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北京只有這裡,才配叫“廟會”!


如今一到春節,不管是地壇、廠甸還是龍潭湖,都是熱鬧非凡的地界兒。但這些地方所辦的春節廟會,或安身公園,或臨街而設,有集“會”之名,卻無在“廟”之實。其實,北京還真有幾處真正在廟裡舉辦的廟會,這裡便是其中之一。

在這裡,整個正月裡都是香菸繚繞,人頭攢動。在這裡,每逢初八來“順星”,每逢十九“會神仙”;在這裡,從正月初一到十五,天天可以“打金錢”、“摸石猴”、“拴娃娃”,這些人見人搶的活動更是令這裡人聲鼎沸——這就是白雲觀廟會。

白雲觀,位於北京西便門外,算是北京最大的道觀,其前身系唐代的天長觀。據劉九霄《再修天長觀碑》記載,當初是唐玄宗為“齋心敬道”、奉祀老子,特地在此修建了這座道觀。1227年,成吉思汗親自賜名太極宮為“長春宮”,特指定長春真人居住。元末,連年的征戰使長春宮再次毀於戰火。明初,朝廷以處順堂為中心重建宮觀,並易名“白雲觀”。


清初,在王常月方丈的主持下,白雲觀又進行了一次重修,基本奠定了今日觀院之規模。據《天咫偶聞》記載:“白雲觀之長春宮也,昔在城中,今則為城外巨剎,猶可冠京師。”清代的白雲觀號稱“全真第一叢林”,亦謂之“龍門派祖庭”。

在白雲觀裡, “打金錢眼”、“摸石猴”、“拴娃娃”的活動,在整個春節期間天天都有。走進白雲觀的山門,第一層院子裡有座石橋,橋下沒有流水,只有一個石頭砌成的長方形大坑。據說,這座不起眼的石橋頗有些來歷:早年有個僧人,相傳與邱處機鬥法不成,便在白雲觀以西建了一座廟,名為“西風寺”,取“西風吹散白雲飛”之義。於是邱真人即在觀內修了一座橋,特意用磚石將橋洞砌死,風到了橋下吹不過去,故橋名為“窩風橋”。

後來,觀中道士在窩風橋的兩側洞口上方各自懸下一個直徑盈尺的大“金錢”,還在“金錢”的錢眼裡吊了一個鈴鐺。香客們在橋畔以現錢換取銅板、硬幣來打這個“金錢”的錢眼;都說是打中者一年諸事順遂,平安吉利。不少遊人爭相投幣,致使窩風橋上人頭攢動。


除去“打金錢眼”,“摸石猴”也是白雲觀的傳統活動,據說還是從明代傳下來的。白雲觀的山門是那種寺院常見的中規中矩的三個拱門,門洞也是以人們常見的漢白玉石雕為飾;而真正能夠引起人們興趣的是在中間門洞石拱券東側下端雕有一隻正在靜坐修煉的小猴。傳說,人們摸了石猴可以卻病、避邪。

再說這小石猴位於山門,因此幾乎所有香客不管有病沒病都要去摸摸小猴。久而久之,小石猴被摸得光亮圓潤;而進入白雲觀山門要排著長隊摸石猴的遊人也成為京城過年時的白雲觀一景。

其實,白雲觀裡的小猴不止這一隻。在山門西側的八字形影壁底座上還有一隻石猴,因為位置隱蔽,一般人很難發現。另外,後院東側的雷祖殿前豎有“九皇會碑”,底座上也刻有一個小石猴。這三個小猴相距很遠,人們很難一一尋到,因此前人就留下了“三猴不見面”的說法。1988年,窩風橋得以重建後新立“重修窩風橋記”石碑一塊,碑座上雕有白猿偷桃拜壽圖。這樣一來,白雲觀又多了一隻石猴,從此也就有了“四猴不見面”的說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