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鎖行業低價競爭還能走多遠?

智能鎖行業低價競爭還能走多遠?

這兩天,恰逢一年一度的中國(永康)國際門業博覽會盛大舉辦,這無論是對於門業還是鎖具行業來說都是一件大事。但是對於一個在智能鎖行業從業多年的“老人”,筆者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筆者覺得有必要給火熱的行業潑潑冷水。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也讓那些模仿、抄襲的企業越來越放肆,鑽空子、走法律的擦邊球,拿別人的產品稍作改動就推向市場。這也導致市場上的智能鎖產品,無論是高達幾千元的智能鎖,還是低至幾百元的智能鎖,從外觀和功能上看上去“都差不多”。

從另一個層面來講,智能鎖市場才剛剛起步,就已進入了高度同質化的時代。而在同質化的背景之下,對於模仿和抄襲的企業來說,產品本身(沒有研發投入)已經失去了市場競爭力,剩下的就是拼成本和價格,誰能把成本壓得越低,誰的售價就越低,也就意味著更低的價格能獲得更大的銷量。

壓低成本,降低價格,也就意味著勢必會降低產品的品質。因為要擁有和主流產品同樣的功能和體驗,顯然採用與知名品牌同等品質的配件是不可能的,只有採用功能相似,而品質卻卻相去甚遠的配件,才能讓自己獲得微薄的利潤,以及讓用戶體驗到與知名品牌同樣的功能。

關於借鑑和模仿,筆者認為並不是什麼可恥的事。德國這樣以品質著稱的國度,初期同樣是從模仿和借鑑英法等發達國家起步,最終通過自主創新超越了英法等國家;就連我們的鄰國——日本,同樣也經歷了從模仿、借鑑到自主創新的質變過程。因此,模仿和借鑑並不可恥,可恥的是隻模仿到其形,而借鑑不到其神。

在中國,家用智能鎖是一個新興的行業,對於許多初創企業來說,前期有所借鑑在所難免,但不能一味地抄襲,而忽略了產品的品質。從本屆永康門博會來看,同樣的外觀已氾濫成災,功能更是千篇一律,品質同樣是參差不齊,能獲得公安部檢測報告的更是鳳毛麟角。

因此,在外觀抄襲、功能沒有創新、品質難以保證的情況下,除了價格已無其他優勢。而這樣的產品,可能幾十套、幾百套投入市場,出現問題不一定會造成多大的影響,但幾萬套、幾十萬套進入市場,一旦出現崩塌式的質量問題,影響的不僅企業自身的信譽,透支的更是整個行業的信用。

當然,也損害了用戶的利益。對於用戶來說,電視、冰箱等電器一旦出現故障,可以一兩天不用,但是門鎖則不同,畢竟用戶每天都必須進出家門,所以智能鎖對於用戶來說,服務和售後是“零等待”。

而對於出廠價只有一兩百元的企業來說,利潤本來已經非常微薄,哪還能顧得上售後?甚至有不少只為眼前利益的企業,一旦出現大量的售後問題便選擇退出市場,最終把責任推給經銷商和代理商。

企業拍拍屁股走了,損失最大的是經銷商和代理商,以及終端的用戶。所以,低價競爭不是長遠之計,代理商、經銷商選擇品牌和企業時需謹慎,用戶在購買時不能只看價格。

注:以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你如有不同的看法,歡迎留言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