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健委最新發布:《2017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

2017年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

來源 | 中國縣域衛生

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2017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日前,國家衛生健康委發佈了《2017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以下簡稱《公報》)。《公報》以數據和圖表展現了過去一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的新進展新成就。

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2017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2017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2017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2017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一、居民健康水平進一步提高,健康中國建設邁出新步伐

隨著健康中國戰略的逐步實施,醫改不斷向縱深推進,人民群眾健康需求不斷得到滿足,人民群眾健康水平持續提高。

2017年,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由2016年的76.5歲提高到76.7歲,嬰兒死亡率從7.5‰下降到6.8‰,孕產婦死亡率從19.9/10萬下降到19.6/10萬,我國居民主要健康指標總體上優於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二、居民衛生服務利用增加,服務質量得到提高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城鄉居民醫保制度的建立健全,居民醫療服務利用持續增加。

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門診總量比上年增加2.5億人次(增長3.2%),居民平均就診由2016年的5.8次增加到2017年的5.9次。全國住院總量比上年增加1708萬人(增長7.5%),年住院率由2016年的16.5%增加到2017年的17.6%。

通過實施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推動醫療服務高質量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醫療服務新需求。

四、基層醫療機構門診量增加,分級診療初顯成效

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分級診療制度,分級診療政策體系逐步完善,通過培養全科醫生、推動家庭醫生簽約等逐步增強基層服務能力,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療服務量不斷增加。

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量達44.3億人次,比上年增加0.6億人次,漲幅(1.4%)較去年增加0.7個百分點。其中,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門診量佔門診總量的23.0%,所佔比重比上年上升0.3個百分點。2017年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入院4450萬人(佔18.2%),比上年增加285萬人,漲幅(6.8%)較去年增加3.6個百分點。

五、衛生資源結構調整,優化佈局呈現新變化

我國衛生資源配置不斷優化,政府持續加大衛生投入,衛生籌資結構逐步趨向合理。

根據全國衛生總費用核算預計,2017年政府、社會和個人衛生支出分別佔30.1%、41.1%和28.8%。與上年相比,政府衛生支出佔比增加0.1個百分點,個人衛生支出佔比基本持平。

六、非公醫療機構不斷壯大,社會辦醫取得新發展

政府採取多種舉措鼓勵社會辦醫,引導社會力量發展醫療衛生,逐步形成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新格局。

七、全面兩孩政策效果良好,計生工作穩步推進

全面兩孩政策效應逐步釋放,出生人口規模保持平穩。根據住院分娩活產統計,2017年全國新出生嬰兒數為1758萬人,二孩佔比超過50%。

通過全面推進流動人口衛生計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全國流動人口基本公共衛生計生服務覆蓋率達87%以上。計劃生育家庭獎勵和扶助“三項制度”共投入資金158.5億元,比上年增加17.5億元。

——大家都在看——

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2017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關注中國縣域衛生,你可以點亮我的❤️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