伏+,改善農民生活同時,也在鄉村根植綠色發展的理念。

除了光伏,化石能源中相對清潔的天然氣目前也在我國加快應用,尤其是發電領域,已出臺的《天然氣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0年天然氣發電裝機規模達到1.1億千瓦以上,與2016年相比新增裝機量增幅超過80%。

彭博新能源財經此前發佈的一份預測認為,隨著中國加快天然氣應用,2018年全球液化天然氣國際貿易有望達到1200億美元,比2017年增長1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