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盛的上世紀80~90年代,到底出了多少好石頭?

我們在福州我們瞭解壽山石

壽山石礦在解放後50年代至60年代歸集體所有,由生產大隊管理開採。至70年代由輕工業部投資33萬元,籌辦“北峰壽山石礦”,1978年國家礦移交給壽山村委會經營。經過改革開放之後,壽山石礦由石農自己合股向村委會繳納礦稅後進行開採。

由於石農有豐富的經驗,加上設備的改良,因此壽山石新種類也增加許多。以下筆者將改革開放後新出的石種,以及它的質地、顏色、命名和開採的年代與同行共同探討研究。

一、鱟箕石

出於高山石打洞前面,山腳夾谷中。1986年由芹石村潘家挖掘發現石頭,以地名命名“鱟箕石”。

鱟箕石以塊埋在山裡,經過悠久的土壤滋養,有的形成皮,質地細嫩,粗紋蘿蔔絲。白色和白田極為相似,俗稱“鱟箕石”。顏色也有金黃色、暗紅色。

鼎盛的上世纪80~90年代,到底出了多少好石头?

二、荔枝洞石

1986年出於高山半山腰的北面,洞口有株野荔枝樹,故得名。壽山石農潘家祥等合股開採,人稱老人幫,後又有黃琪友等合股開採,石質通靈,豔麗無比,紅、黃、白、黑各色俱有,性老質堅,並含細紋蘿蔔絲,可為壽山石中上品。1993年又開出新荔枝洞石,但與舊荔枝洞石相比,在色澤上偏差很多。

鼎盛的上世纪80~90年代,到底出了多少好石头?

三、大山石

由於工業用老嶺石大量開採,1987年在柳嶺山旁縱深開採中,開出較多的大山石,是以地名取之。大山石中有大山通、大山黃、大山綠、大山紅、大山白。質地硬,大部分有圓形斑紋,體現其自然美。

大山通,具有特別通靈結晶體,有紅、黃二種。綠、白色兩種多數含砂,難於手工雕刻。

鼎盛的上世纪80~90年代,到底出了多少好石头?

四、雞母窩石

位於荔枝洞石礦後背。1989年壽山石農潘木金等合股開採,以地名取名。其石質相似荔枝洞石,大部分薄性,並含有石皮,少見蘿蔔絲,石料偏小,質堅,白色有的含有藍地,相似天藍凍,石多有黑點,有紅、黃、白、黑、藍色。

鼎盛的上世纪80~90年代,到底出了多少好石头?

五、月尾仙(善伯尾)石

1991年由壽山石農黃光勝等合股開採,另有黃光通、黃老候等七股開採,還有王忠相、黃日貴等六股開採。有善伯山脈向月尾方向開採的石頭為月尾仙。

其石質相似於老善伯,有紅、黃、白、黑色,但含有月尾綠色地,雖然石量很大,但多出現花生糕雜質,好壞石質各佔一半。

鼎盛的上世纪80~90年代,到底出了多少好石头?

六、松柏嶺石

位於大山隔壁山脈,地名為松柏嶺,歷史上就有開採的記載並以松坪嶺命名,所以現在仍命名為松柏嶺石。1991年當地石農曾開採出一批石頭,石量不大,大部分偏粗,質堅,有紅、黃、白、黑、綠色。這批石頭中大多有細裂紋,但小部分質地通靈,相似於高山石,綠色好的如艾葉綠。

鼎盛的上世纪80~90年代,到底出了多少好石头?

七、馬背石

1992年由壽山石農陳永寶、章國榮合股在壽山馬背山開採,取名為馬背石,由於和都成坑同一山脈,其石質與都成坑相似,料大、偏粗、石實,少裂痕,有紅、黃、白、黑,有的有通靈結晶,薄線相似於都成坑。

鼎盛的上世纪80~90年代,到底出了多少好石头?

八、善伯旗石

1995年壽山石農王必常、黃連銀合股,在旗降仔山與善伯交界處開採,出石量較大,取名為善伯旗石。其特點有紅、黃、白、黑、紫色,有的顏色純,有的色彩交錯,少裂紋。

有時會開採出蛋形獨石一樣外白內黃的善伯旗石,此石經過油泡一段時間,透明度更強,顯得更美麗,屬於油性。有的石會出現金砂地。紫色相似於旗降紫,但不部分出現花生糕。

鼎盛的上世纪80~90年代,到底出了多少好石头?

九、山秀園石

山秀園位於松坂嶺與三仔瀨之間一個自然村,村名山秀園。1996年該村村民開採出一部分石,有紅、黃、白,塊度小,石質相當好,蠟質強,含細粒砂點。取名為山秀園石。

鼎盛的上世纪80~90年代,到底出了多少好石头?

十、汶洋石

產於老嶺山後面,1998年由汶陽村陳書華進行開採,出石後,以村名命名。1999年以前開採的石頭,在洞中看無裂痕,拿出洞外裂痕越來越多,人們一度認為該石怕空氣,直到後期才找到了保存的方法。

2000年向山底部深度挖掘,開出的石裂紋少,其石質有紅、黃、白、黑,顏色鮮豔,色彩區分清楚。質純,是作巧色章的好材料,好的可與芙蓉石相媲美。

鼎盛的上世纪80~90年代,到底出了多少好石头?

本文摘自《壽山石雕元老論文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