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橫掃六合的祕密,秦人掌兵,六國人當宰相

看過《大秦帝國》的,肯定對秦國不陌生。所謂“赳赳老秦,共赴國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都是深處西北民風彪悍的秦人真實寫照,沒辦法,秦國邊陲之地,隨時都有被戎狄的人民戰爭海洋淹沒的危險,所以拼殺出了這樣一支無敵的秦軍。

秦始皇橫掃六合的秘密,秦人掌兵,六國人當宰相

在這樣的環境下,秦人出武將的傳統就不言自明瞭。從秦穆王開始的百里視、西乞術、白乙丙到後面的白起、蒙驁、王翦、王賁、蒙恬,可以說,秦國的槍桿子一直掌握在老秦人自己手裡。

與秦人在軍隊一家獨大形成有趣對比的是,秦國的朝政大權,卻長期由山東六國的人把持。特別是在秦國崛起與征服的歷史進程中,居功至偉的那五位丞相,都不是秦國人。

秦始皇橫掃六合的秘密,秦人掌兵,六國人當宰相

如秦穆公用五張羊皮贖回來的百里奚大夫,助秦國滅戎十二國,開地千里,打下秦國根基——但他是虞國人。

如秦孝公完全信任重用的商鞅,幫秦國進行了最關鍵的變法,使其從落後國家一躍而為七國最強,留下千古大名——可他是衛國人。

如幫秦昭襄王削弱外戚勢力獨攬大權的範睢,制定了秦國遠交近攻的外交戰略——不過他是魏國人。

如幫秦惠王收西蜀,忽悠死楚懷王,用連橫破蘇秦的合縱大計的張儀——他還是魏國人。

如站在秦始皇身邊的那位,堅持以郡縣制替代分封制,加強中央集權的偉大小篆書法家李斯——他卻是楚國人。

更別說衛國的呂不韋,楚國的魏冉等等,這些山東六國外來人都曾經做過秦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

秦始皇橫掃六合的秘密,秦人掌兵,六國人當宰相

大數據顯示,秦惠文王至秦始皇時期,共有過22位丞相,論其籍貫,秦國本國人做丞相的只有一人。為什麼是這樣的格局呢?

1、秦國,人才荒漠

秦始皇橫掃六合的秘密,秦人掌兵,六國人當宰相

政界想用老秦人,也得老秦人能拿的出手啊,然而秦國是又窮又偏,幾乎和戎狄一樣的文化發展水平,怪不得“諸侯卑秦”了,這樣的秦國打仗,老秦人人都是一把好手,但在國家治理外交策略方面,那就得依仗山東六國的人才了。

秦國實行“門戶開放”制度,向六國優秀人才大把大把的撒綠卡,成了戰國最大的人才流入國,以此達到自己獨霸天下的目的。說的是秦國,不是美國,你們不要想歪了。

2、開放與保守之爭

秦始皇橫掃六合的秘密,秦人掌兵,六國人當宰相

秦國要崛起要爭霸,就得走變法改革和對外開放的道路,而大部分老秦人因為思想觀念和利益關聯,是站在變法與開放的反對面上的,這就讓人很頭疼了。所以向引進並重用六國人才,以此抗衡國內的守舊勢力,這就成為了歷代秦王不變的政治策略。

這類例子有很多,當年商鞅要變法之前,就先在朝堂之上和甘龍等老秦舊臣撕了一回逼,後來的秦惠文王車裂商鞅,緩解了國內鬥爭形勢後,依然堅定不移的走商鞅路線。

就是秦統一六國後,老秦舊臣與六國外人的鬥爭依然故我,關於郡縣制與分封制的爭論,就是六國代表李斯和老秦代表王綰的一次政治交火。所以,秦國的最高決策人,面對國內保守與開放鬥爭不休的局面,有意識的扶持心中那一邊,以“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為口號壯大開放派實力,用“年輕化,專業化”大膽提拔躍升六國人才,設置“功爵制”等仕途快車道進行權力洗牌。

說的是秦王,不是太宗啊,你們不要想歪了。

3、權力的制衡

秦始皇橫掃六合的秘密,秦人掌兵,六國人當宰相

秦國的宰相幾乎都出自六國,秦國的宰相幾乎都不得好死。商鞅不用說的,車裂而死,死的最慘,李斯被腰斬斬成三段,呂不韋擔心被殺,飲鴆自盡,範睢請辭宰相後惶恐而死,張儀算是比較好的了,出逃魏國一年後兵死。

為什麼這些六國宰相在位的時候權力那麼大,卻都是沒有反抗之力地被秦王給抹殺掉?秦人發話了:因為槍桿子在我們手裡啊。

是的,六國宰相們就算再怎麼權勢滔天,槍桿子他們是碰不到的,而且作為外來人,他們在秦國沒有根基,秦王一旦對六國宰相不信任,清洗他們簡直不要太輕鬆。

秦國對六國士人招攬唯恐不及,但六國王族的就另當別論了。昌平君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平定在嫪毐之亂,擔任過秦國丞相,秦滅5國後出兵攻楚,身為楚國人的昌平君極力反對,被流放,在秦將李信就要滅亡楚國的時候,昌平君在後方叛亂,自立為楚王,秦軍大敗,這才有了王翦掛帥的二次伐楚之戰。

所以,秦國最高統治者們,很紮實的踐行了“政左經右”的政訓,開要開,改要改,但右不掌兵權,軍隊根正苗紅,一定要秦人指揮槍,免得國家開的步子邁的太大扯到蛋,更消除了山東六國暗中對秦國五顏六色革命的顛覆隱患。

說的是秦國,你們不要想歪了啊。

秦始皇橫掃六合的秘密,秦人掌兵,六國人當宰相

so,秦國文武分際線由此明朗:軍界老秦人,政壇六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