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非洲昆人(昆族),知道的人並不多。
但說起《上帝也瘋狂》這部電影,想來很多人被其中的土著逗得哈哈大笑,並不陌生。片中的土著,就是生活在喀拉哈里沙漠邊緣的非洲昆人。
他們到達非洲已經有萬年的歷史,卻並非黑人。他們靠採集狩獵為生,能夠辨識幾百種可以食用的植物,可以從沙上的足跡來辨識熟人,甚至看出獵物的大小及健康狀況。
很多的研究者、人類學家都對他們充滿了興趣。為什麼呢?《妮薩》的譯者楊志老師說昆人“屬於狩獵採集社會,如今採集狩獵社會已經消失殆盡,但萬年前,卻幾乎是唯一的社會形態。可以說,研究昆人,就是研究人性最古老的一面”。
到了1969年,新婚的瑪喬麗·肖斯塔克和他的丈夫也加入到了這個項目中,來和昆人一起生活和工作。儘管瑪喬麗去之前拿到了部分考察結果,從中瞭解了一些昆人的生活方式,但當她問起昆人是怎樣的一個民族,怎樣看待自己的生活時,人類學家給出的答案卻不盡相同。
瑪喬麗覺得自己琢磨不透昆人,對昆人充滿了疑問:
他們怎樣看待自己、孩子和父母?
他們夫妻間有愛嗎?
他們吃醋嗎?
婚後還有愛情嗎?
他們有什麼夢想?
他們怎樣對待自己的夢想?
他們怕老嗎?怕死嗎?
對瑪喬麗來說,除了這些,昆族女人的生活也讓她頗感興趣。她說:“她們在這個跟我們社會截然不同的社會里怎麼生活?如果她們的生活存在某種共性的話,我是不是能對其產生認同感?”
帶著這些疑問,瑪喬麗在20多個月左右的時間裡,學習昆人語言,入鄉隨俗,尋找答案。在這個過程中,她和婦女們聊天,瞭解作為女人,這個身份對昆族女子來說,究竟意味著什麼,什麼在她們的生命裡又是最重要的。
值得一提的是,瑪喬麗前往非洲的時候,正是歐美世界興起第二波婦女解放運動的時候,人們對於婚姻、對於性的傳統價值觀念正在發生質疑。而作為一名新婚女性,她對愛情、婚姻、性和身份也有著自己的困惑與掙扎。
也許,正是她的推心置腹,讓她找到了一位極佳的訪談對象——妮薩(化名)。她極其擅長講故事,不僅用詞精心,故事也跌宕起伏,涉及方方面面的生活。這些故事有時蘊含了人類生活最微妙也最複雜的經驗,有時揭示了人皆有之的複雜情愫。瑪喬麗被她的故事、她的才能深深打動,於是,與妮薩的15次錄音深訪,成就了我們今天看到的這樣一本人類學名著——《妮薩:一名昆族女子的生活與心聲》。
978-7-300-23352-9
譯者:楊志
定價:65.00元
在這些訪談中,妮薩向馬喬麗清晰、生動地講述了她生活中的一些具有情感意義的事件:幼年時的斷奶記憶,與其他孩童的第一次性遊戲,新婚之夜的事情,母親和子女的亡故,幾段婚姻和數位情人的故事,對逐漸變老的感受,等等。此外,妮薩還坦率地披露了性行為的細節,以及受新情人所吸引的方式和原因等更為私密的事情。
《妮薩》出版後,在美國人類學界引起轟動,人們被瑪喬麗和妮薩之間坦誠的關係打動,也獲知了昆人個體間的互動方式及昆人社會的組織方式,瞭解了許多關於昆人童年、青少年和成年經驗的新材料。瑪喬麗對昆人女性境遇的探索,對他們喜怒哀樂的記錄,不止讓我們獲悉了諸多寶貴的材料,也在其他民族內部引發共鳴。
《妮薩》譯者楊志在譯序《不容隨風而逝》一文中提到,人類學家Blance Muratorio到南美亞馬遜雨林調查,有土著婦女瞅見他的《妮薩》,請求譯幾段,結果聽後大起共鳴,可見其成功。1994年11月,根據《妮薩》一書改編的話劇《我心依舊顫抖》(My Heart Is Still Shaking)在亞特蘭大上演。
978-7-300-23431-1
譯者:邱金媛
定價:45.00元
在《妮薩》的譯者楊志看來,《妮薩》是一本“飽含先鋒意味的人類學著作,也是灌注個人情感的文學作品,影響超出學界,比諸《無害之族》又後來居上,讀者至今不衰”。
和《妮薩》的人類學民族誌的寫法不同的是,《重返妮薩》更像是一本遊記,讓人動容又引人入勝,通過這部遊記,作者肖斯塔克直面自己生死的現實問題,而讀者則通過兩位女性的交往故事,看到了超越體質、種族、文化的友誼和人類的普同性。
《妮薩》及《重訪妮薩》現已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即將面市。
閱讀更多 人文書託邦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